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参 考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A C C A D A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A A C B A A B B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B D A D A二、判断选择题题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答案 A B B A A B A A B A题号 36 37 38 39 40答案 B A A A A三、多项选择题题号 41 42 43 44 45答案 AC AD ACD AD BD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单项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唯一选项,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1.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仅符合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 )①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③世界人民的先锋队 ④中国工人和农民的先锋队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2.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 )A.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B.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C. 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D.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3.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 )A.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4.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A. 全面从严治党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中国共产党领导 D.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是因为( )①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②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系列考验和危险将长期存在③走过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④全面从严治党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6. 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的国家机关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C. 最高人民法院 D. 党中央7.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是参政党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奉行“永远共存、互相支持、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C.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平等协商、互不干涉D.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8. 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们就百姓生活的社会热点问题纷纷上交提案、建议,这说明人民政协 ( )A. 积极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 B. 是国家机构的监督机关C. 是我国权力机关 D. 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B.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C.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唯一方式D.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10. 我国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 大陆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并存B. 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所以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C. 港澳拥有自主权D. 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 ( )A.党的领导制度 B.党的组织制度 C.党的管理制度 D.党的纪律制度12. 各级党委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这段话说明 ( )A.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B.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大力发展生产力C.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领导是经济领导D.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我国始终坚持走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道路。新时期之所以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动摇,是因为人民民主专政 ( )①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②能够调动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③能够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④是全民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14.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推动基层 的新创造、新实践。 ( )A. 直接民主 B. 间接民主 C. 民主监督 D. 民主管理15. 有人说,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团,乐团里的演奏家各有专长,各司其职,但如果各行其是,乐团就无法演奏出和谐、动听的乐曲,所以关键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演奏多党合作这部“交响曲”的指挥就是中国共产党。这形象地说明 ( )A. 我国的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D. 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16. 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在少数民族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B.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C. 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是某个少数民族独有的地方D.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自治村17. 从“一人一票、票票等值”的民主选举,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民主协商;从人大“开门立法”到政府“开门问策”……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倾听人民声音,不断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中国之治”迈上新的台阶。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②我国让全体公民都成了国家的主人③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④我国创造了人类民主新的类型和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做到 ( )A. 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B. 确保各民族按照统一的速度发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C. 优先发展少数民族,促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 确保各民族实行同等程度的开放,共同创造美好生活19. 2024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七十周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 ( )①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行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20. 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把温暖带到百姓身边。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国事多么繁忙,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抽出时间,不辞辛劳深入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是基于 ( )①要根据宗旨和指导思想衡量一个政党的性质②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立场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坚持的奋斗目标④党将人民利益置于自己特殊利益之上的崇高情怀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这表明 ( )①党坚持科学执政,按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②党不断运用理论创新,提高党的行政能力③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④党坚持民主执政,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各民族自治区都享有高度自治权B. 各民族自治区都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C. 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各民族自治区的地方性事务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23. 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党章修正案对党员义务进行了完善,增写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党章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 ( )A. 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B. 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彰显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C. 完善执政方式,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D. 彰显法律权威,增强党员干部履行公职的责任感24.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兴,必须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履行社会管理的职能 B. 维护和保障所有人的利益C. 把自己的利益作为出发点 D. 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要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 )①折射出民族政策和原则的智慧 ②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表明民族工作是国家工作的中心 ④为探索民族自治新路径提供遵循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二、判断选择题(对的选“A”,错的选“B”,每小题2分,共15小题,共计30分)2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A. 正确 B. 错误27.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 正确 B. 错误2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国体。( )A. 正确 B. 错误2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A. 正确 B. 错误30.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A. 正确 B. 错误31.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每一位公民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 正确 B. 错误32.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A. 正确 B. 错误33.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 )A. 正确 B. 错误34.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平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A. 正确 B. 错误3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A. 正确 B. 错误36. 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享有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等高度自治权。( )A. 正确 B. 错误37.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之间是亲密友党的关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A. 正确 B. 错误38.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 正确 B. 错误39. 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A. 正确 B. 错误4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 )A. 正确 B. 错误三、多项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5小题,共计20分)41.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之所以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因为 (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B. 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C.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D. 党中央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42.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下列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 )A. 是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B. 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根本原因C. 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受其他制度的统领和制约D. 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43.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人民民主旗帜,领导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这体现了 ( )A.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公民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D.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44. 在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以下关于党的领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党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更好地领导改革B. 坚持党的领导意味着在改革过程中要完全按照党的决策和部署执行,不能有任何创新和突破C. 党在领导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改革新规律D.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贯穿于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4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 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C.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各项权益D.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