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第5课《突发事件自我保护与逃生》教案《体育与健康》8年级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华东师大版】第5课《突发事件自我保护与逃生》教案《体育与健康》8年级全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五课 《突发事件自我保护与逃生》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八年级(全)
课题 第五课 《突发事件自我保护与逃生》 课时 1
课标要求 掌握踩踏、地震、火灾、洪水、海啸等常见突发事件的成因、特点及危害,了解不同突发事件的基本应对原理。熟练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与逃生技能,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操作能力,确保在真实危机中能快速、正确采取行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的第五课,围绕“突发事件自我保护与逃生”展开,教材通常涵盖突发事件类型(自然灾害、人为灾害)、逃生原理、案例分析、实操指南等模块,注重 “理论 + 实践” 双重维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内容涵盖认识常见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踩踏、海啸等)、应对常见突发事件等核心模块。教材通过真实案例(如校园火灾疏散案例)引发学生重视,借助图文结合的实操步骤降低学习难度,紧密贴合青少年学习与生活实际,借助视频、小组讨论、实践探究等形式,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融合,既契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能为后续深入学习体育与健康相关知识筑牢根基,是助力学生提升健康素养、养成科学运动与健康生活习惯的关键内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直观、具象的内容接受度高,但对抽象的逃生原理如 “低姿逃生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的科学依据理解难度较大,可深入探讨应急决策,但易存在 “侥幸心理”,对课程重视度不足。虽然多数学生通过校园演练、家庭科普接触过基础逃生知识,但知识碎片化,缺乏系统梳理,且实操能力薄弱;同时,需要针对日常高频场景如校园楼梯间踩踏、教室火灾的逃生技巧进行重点学习,满足实际安全需求。
核心素养目标 1. 了解不同突发事件的预警信号,能快速响应、准确判断,为逃生争取时间。2. 针对地震、火灾、踩踏等常见突发事件,能规范完成避险、疏散、自救等动作,如火灾中正确选择逃生通道(不乘坐电梯)、踩踏事件中保护胸腔避免窒息。3. 能正确使用简易应急工具,如灭火器(掌握 “提、拔、握、压” 步骤)、急救包(进行简单止血、包扎),在紧急情况下能初步保障自身及他人安全。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突发事件包含哪些。掌握各类突发事件(地震、火灾、踩踏等)的核心逃生流程与自我保护动作,如地震时的 “伏地、遮挡、手抓牢”,火灾中的低姿逃生与湿毛巾捂鼻方法。
教学难点 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深度结合,部分学生虽能记住逃生步骤,但在模拟演练中易出现动作不规范、反应迟缓等问题,难以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兼顾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身体条件和逃生中的特色需求,需针对性调整教学方式,确保全员掌握基础逃生技能。
课前准备 1.教师:根据学情整合教材内容,补充新型突发事件案例;制作可视化教学工具,如逃生路线示意图、应急工具使用视频、情景模拟 PPT;准备实操道具,如模拟灭火器、急救包、安全头盔等,确保工具安全、可用。2.学生:通过教材、教师推送的科普视频,初步了解本节课涉及的突发事件类型与基础逃生概念,记录疑问,便于课堂针对性学习。根据课程要求,携带笔记本、笔;若涉及实操演练,按教师指导准备物品,如小毛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跨年晚会酿成的悲剧 阅读教材p29页的故事,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人员密集的广场活动需评估风险再参与若发现广场人员过度密集,需理性判断活动安保措施是否完善、疏散通道是否畅通,若风险超出自身应对能力,应主动放弃参与,这是规避危险、保障自身安全的首要原则。冷静自救与科学应对是降低伤害的关键若前方发生踩踏,首先要避免慌乱奔跑,防止被人群裹挟摔倒;若已失去平衡,应迅速双手抱头、身体蜷缩成球状,保护头部和胸腔。这些做法能最大程度减少身体伤害,避免因错误应对加重自身伤亡。相信大家对踩踏事故、火灾、地震、海啸等突发事件并不陌生,因为这些事件可能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尤其是踩踏事故、火灾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件。为了降低突发事件对生命安全的威胁,提高生存概率,我们应该主动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并掌握逃生技能! 1. 阅读教材,思考回答问题,了解跨年晚会酿成的悲剧真实案例,引起我们对突发事件安全意识的重视。 通过真实案例情境故事,直观展示突发事件的危害,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意识到学会应对突发事件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自然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 一、常见突发事件1. 踩踏事故踩踏事故是指在大规模聚会中,人群发生拥挤移动,有人意外跌倒后,后面不明情况的人群依然前行,对跌倒的人产生踩踏,最终造成群体伤害的意外事件。2.火灾火灾产生的高温会对人体造成大面积烧伤,家具等物品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会导致人体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者可能会死亡。学校大部分火灾是由电器插头连接不规范,电线短路、违规使用电器等造成的。3.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除了对人类产生直接伤害,地震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海啸、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次生灾害。4.海啸海啸一般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分为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三类海啸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头脑风暴:地震安全演练正确步骤学校每次组织地震安全演练,小明都第一个冲出教室。同学们认为小明爱表现,但他却不以为然,认为第一时间保证自己的安全并没有错。你如何看待小明的做法 请说明理由。答:小明的做法有合理之处,演练的目的就是让每个人熟悉逃生流程,小明的反应体现出他对自身安全的重视。但小明 “第一个冲出教室” 的做法存在不足。地震演练需遵循秩序,若每个人都急于抢先,可能导致拥挤、摔倒,反而引发安全隐患。二、应对常见突发事件1.阅读教材31页,说一说如何应对踩踏事故?(1)自我保护:如图所示。(2)逃生策略:保持身体直立,不可急于逃离,防止失去重心而摔倒。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保持身体平衡。挽围成圈互相保护,等待拥挤状况结束。①手部动作: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后颈部。②手臂动作: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③ 腿部动作: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④躯体动作:不要向墙边等狭窄区域移动,应顺势侧躺在地面上,形成一定的空间以保证呼吸,避免脊椎、脑部遭到踩踏。(出示图片)2.阅读教材32页,说一说如何应对火灾突发事件?(1)自我保护:应时刻保持镇定,确定自己的位置,判断火势发展情况,为逃生收集信息。 (2)逃生策略:不可乘坐电梯,采取低姿态,沿着墙面并根据安全出口指示标志前行,进人安全通道逃生。知识拓展:常见手提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在起火初期,可以通过正确使用灭火器达到扑灭火灾的效果,防止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发生。以干粉灭火器为例,正确的使用方法如下:将灭火器提到适当位置后,先上下颠倒摇几次,接着拔去保险销,握住软管,压下压把,最后对准火焰根部喷射。3.阅读教材33页,说一说如何应对地震突发事件?(1)自我保护:室内蹲下抱头,寻找坚固的防护工具保护自己;室外,将物件挡在头上,并迅速跑到空旷的地方寻找安全避难地点。(2)逃生策略:保证自己的基本生存条件, 保存体力。如果被埋废墟,寻求外界联系, 间歇性发出求救信号,以免浪费体力。观看视频。知识拓展:震后的衍生灾害1.地震发生后,幸存者短时间内失去基本生活条件,生活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停水、停电,交通阻塞,通信中断,救援物资运入灾区困难。2.气温逐步上升,人畜尸体很快腐烂,如果污水、粪便、垃圾无人处理,将会形成大量传染源,蝇密度很快增高,进而导致水源、空气污染严重。3.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容易寄生虱子。灾区居民精神上受到打击,正常生活规律被打乱,机体抵抗力下降。4.阅读教材34页,说一说如何应对海啸突发事件?(1)自我保护:抓住身边的漂浮物,防止自己沉人水中,并注意避免坚硬物体相撞,保存体力等待救援。(2)逃生策略:关注海啸预警新闻,快速撤离,不可以靠近海岸。你知道吗?为什么海啸时船要驶向深海区发生海啸时,海水会剧烈运动。当海浪靠近海岸线时,由于深度变化且波高,海浪就会往上叠加,从而形成破坏力更大的海浪--像“水墙”一样的巨浪。而在深海,海水的破坏力会被分解,船随海浪运动也会分解部分作用力,相应地,对船的破坏也会减轻。因此,在海啸发生的时候,船越远离海岸线越安全。 1.认真听讲,学习了解常见突发事件包含哪些。2.完成头脑风暴练习。3.学习应对常见突发事件。4.学习知识拓展。5.学习知识拓展。 通过系统讲解常见突发事件,帮助学生形成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各个突发事件会带来的危害和灾害,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给出具体情景,引导学生判断小明的应对地震的做法是否正确,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讨论中强化正确应对地震的措施。引导学生学习针对不同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措施,强化学生的自救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常见手提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正确使用灭火器。逐步讲解震后的衍生灾害,深化学生对地震灾害的认识,了解地震的灾害性巨大、危害性巨强等特点,对学生进行科普讲解。
课堂练习 判断题:地震发生时,若在室内应立即躲到衣柜等大型家具旁边,而非家具下方。遭遇踩踏事故时,若已摔倒,应尽量让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护住头部和颈部。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同时禁止开关任何电器(如电灯、抽油烟机)。遭遇雷电天气,若在户外,可躲在大树下或高大建筑物旁避雨,避免被雷电击中。地震后若被埋压,为节省体力,应尽量减少活动,仅在听到外界救援声音时,间歇性敲击身边硬物(如石块、管道)发出求救信号。海啸来临前,海边可能出现海水异常退去、露出海底的现象,此时应留在海边观察,等待海水重新上涨。发生火灾时,为快速逃生,可以乘坐电梯。洪水来临时,若被困在室内,应往楼上(如屋顶)转移,同时远离门窗,避免被洪水冲倒或被掉落物砸伤。答案:×√√×√××√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总结提升 1. 知识梳理:通过 “思维导图”“问答互动” 等形式,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核心内容,如 “地震的避险步骤 + 疏散注意事项”“火灾中逃生工具的使用方法”,明确知识逻辑,避免碎片化记忆。2. 意识强化:推荐优质学习资源,如应急管理部官网的科普文章、“应急逃生” 主题纪录片,引导学生强化学习新型突发事件(如洪涝、台风)的逃生知识,拓宽安全知识边界。总结:组织学生撰写 “学习反思日记”,记录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不足及改进计划,针对学生共性问题,在后续课程中补充教学,实现 “以评促学”。
作业布置 1. 实践作业: 在校园地震逃生演练、火灾逃生演练中积极参与,积极学习,总结逃生要点并记录感受。2. 宣传作业:(1)校园是容易发生踩踏事故的场所,请你探索合理的宣传方式,如制作海报、拍摄短视频等,向同学们宣传如何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2)请你以“地震”为主题,撰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地震及发生地震时应如何逃生,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第五课 突发事件自我保护与逃生一、常见突发事件1. 踩踏事故2. 火灾3. 地震4. 海啸二、应对常见突发事件1. 应对踩踏事故的自我保护和逃生策略2. 应对火灾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和逃生策略3. 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和逃生策略4. 应对海啸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和逃生策略三、作业1. 校园逃生演练实践并完成记录。2. 制作避免踩踏事故宣传视频和海报、以“地震”为主题撰写一篇说明文。
教学反思 一、亮点程采用 “理论讲解 + 情景模拟 + 实操演练” 的教学模式,如通过 “火灾逃生情景游戏” 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练习逃生演练激发学习兴趣,避免传统理论课的枯燥性,符合学生 “好动、具象思维” 的特点,提升学习积极性;同时课程内容紧密围绕学生日常高频场景(校园、家庭、社区),重点讲解地震、火灾、踩踏等与学生安全直接相关的突发事件,教授的逃生技能可直接应用于实际生活切实提升学生的安全保障能力。二、不足与改进改进方向部分学校受场地、资金限制,难以开展高仿真模拟演练(如无法模拟真实火灾中的烟雾环境、地震中的晃动场景),导致学生在演练中难以真实感受突发事件的紧张氛围,实操能力提升效果打折扣。多数学校将课程集中在 “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周” 开展,缺乏长期、系统的教学安排,学生易出现 “学后遗忘” 的情况,难以形成稳定的应急能力;且课程内容更新较慢,对新型突发事件(如网络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衍生的安全问题)的覆盖不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