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2.8 用水分离 【教材解读】(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能根据食盐和沙子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质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科学思维目标●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不同,创新解决混合物的分离问题。探究实践目标●通过溶解、过滤、蒸发、比较四个过程完成食盐和沙子的分离。态度责任目标●在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情感。●通过对污水处理的了解和体验,认识到保护水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对应课程标准3 ~ 4年级学习内容“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的第二条“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质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以及学习内容“11.1 自然资源”的第二条“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水的例子,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本课为单元第8 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前面学习的关于水和溶解的知识的应用和提升。通过学习,学生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质将两种混合在-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并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水的例子,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本课通过盐场晒盐的情境引入核心任务“利用水能溶解和蒸发的性质分离食盐和沙子”,利用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分离流程的设计,然后评估分离的效果,最后拓展到污水处理,关注节约用水。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在聚焦板块,提出本课核心问题——如何分离食盐和沙子?学生分享自己的办法。在探索板块,根据实验步骤模拟分离活动,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和比较的过程,将食盐和水进行分离,并评估分离的效果。在研讨板块,通过三个问题,研讨在分离过程中食盐与沙子的变化,明确水在分离过程中的作用,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在拓展板块,结合生活实际,分离污水中的杂质,让学生感受利用不同物质特点分离同时,关注节约用水,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了解很多物质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不同,对生活中固体混合分离的情况也有一定经验 ,但对于混合分离利用的是物质的不同性质还是缺乏概念。因此,本节课旨在从生活中常见的沙子和食盐出发,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物质是有很多特点的,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分离混合在一起的固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很多。(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和比较的过程,利用过滤装置和蒸发装置分离食盐和沙子。难点:过滤和蒸发实验的仪器组装和规范操作。(四)教材解读本课情境:图片展示了盐场晒盐的场景,文字介绍了粗盐形成的过程中水的作用,为下一步分离粗盐中的盐和沙做铺垫。聚焦:从晒盐的情境出发,提出现实问题:粗盐中含有不少沙子,如何将沙子和食盐分离?同时明确了水的特性:能溶解食盐、能蒸发。暗示学生可以根据水的特性进行思考。探索1: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想到的分离方法,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进而让学生知道是在利用食盐、水和沙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离。科学词汇:规范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使用“溶液”“过滤”等科学词汇进行表述。探索2:学生根据清晰的实验步骤实施模拟分离活动。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第一步溶解,学生可以熟练操作。第二步过滤和第三步蒸发需要教师细心地指导,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教学生如何正确操作,使分离活动顺利进行。研讨:三个问题都指向了沙子、食盐、水的特点。在分离过程中沙子不溶于水,没有发生变化;食盐先溶于水形成溶液,随后盐水溶液被加热,水加速蒸发,最后固体食盐颗粒析出。拓展:活动是为了让学生继续思考,认识生活中更多不同物质的特点,并尝试着利用物质的特点将混合物用简单工具进行分离。科学学习的目的在于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将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并且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树立节水意识。(五)教学准备学生:食盐、细沙、玻璃棒、-杯清水、酒精灯、蒸发皿、三脚架、火柴、放大镜、滤纸、漏斗、铁架台、烧杯、护目镜、观察记录单。教师:教学课件、视频资料。(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利用水、食盐、沙子的特点进行食盐和沙子的分离活动。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了 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认识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在对水的状态变化和溶解的认识基础上,利用这些“变化”或“稳定”来完成混合物的分离,实现对整个单元学习的应用,也指向“稳定与变化”这-跨学科概念。1.聚焦聚焦现实生活中晒盐的情境,教师介绍粗盐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水的特性,引导学生思考本课研究的问题“如何利用水能溶解食盐和蒸发的性质,把沙子和食盐分离开来呢?”。2.探索探索部分的主体活动是“食盐与沙子的混合物分离”。在这一部分,教师应先让学生观察食盐与沙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两种物质不同的特点将它们分离。本课直接明确用水来进行分离,食盐在水中溶解了,而沙子不能在水中溶解,如何将沙子与食盐溶液分离?这时候自然引出过滤装置,通过视频讲解过滤的操作步骤。过滤后,教师可提问:如果杯中的水分因蒸发而减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么样?如果杯子里的水分全部蒸发掉,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么样?这时引出蒸发装置。由于学生要使用酒精灯,教师需通过讲解、演示,让学生再次熟悉和掌握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师要特别强调使用酒精灯应注意的相关安全事项。待蒸发皿冷却至不烫手后,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白色颗粒,比较白色颗粒与食盐是否一样。组织学生讨论:白色颗粒是食盐颗粒吗?最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些就是食盐。这些食盐在颗粒形状和颜色上都会与原食盐颗粒有所不同,教学中无须回避。这里教师应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和解释。3.研讨在学生实验完毕后,教师要根据研讨里面的三个问题整理活动记录并做好交流准备。研讨里的问题可以在课件上出示或者写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再组织小组代表在班级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暴露问题,深入理解混合与分离的本质。4.拓展该本板内容是前面内容的继续。拓展部分净化污水既可以在本节课开展,也可以在下节课完成。拓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利用物质特点分离混合物,迁移与运用本课所学内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树立节水意识。(七)教学评价建议课堂教学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如安静倾听、认真观察、操作规范、科学记录、积极发言等。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学习新课后,从“我会表达、我会实验、我会倾听”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实际评价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如表所示。表“用水分离”自我评价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我会表达 我能将自己的观点说清楚我会实验 我能规范操作,并成功将食盐和沙子分离我会倾听 我能专注倾听别人的想法,并适时给出回应安全提醒: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谨防烫伤。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