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认真阅读教材11—19页,思考以下问题: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2.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2.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小组合作,积极讨论,生生互学,全员参与
(展 6分钟)
要求:拍案而起 积极抢答(用话筒)
我展示、我提问、我回答、我质疑、 我纠错、我补充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2.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
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课堂展示,辨识判断
×
×
×
×

第一部分
悲怆的历程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840-1919)
第一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1840-1842
1900-1901
1856-1860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悲怆的历程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2、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①对外: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②对内: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1851-1864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61-1894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1898.6.11
资产阶级立宪派
戊戌变法(103天)
1899-1900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1901-1911
封建统治阶级
清末新政
1911—1912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想一想:
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为什么没能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
总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根本原因——我国的基本国情
外因——
内因——
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打压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第二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胜利的征程
二.胜利的征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
1、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2、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工人阶级
成为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力量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主心骨):中国共产党
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党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四个阶段
1919
1921
1924
1927
1937
1945
1949
大革命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党一大
南昌起义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战争胜利
新中国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四个阶段
相关链接
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和两个基本武器
毛泽东:“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三个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
阶级基础
革命性质
革命对象
6、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步骤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决 定
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1840
1919
1949
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7、新民主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新民主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必要准备
必然趋势
专家点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P24专家点评)
1、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
2、革命前途
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所属世界范围
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①历史意义: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辞旧)
②社会意义: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迎新)
③世界意义: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对外)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道路
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创立: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比较 内容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的观念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革命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群众基础 群众发动不充分 充分发动群众
所属世界革命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相同点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原因
2.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3.探索复兴之路
4.结论
(1)成立条件:
(2)革命道路:
(3)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主心骨)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性质
(2)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必然性
(3)特点(三个“新”)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5)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知识建构 (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小试牛刀
1.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2.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5.新民主主义的领导力量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五四运动
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