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第5课《突发事件自我保护与逃生》课件+素材《体育与健康》8年级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华东师大版】第5课《突发事件自我保护与逃生》课件+素材《体育与健康》8年级全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五课 突发事件自我保护与逃生
(华东版)八年级
学习目标
1
问题导入
2
常见突发事件
4
地震安全演练正确步骤
5
应对常见突发事件
6
课后作业
7
故事情境
3
学习目标
掌握踩踏、地震、火灾、洪水、海啸等常见突发事件的成因、特点及危害,了解不同突发事件的基本应对原理。
熟练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与逃生技能,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操作能力,确保在真实危机中能快速、正确采取行动。
观看视频
故事情境
若发现广场人员过度密集,需理性判断活动安保措施是否完善、疏散通道是否畅通,若风险超出自身应对能力,应主动放弃参与,这是规避危险、保障自身安全的首要原则。
跨年晚会酿成的悲剧
人员密集的广场活动需评估风险再参与
冷静自救与科学应对是降低伤害的关键
若前方发生踩踏,首先要避免慌乱奔跑,防止被人群裹挟摔倒;若已失去平衡,应迅速双手抱头、身体蜷缩成球状,保护头部和胸腔。这些做法能最大程度减少身体伤害,避免因错误应对加重自身伤亡。
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相信大家对踩踏事故、火灾、地震、海啸等突发事件并不陌生,因为这些事件可能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尤其是踩踏事故、火灾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件。为了降低突发事件对生命安全的威胁,提高生存概率,我们应该主动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并掌握逃生技能!
常见突发事件
踩踏事故是指在大规模聚会中,人群发生拥挤移动,有人意外跌倒后,后面不明情况的人群依然前行,对跌倒的人产生踩踏,最终造成群体伤害的意外事件。
踩踏事故
常见突发事件
火灾产生的高温会对人体造成大面积烧伤,家具等物品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会导致人体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者可能会死亡。学校大部分火灾是由电器插头连接不规范,电线短路、违规使用电器等造成的。
火灾
常见突发事件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
除了对人类产生直接伤害,地震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海啸、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
常见突发事件
海啸一般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
海啸分为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三类海啸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海啸
头脑风暴
学校每次组织地震安全演练,小明都第一个冲出教室。同学们认为小明爱表现,但他却不以为然,认为第一时间保证自己的安全并没有错。你如何看待小明的做法 请说明理由。
地震安全演练正确步骤
头脑风暴
小明的做法有合理之处,演练的目的就是让每个人熟悉逃生流程,小明的反应体现出他对自身安全的重视。
但小明 “第一个冲出教室” 的做法存在不足。地震演练需遵循秩序,若每个人都急于抢先,可能导致拥挤、摔倒,反而引发安全隐患。
地震安全演练正确步骤
应对常见突发事件
1.自我保护:如图所示。
2.逃生策略:保持身体直立,不可急于逃离,防止失去重心而摔倒。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保持身体平衡。挽围成圈互相保护,等待拥挤状况结束。
阅读教材31页,说一说如何应对踩踏事故?
应对常见突发事件
阅读教材31页,说一说如何应对踩踏事故?
①手部动作: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后颈部。
②手臂动作: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
③ 腿部动作: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
④躯体动作:不要向墙边等狭窄区域移动,应顺势侧躺在地面上,形成一定的空间以保证呼吸,避免脊椎、脑部遭到踩踏。
生踩踏事故的自我保护
应对常见突发事件
1.自我保护:应时刻保持镇定,确定自己的位置,判断火势发展情况,为逃生收集信息。
2.逃生策略:不可乘坐电梯,采取低姿态,沿着墙面并根据安全出口指示标志前行,进人安全通道逃生。
阅读教材32页,说一说如何应对火灾突发事件?
应对常见突发事件
阅读教材32页,说一说如何应对火灾突发事件?
知识拓展
常见手提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在起火初期,可以通过正确使用灭火器达到扑灭火灾的效果,防止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发生。以干粉灭火器为例,正确的使用方法如下:将灭火器提到适当位置后,先上下颠倒摇几次,接着拔去保险销,握住软管,压下压把,最后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应对常见突发事件
1.自我保护:室内蹲下抱头,寻找坚固的防护工具保护自己;室外,将物件挡在头上,并迅速跑到空旷的地方寻找安全避难地点。
2.逃生策略:保证自己的基本生存条件, 保存体力。如果被埋废墟,寻求外界联系, 间歇性发出求救信号,以免浪费体力。
阅读教材33页,说一说如何应对地震突发事件?
应对常见突发事件
阅读教材33页,说一说如何应对地震突发事件?
知识拓展
震后的衍生灾害
1.地震发生后,幸存者短时间内失去基本生活条件,生活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停水、停电,交通阻塞,通信中断,救援物资运入灾区困难。
2.气温逐步上升,人畜尸体很快腐烂,如果污水、粪便、垃圾无人处理,将会形成大量传染源,蝇密度很快增高,进而导致水源、空气污染严重。
知识拓展
震后的衍生灾害
3.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容易寄生虱子。灾区居民精神上受到打击,正常生活规律被打乱,机体抵抗力下降。
应对常见突发事件
1.自我保护:抓住身边的漂浮物,防止自己沉人水中,并注意避免坚硬物体相撞,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2.逃生策略:关注海啸预警新闻,快速撤离,不可以靠近海岸。
阅读教材34页,说一说如何应对海啸突发事件?
你知道吗
为什么海啸时船要驶向深海区
发生海啸时,海水会剧烈运动。当海浪靠近海岸线时,由于深度变化且波高,海浪就会往上叠加,从而形成破坏力更大的海浪--像“水墙”一样的巨浪。而在深海,海水的破坏力会被分解,船随海浪运动也会分解部分作用力,相应地,对船的破坏也会减轻。因此,在海啸发生的时候,船越远离海岸线越安全。
学习园地
1. 请你在课余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踩踏事故、地震、海啸等突发事件的新闻,对其中10个典型事件进行深入了解,并与家人分享其危害。
自主学习
2014 年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事故
2015 年尼泊尔 8.1 级地震
2018 年印度喀拉拉邦洪水灾害
2019 年日本北海道 6.7 级地震
2020 年印尼巽他海峡海啸
2021 年河南郑州 “7 20” 特大暴雨灾害
2022 年土耳其 - 叙利亚 7.8 级地震
2022 年韩国首尔梨泰院踩踏事故
2023 年摩洛哥 6.8 级地震
2023 年利比亚飓风 “丹尼尔” 引发的洪水灾害
学习园地
2.我国先后经历了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灾害,它们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请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标注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情况。
自主学习
环太平洋地震带(中国部分):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省及附近海域。
欧亚地震带(中国部分):涵盖西藏自治区、青海西南部、四川西部、云南中西部等地。
华北地震带:北起燕山,南至河南新乡、开封,西到山西汾河河谷,东达山东半岛,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南北地震带:北起内蒙古阴山,南至云南腾冲,呈南北走向,途经宁夏、甘肃、四川、云南等。
学习园地
合作学习
1.与同学、老师一起设计发生地震时学校内班级的逃生路线,并与学校制定的逃生路线对比,分析两者的合理性。
2.火灾是常见的突发事件,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分析真实事件中火灾发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提高警惕,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请以小组为单位,广泛搜集火灾事件新闻,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总结预防经验,共同完成下表。
学习园地
合作学习
时间 地点 伤亡人数 起火原因 预防经验
2021 年 11 月 24 日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某居民楼 3 人死亡,2 人受伤 电暖器与沙发等易燃物品距离过近引发火灾 使用取暖设备时,需与窗帘、沙发等易燃物品保持 安全距离;
2. 取暖设备使用完毕后及时断电,避免空载运行。
2023 年 2 月 15 日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某商铺 2 人受伤 气罐阀门松动导致燃气泄漏,遇明火引发爆炸起火 商铺使用液化石油气罐时,需定期检查阀门、软管是否完好,避免燃气泄漏;
2. 燃气泄漏后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禁止开关电器或使用明火。
学习园地
1.校园是容易发生踩踏事故的场所,请你探索合理的宣传方式,如制作海报、拍摄短视频等,向同学们宣传如何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
2.请你以“地震”为主题,撰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地震及发生地震时应如何逃生,字数不限。
探究学习
课后作业
一、判断题。
地震发生时,若在室内应立即躲到衣柜等大型家具旁边,而非家具下方。
遭遇踩踏事故时,若已摔倒,应尽量让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护住头部和颈部。
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同时禁止开关任何电器(如电灯、抽油烟机)。
遭遇雷电天气,若在户外,可躲在大树下或高大建筑物旁避雨,避免被雷电击中。
×

×

课后作业
一、判断题。
地震后若被埋压,为节省体力,应尽量减少活动,仅在听到外界救援声音时,间歇性敲击身边硬物(如石块、管道)发出求救信号。
海啸来临前,海边可能出现海水异常退去、露出海底的现象,此时应留在海边观察,等待海水重新上涨。
发生火灾时,为快速逃生,可以乘坐电梯。
洪水来临时,若被困在室内,应往楼上(如屋顶)转移,同时远离门窗,避免被洪水冲倒或被掉落物砸伤。
×

×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