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5.1走近老师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堂无忧】5.1走近老师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走近老师》
一、教材解析 本框位于家庭话题之后,说明老师是学生的第二所学校。它与本课第二框《珍惜师生情谊》形成递进关系。师生之间基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当代教师职业的新特点,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群体,从而更好地理解身边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教师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恰当处理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增进师生间的情谊。
二、学情分析 师生关系也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学生具有向师性,另方面,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在心理上处于青春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第二反叛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获取信息的多元化,与小学阶段的学习有所不同,初中阶段,师生关系有所削弱,学生不再像小学时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更明确的看法。甚至会对老师的权威性产生质疑。由于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差异,师生之间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老师,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不善于用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甚至有的学生会讨厌老师、讨厌学习。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承认并积极接纳不同风格的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本节课针对学生的成长特点,立足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引导学生走进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从而达成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教师是个古老的职业,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文化传承上的作用,理解教师工作的职责与使命;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 道德修养:培养尊重老师的道德品质,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情感,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健全人格:理解老师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尊重老师。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老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教师职业。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人物素材、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解游戏规则:6 名平民,2 名卧底,根据抽取的词语依次描述(不能直接说出词语),描述完毕后投票选出卧底,若卧底出局则平民获胜,否则继续。 邀请 8 名学生上台,分别发放词语卡片(平民:学生;卧底:老师)。 组织学生依次描述,引导台下学生认真倾听并参与投票。 揭晓谜底(卧底:老师;平民:学生),过渡:“老师和学生是校园中最亲密的伙伴,今天我们就一起聚焦感动中国人物“特教园丁”刘玲琍,感受师者光芒。” 1. 8 名学生上台抽取卡片,明确自己的词语。 2. 依次进行描述(如平民可能说 “我们每天要上学,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卧底可能说 “我们需要备课、上课,关心学生的成长”)。 3. 台下学生投票选出认为的卧底。 4. 了解谜底,跟随教师思路进入新课学习。
议题一:为人师者,教书育人,大爱无言
教学内容:教师职业的特点。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介绍刘玲琍老师的基本情况:“刘玲琍,1973 年 3 月生,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感动湖南十大教育人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来自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用 32 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形象。” 展示议学材料一:刘玲琍的从教故事(1991 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聋哑教育专业毕业后成为特教教师,2008 年主动请求担任学前聋儿康复语训班负责人)及央视颁奖词 “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声味触法,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她从命运那里夺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听,每一个新的发音,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提出议学思考一:“刘老师是如何走上教师之路的?” 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分析。 提出议学思考二:“你知道成为教师有哪些必备条件吗?” 结合教师法和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议学思考三:“结合视频与实际,老师的职责主要是什么?” 展示孔子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陶行知 “教学相长,教学做合一”、张桂梅事迹等材料,提出议学思考四:“你认为老师对人类文明是怎样的存在?” 总结议学小结一:教师职业的特点:①老师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②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③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承者。 认真倾听刘玲琍老师的事迹介绍,感受其师者形象。 阅读议学材料一,提取关键信息。 思考并回答议学思考一:“刘老师从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符合教师的专业要求,然后成为特教学校的教师,这符合教师法的规定。” 讨论并回答议学思考二:“成为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学历,要取得教师资格证,还要热爱教育事业,有爱心、责任心等。” 结合刘玲琍老师的事例回答议学思考三:“老师的职责主要是教书育人,既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又培养他们的品德。” 结合展示的材料,分组讨论后回答议学思考四:“老师传承了人类的文明和教育思想,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承者。” 记录并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
议题二:为人师者,筑梦无声,平凡伟大
教学内容:老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展示议学材料二:刘玲琍与学生的故事(刘寒湘 8 岁接受康复训练,声带僵硬,刘玲琍每天强化训练,几年后寒湘学会说话并考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中巴建交演出中获成功,感谢刘老师:“因为您才有我的今天。”) 2. 组织议学活动一:“小组任务:从‘刘玲琍老师的故事’感悟老师对我们的作用。” 提出讨论建议:①组长组织、人人参加,3 分钟内完成讨论;②1 人记录,1 人准备发言;③代表发言后其他组员或小组可补充。 3.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引导。 4. 邀请小组代表发言,点评并补充,总结老师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老师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我们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5. 组织议学活动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请学生分享心目中的好老师及其带来的影响和小故事。 6. 展示议学材料三:刘玲琍的榜样故事(“师者如心灯” 的誓言,用心用情教导孩子;作为人大代表提出促进特教毕业生就业的建议;为责任坚守,结婚多年不敢要孩子;为人民代言,争取残疾人平等机会等)。 7. 提出议学追问:“刘玲琍老师的故事还让你感受到了哪些精神?” 8. 展示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的教育家精神内涵。 9. 组织议学活动三:“老师,我想对您说……” 引导学生结合刘玲琍事迹和自己的老师,说出想对老师说的话。 10.总结议学小结三: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P36):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认真观看视频,了解刘玲琍帮助孩子们圆梦的故事。 了解小组合作任务,根据规则展开讨论。 积极展开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并展示成果。 阅读刘玲琍与其学生的故事,加深对教师的情感认知。 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学中,理解基础知识点,内化于心。 阅读刘玲琍身为教师与人大代表的故事,感受她的平凡与伟大。 积极参与活动,表达个人对教师的情感,感恩教师。 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阐释,了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积极参与议学活动三,表达对老师的情感(如:“老师,谢谢您的教导和关心,您辛苦了!”)。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新时代好教师的标准。
板书设计
八、作业设计 1。“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下列观点最能恰当概括上述内容的是( B ) A.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B.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也是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C.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D.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 2.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加强调教师“育人”职责。这说明( D ) A.教师的职责是传授学生知识 B.教师教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C.教师在我们失败的时候鼓励我们 D.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3.下列古诗词是描写教师的职业特点的有( D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扎根特教讲台33年,自编教材,自创唇舌操、触摸法和情境教学法,让听障学生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会开口说话。这体现了刘老师( A ) ①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②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③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伦理规范 ④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