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思想政治学科第一次考试(选择性必修三)
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甲:你认为世界上有鬼神吗 乙:要说世界上有鬼神吧,这不对。甲:那你是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喽 乙:要说世界上没有鬼神,我也认为不对。乙的回答表明( )
①乙违反了排中律 ②可以同时肯定“有鬼神”和“没鬼神”③可以断定“有鬼神”和“没鬼神”都不成立 ④“有鬼神”和“没鬼神”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下列没有违反矛盾律的是( )
A.不等速的等速运动 B.教室里有接近60多个人
C.在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学生,有些人则不是学生 D.有限循环小数
3.高二年级的小李同学数学成绩从开学初的80分提升到期末的120分。小李同学取得这个成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学习基础,另一个是本学期开始坚持系统地刷学校发的《数学同步练习册》。其中,120分中的80分来源于小李的学习基础,120分中的40分则来源于小李在本学期坚持不懈系统地刷《数学同步练习册》。在分析小李数学成绩提升原因的过程中用到了( )
①求同法 ②求异法 ③共变法 ④剩余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抓好落实,才能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据此以下推断正确的有( )
①改革取得新成效,说明一定抓好了落实 ②“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中各选言支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③如果不抓好落实,就一定不能推动改革取得新成效 ④“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是相容选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考试结束后,同学甲和同学乙讨论班级成绩情况。甲说:“这次考试,我们班同学要么及格,要么不及格。”乙说:“我认为,我们班有的同学及格了,并且有的同学没及格。”下列对两人判断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甲的判断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两个选言支能同时成立或同时不成立
②乙的判断是联言判断,只有两个支判断描述的情况都存在时,该判断才成立
③若甲的判断成立,说明“及格”和“不及格”这两种情况有且只有一种存在
④若乙的判断不成立,则意味着“所有同学都及格”这种情况一定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只有学习方法得当,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根据该前提,再加上以下前提,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有( )
①学习方法得当,所以,学习效率必然提高 ②学习方法不得当,所以,学习效率没有提高
③学习效率提高了,所以,学习方法得当 ④学习效率没有提高,所以,学习方法不得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若以“所有创新型人才是具备高度创造力的人”为大前提,以“所有科研团队核心成员是创新型人才”为小前提,按照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能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A.部分具备高度创造力的人是科研团队核心成员 B.所有科研团队核心成员是具备高度创造力的人 C.所有具备高度创造力的人都是科研团队核心成员 D.所有科研团队核心成员不一定都具备高度创造力
8.研究发现,人体免疫功能在白天更为活跃和高效,这得益于一种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对光线作出反应的生物钟机制,在白天更能有效应对感染。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机制。以“日光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为结论,下列情形能提高推理可靠程度的是( )
①接受规律的适量的日照组感染率显著低于避光组 ②选用与人类有高度基因相似性的斑马鱼作为实验模型 ③增加日光照射,加强运动,能观察到免疫功能增强
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抗病物质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荷叶效应”是指荷叶的微观结构和空气垫导致其具有强大的疏水性,使水滴难以附着,水滴滚动时会带走叶片表面的灰尘和杂质,使荷叶保持洁净。受荷叶这一特性启发,科学家们模仿荷叶结构开发了具有超疏水特性的新材料,广泛应用于防水防污性能提升。这一案例运用了( )
①类比推理,模仿荷叶结构开发出相似结构的新材料 ②归纳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结论保真 ③模拟方法,其目的是认识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④抽象思维,抓住了荷叶结构与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美国曾对华为、TikTok采取限制措施,此次又考虑禁止中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AI工具在政府设备上使用,并据此推断“所有中国科技企业均威胁美国经济安全”。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称“反对将经贸和科技问题政治化”。美国的推论( )
①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 ②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具有或然性
③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④违反了“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三段论规则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桂林的山水有着诗一般的美感。山间的晨雾,宛如仙女的轻纱,为群山增添了几分神秘和魅力。漓江的水,宛如翡翠般璀璨夺目,又如同一面明镜,映照着四周的群山。乘一叶扁舟,随波荡漾,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中。”对桂林山水的描写( )
①运用联想、想象等来反映认识对象 ②运用概念和判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以生动的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④运用类比推理,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应上升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13.下列关于形式逻辑的观点,说法错误的是( )
A.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规律,特别关注推理的问题 B.学习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必经之路 C.形式逻辑认为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主要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D.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14.我国科研团队将航天器隔热材料中的“气凝胶技术”运用到农业领域,研发出超轻保温农用薄膜。该薄膜可自主调节温度,使高原地区冬季蔬菜产量提升40%。将航天器隔热材料中的“气凝胶技术”运用到农业领域( )
①利用了“假如”式想象的畅想 ②运用了迁移,为创新开拓新思路
③是通过想象重构新事物的过程 ④表明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作为现象级赛事的“苏超”,成为全国各地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网友纷纷将城市文化元素创造性融入赛事解读:南京与无锡的对决被称为“盐水鸭VS水蜜桃”,徐州与宿迁的较量被赋予“楚汉之争”的典故,泰州对阵南通则成了“赢了吃早茶,输了做试卷”。这些热梗的生成,体现的创新思维方法是( )
A.运用发散思维,对城市符号进行虚幻重构
B.运用形象思维,通过直观表象表达城市特色
C.运用类比推理,将城市历史关系迁移至赛事竞争
D.运用联想思维,建立具象事物与抽象情感的关联
16.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低碳理念普及,传统燃油汽车的碳排放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在追求便捷出行的同时,愈加注重环保性能,新能源汽车通过电池技术突破和能源效率创新实现低排放,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由此可知( )
①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的无差别的同一满足了出行需求
②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体现了出行需求从燃油动力到电力驱动的迁移
③新能源汽车是环保需求与技术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是运用逆向思维解决碳排放问题的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ⅠⅠ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学习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后,某班同学进行了讨论。
同学A说:“这节课的内容太难懂了,我基本上完全听懂了。”
同学B说:“我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
请指出同学A和同学B的言论分别违反了什么逻辑规律,并说明理由。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放弃百万年薪的新农人小方,回村卖货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小方看到他人(如李子柒、东方甄选)通过直播带货成功推广农产品,于是决定自己也尝试“电商+短视频”模式卖货。刚开始直播卖出去的东西很少,他试验了几次直播后,发现“晚上8点观众最多”“讲解种植故事时下单率更高”,于是固定直播时间并加强故事营销。他发现村里的茶叶卖不出去,究其原因是缺少品牌,认为优质农产品需要品牌化才能提高溢价。于是小方对茶叶品牌进行设计,并主打“生态有机”。经过品牌化设计的茶叶作为优质的农产品,不仅打开了销量还提高了溢价。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分析小方在创业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推理方法?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长江十年禁渔让“江豚逐浪”再现、黄河滩区迁建让百万群众安居、塞罕坝林场造就“绿色银行”,这些生动实践印证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优美,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据此,同学甲认为:只要环境保护好了,人们的生活就好了。
同学乙认为:良好生态环境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践行,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运用判断”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甲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指出乙同学的判断类型,并说明正确运用该类型判断的作用。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是党的二十大后国家安全领域的首部专门立法,其中第十条规定: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甲同学:只有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才能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以,我们认真落实反间谍法,一定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乙同学:一个人被当成间谍,或者他自己,或者指使、资助他人,或者勾结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这个人被当成间谍是他自己实施了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所以,这个被当成间谍的人没有指使、资助他人和勾结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运用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知识,指出两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提供方法指导。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题卷 班 姓名: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ⅠⅠ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17题 (1)A同学言论(6分):
(2)B同学言论(6分):
18题(9分)
19题(1)(8分):
(2)(7分):
20题(1)甲同学(8分):
乙同学(8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B C C B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C C D C
17.①同学A的言论违反了矛盾律。
理由: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论断。同学A的“基本上完全听懂了”中,“基本上”与“完全”构成逻辑矛盾,同时断定了“听懂大部分”和“听懂全部”,违背了矛盾律。
②同学B的言论违反了排中律。
理由:排中律要求对同一对象、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的两个互相矛盾的论断,必须肯定其一,不能同时否定。同学B认为文章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而“全面”与“片面”在此语境下构成矛盾关系(不存在中间状态),同时否定两者,违背了排中律。
18.①类比推理: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他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小方看到他人(如李子柒、东方甄选)通过直播带货成功推广农产品,于是决定自己也尝试“电商+短视频”模式卖货。②归纳推理:以个别性现象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刚开始直播卖出去的东西很少,他试验了几次直播后,发现“晚上8点观众最多”“讲解种植故事时下单率更高”。③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小方运用三段论进行推理。大前提:优质农产品需要品牌化才能提高溢价。小前提:品牌化设计的茶叶是优质的农产品。结论:品牌化设计的茶叶提高了溢价。
19.(1)甲同学的判断错误。长江禁渔,黄河滩区迁建、塞罕坝林场等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证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优美,每个人都是受益者。可见保护好环境是人们生活变好的必要条件。该同学的判断错误地认为环境保护好是确保人们生活变好的充分条件,没有正确揭示保护好环境与人们生活变好间的关系。
(2)乙同学的判断是对良好生态环境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20.①甲同学“只有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才能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所以,结论错误。
②乙同学“一个人被当成间谍,或者他自己,或者指使、资助他人,或者勾结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如果肯定了相容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所以,结论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