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25秋八上5.2诚实守信 教学评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25秋八上5.2诚实守信 教学评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诚实守信》
教材分析 《诚实守信》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时承接《文明有礼》,聚焦社会生活中的核心道德规范——诚信,从诚信的含义、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以及面对诚信与利益冲突时的正确选择。教材通过典型案例、生活情境和思辨活动,将诚信这一抽象道德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在认知和实践中树立诚信观念,为构建诚信社会奠定道德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对“诚信”概念有初步了解,能够认同诚信是良好品质。但他们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对诚信的深层内涵、在不同情境中的实践要求以及失信的严重后果理解不够深入。同时,学生在面对利益冲突或复杂情境时,可能会对如何坚守诚信产生困惑。因此,教学中需通过真实案例、情境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化认知,提升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诚信的能力。
教 学 目 标 政治认同:认识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认同我国对诚信社会建设的重视,增强对国家道德建设的信心。 道德修养: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将诚信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在生活中做到真诚待人、信守承诺,抵制不诚信行为。 法治观念:了解诚信与法律的关系,明确失信行为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法治意识,做到依法诚信行事。 健全人格:学会在诚信与利益的冲突中做出正确选择,培养正直、担当的人格特质,形成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价值观念。 责任意识:认识到个人诚信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维护诚信的责任,积极传播诚信正能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在复杂情境中践行诚信的具体要求。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人生选择题——20 世纪 70 年代初,高中毕业面临的两个道路选择:A. 民办教师岗位(城镇户口 / 稳定收入);B. 皖北农村(小麦亩产 150 公斤 / 乡亲温饱难)。 议一议:如果你是当时的毕业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请说明理由。 展示徐淙祥的选择——回到农村,并简要介绍他后来的成就。 教师语言过渡,导入课题。 认真阅读选择情境,思考并分享自己的选择及理由。 2.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关注徐淙祥的选择,初步感知他的品质。 1.能否积极参与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选择及理由;能否对徐淙祥的选择产生探究兴趣,初步感受到诚信的萌芽。 2.能否明确本课学习主题,进入学习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人生选择的情境创设,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自然引出本课主角徐淙祥,为后续探究诚信主题奠定基础。
议题一:诚信之基——何为诚信?何以坚守?(约 10 分钟)
教学内容:诚实守信的内涵及地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播放视频,展示徐淙祥的事迹材料:20 世纪 70 年代初,徐淙祥高中毕业返乡,立下誓言用科技让乡亲们多打粮,并用 50 余年光阴践行承诺,研发推广多项农业技术,帮助乡亲增产增收。 议一议:(1)结合徐淙祥的故事,梳理诚信的表现有哪些?(2)你还能列举哪些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或成语? 呈现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或成语。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诚信的内涵及地位。 仔细阅读徐淙祥的事迹,思考并分享诚信的表现。 积极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或成语,参与全班交流。 认真倾听教师讲解,理解诚信的内涵和地位,做好笔记。 能否从徐淙祥的事迹中准确归纳出诚信的表现(如信守承诺、言行一致等)。 能否主动分享诚信相关的名言或成语,体现对诚信的初步认知;能否理解诚信的内涵和双重地位(道德与法律层面)。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典型人物事迹,结合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直观理解诚信的内涵;借助法律条文,明确诚信的重要地位,实现道德认知与法律认知的结合。
议题二:诚信之重——为何珍贵?有何价值?(约 15 分钟)
教学内容: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播放视频,展示材料: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村民张丙银信任徐淙祥,遇到作物问题就找他帮忙;徐淙祥成立合作社带动2000多户贫困户、上万名农民脱贫致富。 呈现材料: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徐淙祥获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组织开展议学活动——诚信故事我研究,讨论:徐淙祥获村民信任成“麦王”,诚信对个人有何积极作用?徐淙祥成立合作社带动乡亲增收,对社会有哪些正向影响?结合他的事迹,说说个人为何要做诚信的践行者?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诚信的重要性(对个人、对社会
)和个人与诚信的关系 。 阅读材料,明确讨论问题,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记录讨论要点。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或小组进行补充。 3.认真倾听教师总结,理解诚信在不同层面的重要价值,将要点整理到笔记本上。 1.能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否结合案例说出诚信对个人、社会的重要性 3.能否理解个人与诚信的关系,认识到践行诚信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诚信价值的理解,结合多个案例,从个人、社会多维度全面认识诚信的重要性,突破教学重点。
议题三:诚信之行——如何抉择?怎样践行?(约 15 分钟)
教学内容:践行诚信的要求。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开展 “诚信与否我选择” 情境续演活动,展示三个情境:情境一:与朋友约好参加社区环保志愿活动,朋友因想追剧劝你不去。情境二:作为班级活动策划组长,组员想偷用其他班级未公开创意。情境三:在银行实习,客户想让你修改信用记录并给予报酬。
2.说明活动要求:各小组抽取一个情境,2 分钟准备后,选派 2-3 名同学续演,表演前介绍角色;其他同学观看后思考 “如果同意会有什么结局”。 3.组织学生讨论不同情境下同意后的结局及警示,如失信于朋友影响人际关系、抄袭破坏公平等。 4.播放视频,展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举措。 5.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践行诚信的要求。 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小组抽取情境后,快速讨论情境发展,分配角色进行续演准备。 参与情境续演,或认真观看其他小组表演,思考可能的结局。 3.积极参与结局讨论,分析失信的后果,从中吸取警示。 4.结合案例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容,理解并记忆践行诚信的具体要求。 1.能否积极参与情境续演活动,准确把握情境中的诚信冲。 2.能否合理推测不同情境下失信的结局,认识到失信的危害;能否总结出践行诚信的具体要求,并结合情境说明如何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续演和结局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诚信抉择的复杂性,理解失信的严重后果;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学生掌握践行诚信的具体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转化。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名言警句蕴含深刻的道理,给我们做人、做事有益的启迪。下列对名言警句的认识正确的是( C ) A.敬人者,人恒敬之——要诚实守信 B.功崇惟志,业广推勤——要知廉耻,懂荣辱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正确认识自己 D.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要宽容大度 2.在淄博烧烤火出圈之后,测评结果:八大局的十家店铺,全都没有缺斤少两的情况,不愧是朴实厚道的山东人。淄博本地的商家更是达成了“谁要砸了淄博的碗,淄博就砸了他的碗”的共识。下列古语与材料相一致的是( D ) A.不学礼,无以立 B.敬人者,人恒敬之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国家博物馆内有一份特殊的藏品——51把钥匙,它们承载着社区严医生与51户患者的暖心承诺。有的老人行动不便,无人照料,就干脆把钥匙交给他,方便他随时上门。26年来,他累计上门服务5万余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钥匙医生”。这说明( B ) ①信任不能凭空而来,真诚待人才能赢得信任 ②运用诚信智慧权衡利弊,能形成良好人际关系 ③勇担责任,诚心诚意为民服务,能完善信用体系 ④以信为本,能够增加社会互信,促进社会和谐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最近在班里组织了一次调查实践活动,主题是“中学生诚信状况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 (1)上述调查结果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上述调查结果,你认为加强诚信教育有什么重要性 (3)请你结合调查结果,就如何开展“创诚信校园,做诚实学生”向学校提出建议。 【答案】(1)从调查结果看, 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不诚实、不守信的现象。(2)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道德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3)①对学生加强“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②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电影电视剧,听先进人物报告会,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故事会、班级辩论会、征文比赛等;③在校内墙壁、橱窗张贴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 ④请社会人士和家长作相关报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