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 矿产资源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 3 课 矿产资源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 3 课 矿产资源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矿产是地壳中具有开采价值的天然矿物或岩石(如煤、铁矿、石膏),明确矿产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三类,理解矿产是不可再生资源。
2.探究实践:通过 “观察矿产标本”“分析矿产用途” 活动,区分不同类型矿产,能举例说明矿产与生活的联系。
3.态度责任:认识矿产资源的稀缺性,建立 “合理开采、节约使用矿产” 的意识,关注新能源对矿产的替代作用(如太阳能替代煤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分矿产的三类(能源、金属、非金属)及用途,理解矿产不可再生。
难点:理解 “矿产形成周期极长”(数百万至数亿年),从而认识保护的必要性。
三、教学准备
材料分组:矿产标本(煤、铁矿石、石膏、石墨、石英,每组 1 套)、放大镜、小刀(刻画硬度用)、砂纸(打磨观察光泽)。
教具:矿产形成过程动画(如煤由古代植物形成)、矿产用途思维导图(建筑、日常用品、能源)、矿产开采实景图。
四、教学过程(40 分钟)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物导入(5 分钟) 出示常见物品:铁锅、铅笔、玻璃、水泥,提问:“这些物品的原材料来自哪里?(引导回答:铁、石墨、石英、石灰石)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 矿产资源。今天我们一起认识矿产,了解它们的秘密。” 观察物品,联想原材料,产生 “矿产是什么?有多少种?” 的疑问,激发探究兴趣。 从生活物品溯源,建立 “矿产与生活的直接联系”。
探究矿产(25 分钟) 1. 认识矿产的定义与特征 讲解:“矿产是存在于地壳中,天然形成且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或岩石,如煤能燃烧供能、铁矿能炼铁,都有开采价值。” 分组观察标本:用放大镜看颜色、用小刀刻画测硬度(如石墨软、石英硬)、用砂纸打磨看光泽(如铁矿石有金属光泽),记录《矿产观察表》。2. 矿产分类与用途 分类讲解:① 能源矿产:提供能量,如煤(发电、取暖)、石油(汽车燃料)、天然气(做饭);② 金属矿产:冶炼金属,如铁矿(炼钢铁造铁锅)、铜矿(炼铜造电线)、金矿(造首饰、电子元件);③ 非金属矿产:直接或加工使用,如石膏(制粉笔、水泥)、石墨(制铅笔芯)、石英(制玻璃)。 分组讨论:“每组选 1 种矿产,说说它属于哪类,能做什么物品”,如 “石墨属于非金属矿产,能做铅笔芯、润滑剂”。3. 理解矿产不可再生 播放动画:“煤的形成需要 3 亿年(古代植物埋入地下,经高温高压形成);石油的形成需要数亿年(古代海洋生物遗体沉积形成)”,提问:“矿产用完后还能快速形成吗?” 数据呈现:“我国铁矿储量仅能满足未来 30 年需求,煤炭仅能满足 50 年”,强调 “矿产不可再生,需保护”。 1. 观察标本:通过看、刻、磨,感知矿产的物理特征(颜色、硬度、光泽),如 “煤是黑色、质软,铁矿石是褐色、有金属光泽”。2. 分类与用途:讨论并汇报矿产类型与用途,完成 “矿产 — 类型 — 用途” 的对应,如 “石膏→非金属矿产→制粉笔”。3. 不可再生认知:结合动画与数据,理解 “矿产形成周期长,用完难再生”,建立稀缺性观念,突破难点。 通过 “观察 — 分类 — 理解” 的递进,构建矿产的完整认知,落实科学观念目标。
保护与拓展(10 分钟) 1. 矿产资源的危机与保护 出示问题图:“过度开采导致山体塌陷、矿产浪费(如煤开采率仅 60%)、环境污染(如铁矿开采污染水源)”,引导讨论 “如何保护矿产?” 总结措施:合理开采(提高开采率)、节约使用(如回收金属制品)、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替代煤炭)。2. 生活中的矿产节约 提问:“我们能为节约矿产做什么?”(如 “随手关灯节约火电(煤炭发电)”“回收易拉罐(铝矿)”)。3. 课堂小结:用思维导图梳理 “矿产定义→三类矿产及用途→不可再生→保护措施”。4. 拓展任务:“回家调查 1 种家用电器(如冰箱)的原材料,记录哪些来自矿产,思考如何延长电器使用寿命以节约矿产”。 1. 保护讨论:提出 “不浪费铅笔(节约石墨)”“垃圾分类回收金属” 等措施,认识个人行动的价值。2. 生活实践:结合自身生活,明确 “随手关灯、回收废品” 等具体做法,落实态度目标。3. 总结梳理:完善思维导图,强化系统认知。4. 拓展调查:将探究延伸到家庭,深化 “矿产与生活” 的联系。 关联资源危机与保护,引导从 “认知” 到 “行动”,体现科学的社会责任。
五、板书设计
矿产资源
1. 定义:地壳中天然形成、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
2. 分类与用途:
能源矿产:煤(发电)、石油(燃料)、天然气(做饭)
金属矿产:铁矿(造铁锅)、铜矿(造电线)、金矿(首饰)
非金属矿产:石膏(粉笔)、石墨(铅笔芯)、石英(玻璃)
3. 关键特性:不可再生(形成需数百万数亿年)
4. 保护措施:
合理开采(提高利用率)
节约使用(回收金属、随手关灯)
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
六、教学评价
1.观察评价:能通过标本观察,准确区分 2 种矿产的类型(如 “煤是能源矿产,石墨是非金属矿产”),评价观察与分类能力。
2.认知评价:能说出 3 种矿产的名称、类型及 1 种用途,正确率达 80% 以上。
3.态度评价:能列举 2 条个人节约矿产的具体做法(如 “回收旧电池中的金属”),评价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