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 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维护秩序靠规则》教材分析 本单元接续社会生活的主题,旨在从“生活—秩序—规则”这条线索来探索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即“社会生活有秩序”,有秩序才有美好生活,而良好的秩序又需要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规则不是外在强加的结果,而是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从而为下一框的教学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观点是认同的,也知道社会运行要有各种各样的规则,这是本课教学重要的学情基础。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秩序与规则的相关概念也有所了解,但由于他们看待事物还比较浅显,不够深入,因此,帮助学生理解维护秩序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是本课着重考虑的因素。教 学 目 标 法治观念:引导学生遵守规则,维护秩序,增强法治意识。 道德修养:分析社会问题,强化自身行为规范,提高维护秩序的能力;知道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含义、分类,理解维护秩序靠规则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难点: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教学过程导入(约3分钟)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展示 “苏超南京 VS 苏州比赛后 6 万人半小时安全疏散” 视频片段,提问:“这个场景给你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背后能快速疏散的关键是什么?” 教师语言过渡,导入课题。 1.仔细阅读材料,认真观看视频,了解相关信息。 2.跟随教师引导,进入学习主题。 能否明确本课学习主题,进入学习情境。设计意图:以真实赛事场景为切入点,通过视觉冲击和问题引导,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自然引出 “秩序” 与 “规则” 的关联,为后续学习铺垫。议题一:看苏超赛事有序图景(约15分钟)教学内容:社会秩序的含义、种类及重要性。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展示三组图片:图1:苏超球迷排队安检、依次入场;图2:苏超球员按战术跑位、不越位;图3:苏超观众分区欢呼、不喧哗。 议一议:这些图片分别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秩序?大家还能说出生活中其他的秩序场景吗?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 呈现“生产车间流水线作业”“地铁乘客排队候车”“商场顾客有序购物” 图片,组织 “秩序分类抢答”:“这些场景分别属于生产秩序、交通秩序还是公共场所秩序?” 呈现“苏超观赛旅程”情境:“假设你乘坐高铁去南京看球,入住酒店后前往体育场。” 议一议:如果这趟旅程中‘没有秩序’,会发生哪些问题? 展示预设问题卡片(如 “高铁购票插队、车厢混乱”“酒店房门被随意闯入”“球场入口拥挤踩踏”),引导学生补充更多可能。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观察图片,分析每组场景的 “有序”表现。 记录“社会秩序”的含义,标记关键词“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参与抢答,结合场景特征(如“生产车间”对应生产秩序,“地铁”对应交通秩序)区分秩序种类。 结合生活经验,想象 “无秩序” 场景:如高铁票抢不到、座位被占,酒店财物被盗,球场入口推搡导致受伤等。 能否准确描述图片中的 “有序” 表现,体现对 “秩序” 的感性理解。 能否结合场景特点,正确区分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准确率不低于 80%。 3.能否结合具体场景(高铁、酒店、球场)列举 “无秩序” 的危害,体现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设计意图:通过“苏超赛事”及生活场景的图片分析,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理解社会秩序的含义和种类。“假设无秩序”的情境推演,让学生从反面感受秩序的重要性,突破 “秩序重要性” 的教学重点。议题二:明规则如何维护秩序(约15分钟)教学内容:社会规则的含义、种类;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呈现案例:“苏超比赛中,南京队杨笑天因‘锁喉’动作被停赛 1 场”,议论一议:为什么他会被处罚?约束他的是什么规则? 展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竞赛规程》。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社会规则的含义、种类及作用。 呈现表格“法律、道德、校纪校规的对比”,引导学生填写“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范围”(如法律由国家制定、靠强制力保障、约束全体社会成员)。 议一议:以下行为可取吗? 展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24 条(扰乱大型活动秩序的处罚),提问:当你阅读以下规定时,有何想法?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社会规则对秩序的重要性。 分析案例:“锁喉是危险动作,违反了比赛规则,所以被处罚”。 重点区分 “实施手段”(道德靠舆论、纪律靠批评、法律靠拘留罚款等)。 阅读法律条文,思考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记录规则对秩序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规则如何让大家各安其位”。 能否从案例中识别 “纪律规则”的作用,理解规则是 “行为准则”。 能否正确区分道德、纪律、法律,解释其实施手段的差异。 3. 能否结合《治安管理处罚法》条文,说明法律规则如何保障社会秩序。设计意图:通过“杨笑天受罚”案例和“规则分类”活动,让学生理解规则的种类及差异;结合法律条文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规则的“规范与保障” 作用,突破“规则对秩序的重要性”这一重难点。板书 设计作业 设计 1.放学时,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排队走出校门,校门外由交警指挥家长接送车辆,校门口的秩序属于( A ) ①生产秩序 ②社会管理秩序 ③交通秩序 ④公共场所秩序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2.在公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牌子:芳草萋萋,踏之何忍 在图书馆,我们能见到这样的提醒:这里最需要你的安静!在汽车站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横幅:自觉排队,文明候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C ) A.不遵守规则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B.规则只有靠秩序,才能够正常运转 C.维护社会秩序离不开规则 D.要改进与自身利益相冲突的规则 3.“循轨道,行车船,有规矩,成方圆。”这句古训揭示的道理是( C ) A.大自然有其运行规律,要因时因势而动 B.人的活动要受思想动机、目的和愿望的支配 C.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要有社会规则的维系 D.社会规则就是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规矩 4.《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你认为该规则的目的是( D ) ①通过强制手段调节和控制学生行为 ②加强教育,矫正学生不良行为,杜绝违法犯罪 ③让学校、教师会用、敢用、慎用教育惩戒 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