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五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五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考试
思想政治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956年底,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
①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②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描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②其根源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与生产相对过剩交织的危机
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百年前的中国,列强入侵、民不聊生。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然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些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上述救亡图存努力和尝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 )
①未能发挥好理论在革命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选择的道路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③没有把当时国情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
④自己放弃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理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头脑中产生的纯粹的幻想
②否定阶级对立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
③空想社会主义包含着未来新社会的天才设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共产党员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这里,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 )
A.消灭资本主义社会 B.建设社会主义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6.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古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下列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
①生产力水平低下
②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人们有自己私有的劳动工具和少量土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社会主义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再生产活动以全体社会成员充分参与的高水平社会化大生产为路径,以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对这一论述理解错误的是( )
A.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最终奋斗目标
C.符合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D.阐明了工人阶级政党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
8.《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据此,这个联合体要( )
①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
②消灭对人的阶级剥削和压迫
③追求突破社会限制的个体自由
④建立维护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主要是因为它( )
A.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实践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首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0.《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有人怀疑这一论断的科学性,甚至得出“共产主义渺茫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错误观点。下列能够批驳这一观点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治国理政方案
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不会改变
③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其内容包括( )
①优先发展工商业
②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③处理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④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明朝时期,民间流传一首歌谣,歌词为:“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完成下列小题。
12.下列对这首歌谣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是封建社会剥削关系的真实写照
②反映了地方官田赋税过重农民难以承受的现实处境
③表明封建社会地主只给农民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④封建地主和农民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民谣是一定时期历史的真实反映。造成民谣中反映的社会现状的根本原因是( )
A.森严的等级制度 B.残酷的地租剥削
C.封建社会的生产力 D.封建土地所有制
14.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B.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C.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
15.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说:“在以血族关系为基础的这种社会结构中,劳动生产率日益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私有制和交换、财产差别、使用他人劳动力的可能性,从而阶级对立的基础等等新的社会成分,也日益发展起来……”这段话包含的观点有( )
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②私有制是形成阶级对立的基础
③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组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④使用他人劳动力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的过程中,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和表述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③-①—④-②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一再证明,资本主义为了生存与发展,积极推动科技革命,努力进行制度创新,意在不断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使得“必然灭亡”的资本主义看起来似乎“腐而不朽,垂而不死”。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为什么看起来似乎“腐而不朽,垂而不死”。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一场伟大革命。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改革,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深远影响了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十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2020年10月14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而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原因。
(2)学校拟举办一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主题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个活动主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拯救国家于水火,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展开了数次尝试和探索,但多种尝试终究不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这反复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材料二 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打败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结合材料二,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试卷第2页,共6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B D A B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C D A D
1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2分)资产阶级为了维持统治,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使得资本主义看起来似乎“腐而不朽,垂而不死”。但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8.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④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19.(1)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因此,“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2)“激荡四十年,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品读活动”;“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
20.(1)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①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2)对中国: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对世界:
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答案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