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2024)2.6《从小爱科学》第2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2024)2.6《从小爱科学》第2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从小爱科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隶属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科学 学科学》,本单元聚焦“科技兴国”,涉及科学技术、科学家等元素,围绕“科学”主题展开,通过生活场景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学科学”拓展到“爱科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品质。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两个栏目:科学家的童年和做个小小科学家。第二个栏目“做个小小科学家”通过展示多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树立为祖国和人类科技事业作贡献的伟大志向。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学习第二栏目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种方法,乐于参加各种科技活动。
2.增强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建立从小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种方法,增强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从小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3分钟)
1.介绍: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开启一段“小小科学家成长记”的旅程!
2.分享:《童心向科学》。旅程的第一站——问号发射台,让我们看看其他小朋友对科学有多好奇吧!
预设1:恐龙到底是怎样灭绝的呢?
预设2:深海里有海怪吗?
预设3:大脑是怎样记住这么多东西的?
3.提问:小朋友们问了好多有趣的问题。 在你的“小小科学家成长记”里,你最想问科学家什么问题呢?
4.小结:哇,大家提的问题都太棒了!科学家们在小时候也像你们一样,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 好奇,是成为小小科学家的第一步! 但要真正解答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在成长旅程中学习很多本领。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出发,一起来学习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合格的小小科学家吧!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设定“小小科学家成长记”,将导入环节定位为“好奇起点”,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探究新知
第二站 装备核心舱
【活动一:科学知识我来学】(13分钟)
1.分享: 最近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科学宝藏”?
预设1:植物的光合作用
预设2:浮力的大小
预设3:水的不同形态
2.提问:听了大家的分享, 你发现“科学宝藏”在生活中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活处处有科学!
3.过渡:学习科学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探险, 想要探险成功,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呢?
4.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平时都是通过哪些方法学习科学知识?把想到的方法记录下来,三分钟后派小组代表分享。
展示预设回答:
预设1:看《地球脉动》《航拍中国》等纪录片——收看科普类电视节目。
预设2:每年放假的时候在网上看《科学公开课》——聆听科普讲座。
预设3:读《不可思议的大国重器》《院士爷爷给孩子讲深海》等——阅读科普图书。
预设4:记录过绿豆发芽、蚕宝宝长大的过程——细心观察事物。
5.观看视频:科学家袁隆平爷爷也给我们带来了他的“寻宝秘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他的采访,看看他对学习科学有什么建议。
6.思考:袁爷爷的“秘诀”里,哪一点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预设1:“知识”。科学知识就像小积木,袁爷爷用它们搭出了杂交水稻的“摩天大楼”。
预设2:“汗水”让我印象最深刻,因为他说“书本上种不出水稻”。
评价:袁隆平爷爷提出的“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四大科研“法宝”,犹如杂交水稻生长的四要素:知识是扎根土壤的根系,汗水浇灌是破土而出的力量,灵感如同授粉时节的和风,机遇则是恰到好处的阳光雨露。其中,科学知识是基础,而田间地头的反复实践,正是将书本理论转化为真知的必由之路。
7.补充:袁爷爷和他的超级稻的故事非常精彩,就像一本真实的“科学家寻宝记”。推荐大家读读《征服超级稻》这本书,就像跟着科学家一起去探险!
8.小结:看来大家已经找到了不少“知识装备”!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精神,从小爱科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未来成为科学家努力。让我们一起用知识武装自己,这是我们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装备!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这些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们明白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学科学的方法,比如看书、看纪录片、做小实验这些,鼓励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最后通过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让孩子们再次感受科学家的精神,认识从小培养“爱科学、用科学”习惯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站 活动实验舱
【活动二:科技活动我参加】(12分钟)
1.过渡:有了知识装备,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真正的“科学家实践”了!不过,科学家们的探索之路就像我们的成长之路一样, 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挑战。
2.观看视频:看看“爱科学”小组的同学在他们的“实践探险”中遇到了什么挑战?
展示材料:
3.提问:他们的“探险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他们是怎样打败困难的?
预设:展出时动作与声音不同步。在把所有可能的原因试过一次后,发现是接触不良导致的。
4.思考:从他们的探险经历中,我们能学到哪些克服困难的“法宝”? 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想到的“法宝”写在学习单上。
预设:反复实践、坚持不懈。
5.分享:在你的“小小科学家成长记”里,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探险”?跟大家分享一下你那次克服困难的特别经历吧!
预设:上周我做的“火山喷发”实验让全班都“哇”地叫出声。但其实我的火山第一次根本没喷发,可是老师鼓励说:“真正的火山爆发前也要积蓄力量,再试一次!”后来又失败了三次,我才成功。
6.设想: 如果在那次“探险”中,没有人鼓励你,你会怎么给自己加油鼓劲,继续往前走呢?
预设:失败是成功之母,再试一次、找出原因。
评价:科学家之路充满挑战,有时我们会像探险遇到迷雾一样想放弃。 真正的“小小科学家成长记”告诉我们:有伙伴或向导的帮助当然好,但更重要的是, 我们自己心里要有一个勇敢的小喇叭,随时给自己喊加油!积极的话语就是我们的“勇气号角”!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成功的“宝藏”!
7.小结:因此,我们在装备“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活动。从中不仅能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还能在打败困难的过程中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小科学家。让我们一起在科技活动中锻炼自己永不言弃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爱科学”小组反复失败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明白科学家也会遇到困难,实验失败很正常,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特别设计的“如果没人鼓励怎么办”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建立自我鼓励的思维习惯。
第四站 生活着陆场
【活动三:科学知识我应用】(5分钟)
1.过渡:我们的“小小科学家成长记”越来越精彩了!装备有了,探险能力提升了。现在, 真正的科学家会用他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观看视频:看看科学知识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
3.分享: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一定也有自己的“妙招锦囊”吧? 小组内先快速交流一下,看看谁的小妙招最巧妙!然后小组派出代表分享给大家。
预设1:炒菜时油锅不慎起火,要用锅盖压灭油锅里的火,不能用水浇。
预设2:用干净的湿毛巾把衣服擦一遍,可以去除静电。
预设3:煮饺子时,水沸腾容易溢出来并弄破饺子皮,往锅里点少量冷水就能防止溢出。
4.探究:这些妙招为什么管用?它们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以小组为单位 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探究这些做法背后的科学知识。
5.汇报:(1)油比水轻,浇水会溅起油花扩大火势。(2)增加湿度,让电荷更容易导走。(3)冷水降低水温,让水暂时停止沸腾,气泡消失。
6.小结:太棒了!你们已经 成功地将科学知识转化成解决生活问题的“魔法”! 看,科学不是只待在书本和实验室里,它就藏在我们的厨房、客厅,甚至穿衣服的时候! 恭喜你们解锁了“小小科学家”的一项重要技能:学以致用! 做个生活的“小侦探”,多用学到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去解决身边的小问题。 别小看这些探索,也许你今天的一个小妙招,就是未来大发明的灵感火花,能为我们的祖国、甚至全人类的进步贡献一份小小科学家的力量呢!
设计意图:通过看视频、分享妙招、探究原理,把课本上那些看似抽象的概念,一下子拉回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里。再小组合作查资料、讨论、汇报,在实践中提升信息处理、合作交流和科学论证的能力,培养 主动探究的科学思维习惯 。体验到 用科学知识解决自己生活中问题的成就感 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把“学科学”和“用科学”“爱科学”真正串联起来。
(三)课堂小结(2分钟)
“小小科学家成长记”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段精彩的旅程:
(1)起点:我们充满好奇,像科学家一样提出了许多问题。
(2)装备:我们找到了科学文化知识这一重要装备。
(3)挑战:我们积极参加科技活动,不怕困难,学会了坚持与合作。
(4)收获:我们成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科学探索的旅程没有终点。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坚持学习,勇敢实践,善于思考,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小小科学家”足迹!
五、作业布置
制作一张科学行动卡。示例:
2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