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1.3《学习有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1.3《学习有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学习有方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第一单元“做学习的主人”第3课“学习有方法”的第二课时,聚焦“提问”这一核心学习方法。单元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前课时已涉及“温故知新”“合作学习”等方法,本课时则深入“提问”这一关键能力,承接“学习方法”的整体脉络,通过生活观察、心理疏导、实践操作等环节,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小学中年级学生。该年龄段学生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对生活现象有一定思考,但在提问时存在以下特点:
认知层面:能发现简单现象的疑问,但缺乏系统性观察和深度思考;
心理层面:部分学生因“怕被嘲笑”“怕问题太简单”等顾虑不敢提问,或因“不知如何表达问题”而放弃提问;
行为层面:提问多依赖教师引导,主动提问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尚未完全形成。
教学目标
(1)懂得生活中处处有“问号”。
(2)能够克服提问的困惑及顾虑,多观察、多思考,主动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
(3)在提问与解决问题中培养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乐观心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克服提问的困惑及顾虑,多观察、多思考,主动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在提问与解决问题中培养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乐观心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温故知新,引出主题
1.复习旧知:提问“要想学得好,掌握方法很重要,有哪些好方法?”(学生回答:温故知新、合作讨论、动脑筋等);
2.引出新课:教师总结“是的,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今天我们继续探索另一个‘秘诀’”,有请AI小助教……”
(二)引领探究,明确任务
1.视频引领:播放AI数字人视频:“问题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得好,就要多在心中画问号。你心中有哪些小问号呢?”;
2.明确任务:跟随小助教的问题,我们先打开今天的《学习任务单》,了解学习目标、对照自查自己的课前学习任务是否完成?明确今天的课堂学习任务……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学习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打开《学习任务单》,对照课前任务完成情况,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发现问题、敢于提问、尝试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环节一:生活处处有“问号”(发现问题)
(一)情境观察,激发疑问
1.出示图片
师:仔细看图,你的头脑中有什么疑问呢?(学生回答)
出示“星星、天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星星为什么会闪?”“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2.教师引导
刚才大家提的问题都是你们对星星、天空观察后的思考,你们不仅爱动脑,还会提问题!
3.出示图片
1.启发:而宁宁每天上下学,看着被堵的车辆,很是困惑,他总问:“城市里为什么经常堵车?”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2.分享:出示“城市堵车”情境,呈现宁宁的疑问,引发学生共鸣,引导学生发言。
(二)任务实践一:表达心中小问号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那就走进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独立思考,想一想,你心中还有哪些小问号?大胆发言说一说,然后写一写。
1.说一说,你心中还有哪些“小问号”?
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疑问:
为什么月亮有时候是弯的,有时候又是圆的呢?
为什么冬天的时候树会掉叶子,而松树却不掉叶子呢?
为什么火车要在轨道上跑,而汽车却不用呢?
(2)现在请写一写你心中的小问号......请你分享小问号。
学生将“小问号”记录在任务单上,并小组内分享。
2.环节小结
听了大家这么多的问题,让我感觉世界充满了问号,真的是生活处处有问号!(板书:“生活处处有问号”)所以,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里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板书:“多提问”)并努力去寻找答案,我们就会学得越来越好!
现在让我们共读这首有趣的《问号之歌》吧!
3.学一学
过渡:你们知道宋濂吗?请你默读他的故事,并思考从中获得的启发。
学生阅读16页【活动园】“宋濂勤学好问”的故事。
回答问题:
(1)宋濂取得了什么成就?
(宋濂成为了明朝著名的散文家)
(2)这个成就得益于他小时候养成的什么习惯?
(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一定要找到答案。宋濂这种勤学好问的品格,使他成为明朝著名的散文家。)
4.故事小结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得好,就要多在心中画问号。
【设计意图】图片引入,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号”,进而使学生真正理解生活之中处处是问号。
环节二:带着问题去学习(克服焦虑)
(一)情境共鸣:洋洋的烦恼
师:现在,我们都能提出问题了,而洋洋却有一个关于问题的新烦恼,我们来听听……
1.出示情境:呈现洋洋的困惑:“担心同学笑我问题傻,不敢提问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过类似想法?如何看待这种想法?”
洋洋的烦恼
我在学习的时候也常常会有问题,我担心其他同学会笑我,害怕同学说提这个问题太傻了。上课的时候我也有许多许多的疑问,但是我看大家都不问,我也不好意思问,我怕别人嫌我问题多,我该怎么办?
2.教师引导:有些同学会和洋洋一样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提问题或者害怕提问题。
3.教师提问:你有过同样的想法吗?你怎样看待这样的想法?
4.学生分享:怕答错、不知怎么问,后来发现提问能解决问题等;
5.教师启发:产生这样的心理很正常,也很普遍,但是它的确阻碍了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二)阅读感悟:提问是“爱思考”的表现
1.学习:
【阅读角】“老师特别爱鼓励学生提问题”故事
2.过渡: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总是争先恐后的提问,因为她特别爱鼓励学生提问题,她总说:“能提问是爱思考的表现”。
3.提问:想一想,为什么能提问题是爱思考的表现呢?
4.学生分享:
不认真思考,即使提问也提不出好问题。
我学习的时候,越是思考问题越多。
爸爸说思考是内在的,提问是外在的,同等重要。
只有认真思考,才能提出好问题。
5.教师引导:是的,能提问题,说明在动脑筋想事情,就是在认真思考。比如想不通为什么星星会闪,就是在用心琢磨,所以能提问题是爱思考的表现。
【设计意图】呈现学生生活中能感同身受的现象,引起学生共鸣思考自己对于提问的心理,在讨论中克服心理障碍,进而对生活及学习中的问题及时提问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环节三:实践提问有解答(解决问题)
过渡:所以我们要留心观察、多思考、会提问,带着问题去学习(板书),这样才能学得好......
(一)任务驱动:观察与提问
1.发布学习任务二:会观察、会发现、能提问、能解答(板书)
要求结合课本“活动园”内容,小组讨论:
(1)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2)当你提出了问题后,可以用哪些方法去寻找答案?
小组代表发言。
2.活动园会观察:
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1)观察秋天的植物有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
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黄?
为什么松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
秋风一吹,叶子为什么落下那么多?
我背过古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为什么树上的果子到秋天就成熟了?
(2)观察身边的小动物我们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回答:......
(3)观察周围环境卫生情况会提问……
学生观看图片回答:
为什么小区的路中间总有一堆垃圾?
堆在小区的装修垃圾不清理,到底是谁负责管理?
为什么不能把纸箱和剩饭菜一起扔?
(二)方法探究:如何找答案——提问题会解答
过渡:看来我们都是提问高手了!那当你提出问题后,可以用哪些方法去寻找答案呢?先来说说怎样寻找前面我们刚刚写下的“心中的小问号”的答案……
1.寻找答案有方法
学生回答:……
教室引导:还有谁有其他的好方法……继续分享
2.学生分享
当我提出一些问题后,自己查课本或课外书,书里有好多知识。
在学习中,我遇到不懂的问题,向老师或父母提问,在老师或父母的提示和讲解中找到答案。
当我提出问题后,我会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在不断的讨论中寻找答案。
当我有些不明白问题后,我会自己动手做实验,从实验中找到答案。
3.教师小结:寻找答案办法多——可以向别人请教、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调查、自己动脑思考、上网搜集资料、汲取他人的经验等等。
过渡:最后,请你对照评一评,哪些能做到……
(三)自我反思:【评一评】——哪些你能做到?
1.我常带着问题去学习。
2.我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
3.我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
4.我经常就不懂的事情向父母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会思考提问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提问并主动解答问题的愿望。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这节课,我们通过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知道了“生活处处有问号”,在思考中学会了——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多观察、多发现——能提问、会解答。因为“问题”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只有多在心中画问号,我们才能做学习的小主人!”
2.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问号’永远不会结束,希望大家从今天起,把‘提问’变成习惯:看到蚂蚁搬家问‘为什么?’,吃到苹果问‘它怎么长大的?’……世界的奥秘,就藏在你的‘小问号’里!”
四、课后作业
1.家庭任务:回家后和家人分享今天的“小问号”,选择1-2个共同寻找答案(如“月亮圆缺的原因”“堵车的解决办法”),并记录下来;
2.生活观察:明天上学路上,记录3个新发现的“小问号”,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