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2024)2.5 《走近科学家》第2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2024)2.5 《走近科学家》第2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走近科学家》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隶属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近科学家》,本课聚焦“科技兴国”,涉及科学技术、科学家等元素,围绕“科学”主题展开,通过生活场景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学科学”拓展到“爱科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品质。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三个板块:《探索未知世界的人》《科学家的品格》和《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本节课为本课第二课时,学习第二、第三板块的内容。
第二个板块“科学家的品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邓稼先、钱三强、屠呦呦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们为建设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旨在通过故事分享,体悟蕴含在科学家身上的优秀品格。第三个板块“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我们在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和发明创造中收益,并通过分享感受到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发明创造,以此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待他生根发芽。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科学家们的故事,体悟在科研背后蕴藏的科学精神。
2.分享身边的科技成果和了解的科学家故事,感受到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源于日常的观察和思考。
3.通过观看身边的普通人科技发明的故事,认识到科学探索人人都可参与,在实现科学梦的道路上,形成科学家不怕困难、追求真理等的科学精神和宝贵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隐藏在科学家身上的科学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科研精神。
教学难点:在实现科学梦的道路上,形成科学家不怕困难、追求真理等的科学精神和宝贵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看图回答问题(2分钟)
展示图片:
提问:你知道这些都是谁发明的吗?
展示预设答案:
追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是什么?(答案:科学家)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谈他们发明了什么,让我们用讲故事的方式,找一找这些了不起的人他们身上蕴藏着的“宝贝”。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新课引出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进核心话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科学家品格“寻宝卡”(20分钟)
展示活动安排:
1.要求:4人一组,每组发一张“品格寻宝卡”,以及故事片段。
2.分享:每组打开信封,轮流朗读教材中的故事片段。
3.发现:每组派代表上台,用“我们组发现了XX科学家的XX品格,因为他……”的句式分享。
故事(一)矢志报国的邓稼先
1.小组汇报1:“我们组发现了科学家邓稼先的爱国品格,因为他将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
2.提问:邓稼先一生中做了哪些选择?这些选择里,哪一个让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预设:放弃美国学业回国;接受保密工作,隐姓埋名;生命最后仍选择中国和核事业。
3.出示关键词:(教材阅读材料关键词卡片)(1)“毅然回国”:他在美国结束学业后,当时的祖国“一穷二白”,他不怕困难吗?
预设:不怕,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国家的发展,遇到再多的困难也不怕。
(2)“没有犹豫”:他为什么“没有犹豫”?要知道这意味着“隐姓埋名”,不能和家人正常相处,他难道不想家人吗?
预设:会想家人,但是他觉得国家的利益更重要,所以最先选择的是国家,因此没有犹豫。
(3)“生命最后”“仍选择中国”:他在生命最后说“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他对祖国有怎样的感情?
预设: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
4.整理:这些关键词体现了他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呢?
预设:爱国、担当、奉献、信念坚定、不怕吃苦、矢志不渝、一切以国家为重等。
5.联系自己:邓稼先用一生践行了“报国”的志向,作为小学生,我们现在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呢?
预设:认真学习、爱护公物、为班级争光等。
6.追问:当个人想法和集体、国家的需要有冲突时,比如:想出去玩,但学校有集体活动,我们该怎么做呢?
预设:多考虑集体和国家。
7.小结:邓稼先的故事告诉我们,“矢志报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在每一个选择中都把国家放在第一位。他的品格就像一颗“种子”,种在我们心里,让我们记住:爱祖国,要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要像他一样,有坚定的信念和担当。
故事(二)敢于质疑的钱三强
1.小组汇报2:“我们组发现了科学家钱三强对待事情细心观察的品格,因为他能发现其他人看不到的细节”。
2.情境卡片:
①国际会议上,外国科学家展示照片,多数人忽视细节,钱三强注意到细节并提出质疑;
②钱三强带领团队长期实验观察;
③钱三强发表新成果并获国际认可。
3.讨论:卡片中的行为体现了钱三强怎样的品质?
预设:(1)卡片①:多数人忽视细节,他却注意到并质疑——善于观察、不盲从、有勇气。【板书:善于观察、敢于质疑】
(2)卡片 ②:带领团队长期实验——坚持不懈、严谨认真。【板书:坚持不懈】
(3)卡片 ③:成果获国际认可——敢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相。【板书:坚持真理】
4.情境模拟:请你来演一演。假设同桌说“这道题老师说的答案一定对,不用再算”我会……。
预设:我会自己再仔细地做一遍,如果仍存在问题就去和老师进行讨论。
5.小结:钱三强的故事告诉我们,“敢于质疑”是一种珍贵的品格——它需要我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更需要用行动去验证。就像他一样,不盲从别人的说法,才能发现新的可能。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爱观察、敢提问、肯钻研”的人。
故事(三)不怕失败的屠呦呦
1.小组汇报3:“我们组发现了科学家屠呦呦不怕失败的品格,因为她即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没有放弃”。
2.角色扮演:“假如我是研究者”:小组抽取写有“研究受阻、实验失败、资料不足”等困境卡片,模拟面对困难时的反应。
3.提问:拿到“失败”卡片时,你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会放弃还是继续?为什么?
4.追问:对比你们的反应和材料中屠呦呦“不想放弃”的选择,有什么不同?从中能看出她的什么品质?【板书:坚持不懈】
5.辩论:正反方围绕“屠呦呦中途放弃是否可以理解”展开辩论
正方:可以理解(理由:失败太多、难度太大等)
反方:不可以理解(理由:疟疾危害大、责任重大)
6.提问:屠呦呦最终没有放弃,除了个人意志,还有什么力量支撑着她?
预设:挽救生命的目标,治病救人的责任感。【板书:责任担当】
7.小结:屠呦呦的故事告诉我们,“守护生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每一次实验中都把使命扛在肩上。她的品格就像一株“青蒿”,扎根在科研沃土,让我们明白:科研,要从攻克每一个难题做起,要像她一样,有执着的坚守和创新的勇气。
8.整理:这三位科学家的身上都蕴藏着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品格呢?
预设:爱国、担当、奉献……
9.补充:通过教材我们认识了三位科学家的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视纪录片、网络直播等途径来认识更多的科学家,学习他们的宝贵品质,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国之脊梁》,感受这些科技功勋背后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科学家的故事中学科学、爱科学。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教材中的三则科学家的故事,在不同活动中体悟到蕴含在科学家背后的宝贵品格。
活动二:和科学家面对面(8分钟)
1.汇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科技力量大》这一课感受到科技带给我们的改变吗?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科技成果,它们帮助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难题呢?
预设1:退烧药帮助我们在发烧时恢复正常的温度。
预设2:微波炉能帮助我们快速地加热食物。
预设3:智能手机让我们随时随地获取知识。
2.整理:正是因为科学家的这些发明创造,让我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获得便利,感受到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3.提问:科技成果就在我们身边,因为科学家就在我们的身边进行着观察和研究。那么,你在哪些场景中遇到过科学家呢?
预设1:我在电视中的科教频道中看见过科学家。
预设2:我在科学书上看见过科学家的故事。
预设3:我的爸爸是科研所的,他的同事很多都是科学家。
4.补充:我们还可以通过社区的科普活动、科研机构的开放日和学校科技节讲座去认识他们。
5.观看: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机会和科学家们面对面,让我们抓住机会去和他们学习吧!我们一起观看一个特殊的课堂《太空课堂》。
6.小结:科学家不仅在实验室里,还在我们的身边,因为他们让科学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和科学家近距离接触,让我们明白科学不是遥不可及的公式与理论,是一次次试错后的坚持,以及对世界永不停歇的好奇。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科技成果,感受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同时通过阅读、纪录片、科技讲座等途径了解科学家,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三:普通人的“科学梦”(5分钟)
1.观看视频并思考
(1)观看视频《工业大摸底》,说一说,视频中都有哪些发明?
(2)这些发明是由谁完成的呢?
预设回答:
(1)手搓仿生学兽装控制器自制火箭。
(2)学生。
2.说一说:想一想,你见过身边的普通人发明过什么吗?比如能解决小麻烦的小物件、让做事变快的小工具?这些发明给大家带来了哪些帮助呢?快来讲讲吧!
3.追问:这些普通人进行发明创造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预设:人人都可以参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关注身边的问题;我们要勤思考、多学习;发明创造让生活更美好等。【板书】
4.小结:很多发明构想都来自于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发明创造,他们的发明创造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和讨论问题,感受我们身边的科学家,他们虽然也是普通人,却能在不断地科学研究中散发着科技之光,学习他们为了科学而坚持的精神。通过交流自己的科学梦,种下科学的种子,待他生根发芽。
课堂小结:
同学们,科学的大门从不对任何人设限。让我们铭记此刻的科学之梦,像科学家那样去追问“为什么”,勇敢尝试,不怕犯错,心怀热爱,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对未知的探索、对社会的贡献中。加油,未来的科学家们!
五、布置作业
绘制一个手抄报写下自己的科学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科学梦,你会学习科学家的什么品格。
2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