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2 课 土壤的种类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掌握砂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特征差异(颗粒大小、透气性、保水性),知道不同土壤与植物生长的适配关系(如花生适合砂质土)。2.探究实践:通过 “手感触摸”“搓条实验”“渗水实验” 鉴别土壤种类,能规范记录实验现象并对比分析。3.态度责任:理解 “因地制宜利用土壤” 的重要性,建立 “保护不同类型土壤,保障农业生产” 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分三种土壤的特征及适配植物。 难点: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土壤的保水、透气性能差异(如渗水速度反映透气性,保水量反映保水性)。三、教学准备 材料分组:砂质土、黏质土、壤土样本(每组各 100g)、烧杯(500mL,3 个)、漏斗(3 个)、滤纸(3 张)、玻璃棒、滴管、水(200mL / 组)、直尺、培养皿。 教具:三种土壤颗粒对比图、植物与土壤适配实景图(花生种在砂质土、水稻种在黏质土)、渗水实验装置示意图。四、教学过程(40 分钟)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5 分钟) 出示 “农田差异” 图片:“农民伯伯在同一片地里种花生和水稻,花生长得饱满,水稻却枯萎了;换一片地种水稻,水稻长势变好,花生却发育差。为什么同一种作物在不同地里长势不同?秘密可能在土壤的种类里。” 观察图片,猜想 “土壤不一样”,提出 “有的土壤松、有的土壤黏”“有的土壤保水好、有的保水差” 等假设,激发探究土壤种类差异的兴趣。 以农业生产矛盾现象引发思考,聚焦 “土壤种类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探究鉴别(25 分钟) 1. 任务 1:感官鉴别土壤(初步区分) 指导操作:分发三种土壤样本,引导学生 “摸(手感)、看(颗粒大小)、捏(成团能力)”,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总结:“砂质土颗粒粗、手感粗糙、捏不成团;黏质土颗粒细、手感黏滑、捏成团不易散;壤土颗粒适中、手感细腻、捏成团后轻碰即散”。2. 任务 2:搓条实验(深化特征) 演示操作:取每种土壤 50g,加少量水(至湿润不滴水),搓成直径 0.5cm 的长条,观察 “长条是否易断裂”。 分组操作:记录 “黏质土能搓成 10cm 以上长条且不断裂;壤土能搓成 58cm 短条;砂质土无法搓成长条”,理解 “土壤黏性差异”。3. 任务 3:渗水实验(对比性能) 装置搭建:漏斗铺滤纸,分别装入等体积(2cm 高)的三种土壤,置于烧杯上,用量筒量取 50mL 水,同时倒入三种土壤中。 观察记录:计时 3 分钟,测量烧杯中渗出的水量(渗水速度),对比 “砂质土渗水最多(约 40mL)、黏质土渗水最少(约 10mL)、壤土渗水适中(约 25mL)”。 推理结论:“渗水多→透气性好、保水性差(砂质土);渗水少→透气性差、保水性好(黏质土);渗水适中→性能均衡(壤土)”。 1. 感官鉴别:通过摸、看、捏,初步区分三种土壤的物理特征,填写《土壤感官记录表》。2. 搓条实验:动手搓条,直观感受黏性差异,验证 “黏质土黏性最强、砂质土最弱”。3. 渗水实验:观察渗水速度与渗水量,推理得出 “透气性、保水性” 差异,突破难点,完成特征认知。 多维度实验构建 “特征→种类→性能” 的逻辑链,落实探究目标。应用拓展(10 分钟) 1. 土壤与植物的适配 出示实景图:“花生种在砂质土(根系需透气,砂质土空隙大)、水稻种在黏质土(需长期泡水,黏质土保水性好)、小麦种在壤土(需均衡的水和空气)”,讲解 “植物根系特点决定适配土壤”。 小组讨论:“家里种的多肉植物适合哪种土壤?为什么?”(引导回答:“多肉根系怕涝,适合砂质土,透气性好”)。2. 土壤改良实践 提问:“如果农田是黏质土,想种花生怎么办?” 引导思考 “掺砂(增加透气性)、加腐殖质(改善结构)”。3. 课堂小结:用表格梳理三种土壤的 “特征、性能、适配植物”,强化认知。4. 拓展任务:“回家观察花盆里的土壤,判断属于哪种类型,思考是否适合当前种植的植物,若不适合,提出改良建议”。 1. 适配分析:结合植物根系需求,理解 “为什么不同作物选不同土壤”,如 “水稻需水多,黏质土保水能力满足需求”。2. 改良思考:提出 “黏质土掺砂、砂质土加腐殖质” 等改良方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3. 总结梳理:完善表格,形成系统认知。4. 拓展实践:将知识延伸到家庭种植,落实 “学以致用”。 关联农业生产与生活,体现科学的实用性,落实态度目标。五、板书设计土壤的种类1. 鉴别方法:摸(颗粒)→ 搓(黏性)→ 渗(透气性/保水性)2. 三种土壤特征与应用:土壤类型 颗粒大小 透气性 保水性 适配植物砂质土 粗 好 差 花生、红薯、西瓜 黏质土 细 差 好 水稻、芦苇壤土 适中 中 中 小麦、玉米、蔬菜 3. 核心:植物需求→匹配土壤特性;土壤不适→人工改良六、教学评价1.实验评价:能完成 “渗水实验”,准确记录三种土壤的渗水量,对比得出透气性、保水性差异,评价探究能力。2.认知评价:能完整说出三种土壤的 2 个特征及 1 种适配植物,正确率达 85% 以上。3.应用评价:能针对 “黏质土种多肉烂根” 的问题,提出 “掺砂或陶粒增加透气性” 的改良建议,评价知识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