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 准确把握概念(复习课件)(安徽专用)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共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4课 准确把握概念(复习课件)(安徽专用)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共39张PPT)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准确把握概念
第四课
2026届高考一轮复习(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考情分析 命题预测
01
核心突破 重难全析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
真题溯源 考向分析
02
03
04
时政链接 演练猜想
05
30万
2019年销售额
A产品
目录
30万
2019年销售额
A产品
同比上升10%
考情分析
命题预测
科学精神
理解概念的含义和特征,明确概念外延的关系,培养科学精神。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概念的逻辑规则,培养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
通过学习概念的含义及基本特征,自觉树立科学思维。通过学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自觉树立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
课标要求 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考情 分析 考点要求 考查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概念的概述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安徽卷T15,3分 未考查 未考查
明确概念的方法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未考查 考向 预测 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可能以选择题或主观题等形式,考查学生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定义和划分的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从命题思路上看: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其本质属性。能结合材料厘清不同概念间的关系,特别是容易混淆的属种关系与交叉关系。能运用“定义规则”和“划分规则”诊断并纠正日常生活、学术讨论或政策宣传中常见的逻辑错误(如“定义过宽”、“划分不全”、“子项相容”等)。 30万
2019年销售额
A产品
同比上升10%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
思维
广义:意识
狭义:理性思维
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
逻辑学
广义:辩证逻辑
狭义:形式逻辑
本书主要关注思维方法
狭义逻辑学
科学思维
本书主线
逻辑思维规则
辩证思维方法
方法
创新思维能力
运用
3
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
逻辑与思维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
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
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
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
第八课:把握辩证分合
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第十课:推动认识发展
科学思维
逻辑思维规则
辩证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能力
第十一课: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第十二课: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第十三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方法
运用
3
概念的概述
准确把握概念
明确概念的方法
概念的含义
概念的基本特征
属性
概念
内涵
外延
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
含义
构成
方法
遵循定义的逻辑规则
含义
构成
方法
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概念的概述
30万
A产品
同比上升10%
考点
辩证唯物论
30万
A产品
同比上升10%
考点1
30万
2019年销售额
A产品
同比上升10%
核心突破
重难全析
考点1
一、概念的含义
4
1. 概念与属性
(1)属性
①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②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2)概念: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4
注意:
依据“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一本质属性,我们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
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4
2. 概念的表达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1)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例如:“母亲”和“妈妈”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
(2)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例如:“先生”这个词既可以指“老师”,也可以指“尊者”等; 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白头翁会飞,
王爷爷是白头翁
所以,王爷爷会飞。
“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白头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混乱地使用不同的概念,是不合乎逻辑的。
4
3. 概念与语词(难点)
(1)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例如,对于苹果,我们可以用手摸到它的外形,用眼看到它的色泽,用舌品尝它的滋味。可是,对于头脑中的概念却看不见也摸不着,概念作为一种思想,必须用一种物质载体把它表达出来,才能成为现实的东西,而被人们理解和掌握。因此,语词是概念的体现者,没有语词,概念就不能存在。
(2)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3) 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汉语中的实词都表达概念,而虚词(除连词外)不表达概念。连词“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虽属虚词,但把它们组合到判断中,却能表达概念。孤立的助词和叹词则通常不表达概念。
4
4. 比较概念与属性、概念与语词
概念与属性 概念与语词
关系 ①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②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③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③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结论 把握概念,就是把握其本质属性 对概念和语词进行区分,避免概念的混淆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4
1. 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重难点)
(1)内涵
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②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外延
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
②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4
2.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重难点)
(1)相容关系:依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①全同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②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③交叉关系: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A
A
A
A
B
B
B
B
包含关系
包含于关系
4
(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可以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①矛盾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②反对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全异关系
A
B
表示为:A+B=C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A
B
A
B
C
C
表示为:A+B < C
4
判断以下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
“中国人”和“非中国人”
“中国人”和“美国人”
“中国人”和“地球人”
“中国人”和“台湾人”
“自由”和“霸权”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种属关系
——属种关系
——全异关系
4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含义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 类别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阐释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被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4
比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
含义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作用 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一个概念究竟在指“谁”。反映事物“量”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关系 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就越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 4
(2025·安徽·模拟预测)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国债按债务期限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按照发行对象和资金用途可以分为普通国债、定向国债、专项国债和特别国债。( )
①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的外延是反对关系
②特别国债和国债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③“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是种差
④“国债”的定义在思维表达上具有推导性和严谨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①:按债务期限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所以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的外延是反对关系,①正确。
②:特别国债和国债的外延是种属关系,②排除。
③:根据定义的构成来看,“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是被定义项国债的种差,③正确。
④:“国债”的定义运用了抽象思维,这一定义具有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特征,④排除。
故本题选B。
B
4
(25-26高三上·安徽·阶段练习)荸荠,在中华大地有着多样的名字。在江南水乡,它常被亲昵地称作“地栗”,圆润模样、清甜内里恰似板栗。广东人舌尖一碰,“马蹄”二字脱口而出,入汤清甜,做糕爽口。福建地区称作“钱葱”,因它形似铜钱、植株中空葱管状;在北方,人们按学名念“荸荠(bíqi)”,透着地域的爽利劲儿。“荸荠”的不同叫法说明( )
①表达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
②不同的词语的表达的外延必然不同
③“地栗”表达了形象思维的形象性
④“钱葱”是对荸荠本质属性的揭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荸荠在不同地区有“地栗”“马蹄”“钱葱”等不同叫法,这表明表达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①正确。
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相同的概念,这时其外延是相同的,②错误。
③:“地栗”这个名字是因为荸荠圆润模样、清甜内里恰似板栗而得名,体现了形象思维的形象性,通过形象的比喻来命名,③正确。
④:“钱葱”是因为荸荠形似铜钱、植株中空葱管状而得名,这是对荸荠非本质属性的描述,不是对其本质属性的揭示,④错误。
故本题选A。
A
4
明确概念的方法
30万
A产品
同比上升10%
考点
辩证唯物论
30万
A产品
同比上升10%
考点1
30万
2019年销售额
A产品
同比上升10%
核心突破
重难全析
考点2
一、概念的含义
4
1. 定义(重难点)
(1)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2)构成结构: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
(3)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种差+属概念
4
①这里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
②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他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
③“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4
2. 概念的表达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①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例如:“母亲”和“妈妈”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
②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例如:“先生”这个词既可以指“老师”,也可以指“尊者”等; 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白头翁会飞,
王爷爷是白头翁
所以,王爷爷会飞。
“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白头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混乱地使用不同的概念,是不合乎逻辑的。
二、明确外延的方法
4
1. 划分
(1)含义
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2)方法
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3)构成: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4
2. 作出正确的划分的要求(重难点)
(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如:国家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学生分为小学生和中学生
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介词
划分不全
多出子项
4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
邮件有电子邮件、平寄邮件、国际邮件几大类。
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
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4
(2025·安徽·模拟预测)具身智能是指一种基于物理实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它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来获取信息、理解问题、作出决策并执行行动,从而展现出智能行为和适应性。其特点包括能感知、可进化、会学习,不光有躯壳,更可以在感知周围环境、场景的基础上不断学习、进化、提升,从而完成更多任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具身智能”是“智能系统”的种概念
②通过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明确了“具身智能”的内涵
③定义通过揭示“具身智能”的表征与其他人工智能区分
④“包括能感知、可进化、会学习”是对“具身智能”的划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解】①②:具身智能是指一种基于物理实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说明“具身智能”属于“智能系统”的一种,因此“具身智能”是“智能系统”的种概念,而且通过属概念(智能系统)和种差(基于物理实体进行感知和行动)明确了“具身智能”的内涵,①②正确。
③:定义通过本质属性(如物理实体、交互学习)区分具身智能与其他人工智能,而非“表征”(表象特征),③排除。
④:“能感知、可进化、会学习”是描述具身智能的特征,属于内涵的说明,而非外延的划分,④排除。
故本题选A。
C
4
(25-26高三上·安徽·开学考试)下列表格中的观点与所犯逻辑错误对应正确的是( )
【详解】①:荔枝、龙眼是水果,属于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是同一级关系,把荔枝、龙眼和粮食作物并列在一起划分,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①正确。
③:社会关系除生产关系外,还包括血缘、法律关系等非生产性联系。认为“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定义项外延过大,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③正确。
②:选项正确解读了谷雨这一节气的来历,没有犯逻辑错误,②排除。
④:肥料不包括水分,选项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B。
B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序号 观点 所犯的逻辑错误
① 茂名盛产荔枝、龙眼和粮食作物 越级划分
②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循环定义
③ 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定义过宽
④ 肥料按来源可分为农家肥料、化学肥料和水分 划分不全
(2025·安徽卷T15,3分)考点: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种类;联想思维特征;思维的特征;思维具体
30万
2019年销售额
A产品
同比上升10%
真题溯源
考向分析
真题溯源
(2025·安徽卷T15)冰凌花,学名侧金盏花,因顶冰盛放而得名,被誉为东北“报春第一花”。冰凌花的生长不仅是植物学的奇迹,更体现了在严寒中生存的智慧,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哲思。科研人员根据冰凌花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成功掌握冰凌花驯化及分株繁育技术,培育出方便移栽的容器苗。由此可知( )
①人们通过运用联想思维获得了关于冰凌花的感悟
②把握冰凌花生长的内在规律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
③“冰凌花”的外延和“侧金盏花”的外延是种属关系
④科研人员通过思维抽象全面把握了冰凌花移栽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①:题干中提到冰凌花的生长“体现了在严寒中生存的智慧,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哲思”,这表明人们从冰凌花的自然特性联想到生命智慧,运用了联想思维,①正确。
②: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对冰凌花的生长规律的把握如实反映了认识对象,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②正确。
③:冰凌花,学名侧金盏花,二者是同一个事物,外延全同,③错误。
④:思维具体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科研人员通过思维具体全面把握了冰凌花移栽的本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A
考向预测
题型 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概念基本逻辑特征(内涵、外延)的理解和区分,以及明确概念的方法(定义、划分)的规则应用。非选择题可能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核心概念的使用是否明确,或指出并改正定义、划分中的逻辑错误。
背景素材 对 “新质生产力” 、 “全国统一大市场” 、 “人工智能+” 等时政热词,或者选取《民法典》或新出台法律法规中的核心概念(如“善意取得”、“居住权”、“人格权”),要求对内涵进行剖析,对外延(涵盖范围)进行划分。
考查重点 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明确下定义和划分的方法。精准理解能力: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其本质属性。注重辨析比较、逻辑纠错、规范表达等能力的考查。
模块融合 结合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考查对法律概念定义的严谨性的理解。分析法律概念,如区分 “物权”与“债权”、“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诉讼离婚”与“协议离婚” 的内涵与外延。
5
“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形机器人成为当下热门的科技话题。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具身智能正成为我国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当前具身智能产业有哪些前沿成果?将给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变化?作为具身智能的理想载体,人形机器人又处在什么发展阶段?产业发展还面临哪些堵点难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多家企业,探索产业发展新动向。
近年来,随着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具身智能在视觉、触觉、语音等多类型信息的处理上实现了极大进步,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在工业制造领域,具身智能的应用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让安全生产更有保障。凭借优异的认知规划能力和高精度的运动控制能力,具身智能还可以为医疗行业赋能。在所有具身智能产品类别中,人形机器人格外受关注。因为具有类人的外形,人形机器人能更好适应生产生活环境,被认为是具身智能最理想的载体之一。
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具身智能因蕴含巨大的变革潜力和经济价值而被广泛看好。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积极提供配套服务、强化资源供需对接,在各地共同营造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中,我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迎来春天。
30万
2019年销售额
A产品
同比上升10%
时政链接
演练猜想
具身智能多场景应用加速落地
1.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定义,具身智能是指一种基于物理实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它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来获取信息、理解问题、作出决策并执行行动,从而展现出智能行为和适应性,因此也被视为AI的终极形态。对于这一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运用抽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②运用划分方式明确了事物所指范围
③“具身智能”与“智能系统”是交叉关系
④“基于物理实体进行感知和行动”是“具身智能”的种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身智能的定义通过概括其“物理实体感知行动”“智能体与环境交互”等特征,抽象出其区别于传统AI的本质属性,体现了运用抽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①正确。
②:材料运用下定义方式明确了具身智能的内涵,②排除。
③:具身智能是“智能系统”的种概念,二者为种属关系而非交叉关系 ,③排除。
④:“基于物理实体进行感知和行动”是具身智能区别于其他智能系统的本质特征,属于定义中的“种差”部分 ,④正确。
故本题选B。
B
5
5
2.“具身智能”是2025年全国两会热词之一。具身智能是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物理实体,为“大脑”赋予“身体”,使得它们拥有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的人工智能。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是运用划分方法来明确“具身智能”的外延
②“具身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外延属于相容关系
③“具身智能”的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须全同
④该定义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形象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解】①:材料是运用定义方法来明确“具身智能”的内涵,未涉及划分,①排除。
②:具身智能属于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集和重要发展领域,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具身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外延属于相容关系,②正确。
③:定义规则要求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题干中定义项(“将人工智能融入物理实体……的能力”)准确覆盖了被定义项“具身智能”的所有特征,无扩大或缩小,符合逻辑定义的规则,③正确。
④:题干强调具身智能的属性、功能(如“感知、学习、交互”),属于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来揭示具身智能本质和规律的抽象思维,而非形象思维,④排除。
故本题选C。
B
5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其核心是使计算机系统能够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学习、推理、解决问题、理解自然语言等。某班同学尝试对“人工智能”进行定义:
甲: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的“超级大脑”;
乙:人工智能是具有自动运行功能的设备;。
分析两位同学的定义是否准确,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逻辑错误。
5
【答案】①甲的定义错误。“超级大脑”是比喻性表述,用形象化的比喻代替了对人工智能本质属性的揭示,不符合下定义必须用准确、科学语言的规则,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②乙的定义错误。其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具有自动运行功能的设备”,外延过于宽泛,包含了很多不具备智能特征的普通自动化设备,导致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