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逻辑框架第八课 主要的国际组织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主体:国家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国际社会重要行为体:国际组织第一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第四单元:国际组织第二课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是一个由小组织宣称建立而未被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它声称怒涛塔(Roughs Tower)是该国的仅有陆上领土,位于英吉利海峡之上的废弃人造建筑,约距英国英格兰萨福克郡海岸10公里(6英里)。该国自建立以来一直由其元首帕迪·罗伊·贝茨和他的家人以及合作伙伴们统治。西兰公国的常住人口很少超过五人,其可供居住的领土面积大约有550平方米。讨论西兰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私人国家之一。瓦尔加兰王国、尼马克共和国、威斯塔克迪卡、塞波加大公国、埃洛王国、米咯斯西亚是与西兰公国性质类似的国家。思考:西兰公国是一个国家吗?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1.1 国家是什么1国家的本质2认识国体和政体自主预习3.阐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明确代议制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1.简述国家的基本要素,阐明国家的阶级本质。2.简述国家的职能,辨认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区别。情境一 恩格斯曾强调,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只有阶级形成,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1)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国家的认识。一、国家的本质P2~51.产生(1)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2)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矛盾不可调和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情境二:新中国成立议学任务:根据材料,概括出国家的主要基本要素。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公告》,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当局已丧失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提出一个中国的原则,指出香港、澳门、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这是全国四万万同胞竞相关注的盛典,是真正意义上的举国欢庆。一、国家的本质P2~52.基本要素人口 国家的社会基础居民(主权国家的第一个基本要素)领土 国家的自然基础(指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地下及上空。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包括领水、领陆、领空(随人类对自然界开发能力的提高而变化)政权 政治上实行统治的权力,也指体现这种权力的政权机关(国家权力的中心和体现)★主权 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指一国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对内外政策、处理国内国际一切事物的权力,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与灵魂主权具有两个特征: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一、国家的本质P2~5【思考】这些国家的政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国家的性质由什么决定?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地主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私有制人民/敌人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一、国家的本质P2~53.国家性质及其决定因素(1)国家性质的含义: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人民敌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4. 国家的本质:国家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补充: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一、国家的本质P2~55.民主与专政:既对立又统一民主 专政区别 含义 在统治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对象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例如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专政工具)实施方式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凭借国家权力联系 ①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 ②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一、国家的本质P2~5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孙小果案依法再审开庭审理,决定执行死刑。同时云南省监察机关、检察机关依法对孙小果案19名涉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及重要关系人移送审查起诉。兰山区为做好公共卫生安全,疫情期间暂时关停全区所有网吧、演出场所、电影院、健身场所、酒吧、足浴店、洗浴中心等人员密集经营场所。恢复营业时间另行通知。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国家履行了哪些职能?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一、国家的本质P2~56.职能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体现国家性质。思考:国家为什么具有这些职能?(1)政治统治职能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是国家行使政治统治职能必不可少的工具。(2)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一、国家的本质P2~57.类型思考:当今世界主要有哪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有何异同?社会主义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不同 享有民主的主体 绝大多数人民 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 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对大多数的人民实行专政民主的特点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虚伪性和欺骗性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资产阶级专政相同点 都属于民主政体,都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都服务于统治阶级,都具有阶级性。 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交流分享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德国总理朔尔茨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马克龙各国重要领导人称呼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二、认识国体和政体P6~71.国体与政体(回忆必修三第二单元相关内容)国体 政体区 别 含义 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国家制度 内容 形式反映 问题 “谁掌握政权”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如何掌握政权”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管理形式联系 国体与政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国体和政体构成国家制度。知识分享保留了君主,采用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后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且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将国王推上断头台,采用了民主共和制的政体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后二、认识国体和政体P6~72.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纵向横向体现:①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②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国体其他因素: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不断变迁,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思考:如何理解?影响政体的因素有哪些?二、认识国体和政体P6~73.代议制(间接民主)(2)原因:(1)含义:由选举产生、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必要性)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作用)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代议制吗?现代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代议制本质上是一种间接民主。1.国家的产生2.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3.当代国家的性质4.国家的本质5.国家的职能:政治统治、社会管理国家是什么国家的本质国体与政体1.国体2.政体:含义、影响因素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国家是在订立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订立契约的主体是人民。因此,国家应该体现人民的最高共同意志,国家就是为社会中的每个人谋福利的工具。”该观点( )①没有正确认识国家的阶级本质②承认了民主与专政的对立统一③否认了国家具有政治统治职能④正确揭示了国家的起源和产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课堂练习2.“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以上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论述告诉我们( )①国家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历史现象②国家是在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③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④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是国家的根本职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课堂练习3.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把三权分立、选举制、议会制等尊为普世性的民主典范,并不遗余力地向外输出民主共和这一政体模式,但是西方民主共和制模式在南亚地区演变为家族政治,在非洲演变为部落政治,在利比亚则沦为无政府主义。这表明( )①政体具有差异性,应尊重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②地理环境、历史渊源、社会习惯等因素决定政体③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不同,政体的模式各具特色④国体决定政体,民主共和只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