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0 地下水(教案+课件)(共22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0 地下水(教案+课件)(共22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10.地下水
1 地下有水
能列举地下有水的证据,说明地下水形成过程和补充方法。
3 利用和补充地下水
意识到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2 井水从哪儿来
10.地下水
能运用地下水形成模型分析水井剖面结构,解
释井水成因。
10.地下水
河流、湖泊、池塘、水库都属于地表水。除了地表水,还有地下水,泉水、暗河、井水都属于地下水。其中,井水曾经是人们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10.地下水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猜测成因。
10.地下水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猜测成因。
10.地下水
猜一猜:井里的水是怎么来的?
10.地下水
分析水井剖面图,在图上标注出不易渗透层、含水层、渗透层。
不易渗透层
含水层
渗透层
10.地下水
制作模型,模拟井水的形成。
1. 在大容器底部铺约1厘米厚的碎石,将一个两头开口、四周有孔的圆筒放在碎石上。
2. 在圆筒外围依次再铺约3厘米厚的碎石和1厘米厚的沙子。这样就制成一个简易水井模型。
3. 往沙子上缓缓倒水,观察圆筒内水位的变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此处为插入视频页。背景为黑色,可以不用写课题。
10.地下水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现象分析成因。
实验现象:水依次通过沙子、碎石缓缓下渗,聚集到杯底,充满小碎石间的空隙,圆筒中的水位慢慢升高。
10.地下水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现象分析成因。
制作水井模型对理解地下水的形成有什么帮助?
10.地下水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得出结论。
10.地下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此处为插入视频页。背景为黑色,可以不用写课题。
10.地下水
干旱地区的暗渠——坎儿井示意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此处为插入视频页。背景为黑色,可以不用写课题。
10.地下水
地下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0.地下水
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
10.地下水
10.地下水
建设雨水花园,铺设透水地面,使雨水经植物、沙土净化后渗入土壤,补充地下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此处为插入视频页。背景为黑色,可以不用写课题。
10.地下水
观察你家附近的地面停车位的路面,推测它是否有利于补充地下水。倒点水试试!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地下水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三年级上册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年6月
教学目标
1.能列举地下有水的证据,说明地下水形成过程和补充方法。 2.能运用地下水形成模型分析水井剖面结构,解释井水成因。 3.能制作水井模型,说明井水的成因。 4.意识到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说出地下水成因和补充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解释井水成因。
教学过程
一、地下有水 1.谈话:降雨后水在地表面上会形成河流、湖泊等,河流、湖泊、池塘、水库都属于地表水。 2.看图片,思考:水也会藏在地底下形成地下水,那在生活中,我们见过地下水吗? 3.交流:对的,泉水、暗河、井水都属于地下水。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既然地下水如此重要,那地下水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怎么保护和补充地下水,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4.提问:想知道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得先知道地下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地下结构。瞧,地下结构有几部分构成?猜测这些结构与形成地下水有什么关系? 5.小结:谈话:由于地表土壤疏松多孔,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碎石的孔隙中,当被不易渗透水的岩层和黏土层阻挡时,便聚集起来形成地下水。 【设计意图】以直观形象的地下水体图片激活学生已有经验证实地下有水,辅以地下水形成示意图揭示地下水体形成过程,为探究井水的成因提供支撑 二、井水的成因 1.交流:井水曾经是人们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你见到的水井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井中的水是怎么来的?我们换个角度看水井,这是水井剖面图,能看到地上河地下部分,井内和井外的结构。在框中标注合适的名称。 3.谈话:有了猜测,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这是制作简易水井模型的步骤,需 要的实验材料有碎石、沙子、圆筒等。我们在制作简易水井模型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4.学生交流,动手实验。 5.提问: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制作水井模型对理解地下水的形成有什么帮助? 6.小结:通过模拟井水的形成从而得知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降雨后水向下渗透,储存在土壤和碎石的空隙中,从而形成地下水。地下水的来源除了降水,还有积雪融水还有河流、湖泊中的水也会下渗到土壤、碎石等可渗透层达到岩层不可渗透层后,就形成了地下水,像这样的地下水形成示意图也是一种模型学习。 【设计意图】分析水井剖面图、制作水井模型,探究井水的原因,通过为学生提供建立模型和用模型解释的学习机会,能发展他们的模型思维和制作能力。 (三)利用与补充地下水 1.提问:我国有的地区,地表干旱缺水,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开采地下水的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坎儿井”。 2.谈话:地下水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泉水和井水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地下水,地下水还具有积水量稳定、污染少的优点,因此常常被作为农业、工业、生活以及景观用水的重要水源。地下水对协调自然环境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迅速增长,几乎所有主要蓄水城的地下水在快速枯竭,地下水过度采用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3.提问:过度采用地下水会引发土地荒漠化、地面沉降。那我们怎么补充地下水呢?有什么方法? 4.学生交流。 5.小结:地下水是有限的,过度开采又不及时补充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为此,人们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如建设雨 水花园,铺设透水地面,使雨水经植物、沙土净化后渗入土壤,补充地下水。 【设计意图】提供利用地下水体的准确信息,有利于学生树立合理开采地下水的意识,激发他们保护地下水的愿望,并采取合理的办法。 四、总结拓展 1.谈话:观察你家附近的地面停车位的路面,推测它是否有利于补充地下水。倒点水试试! 2.学生回顾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