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物体的分类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下《科学》沪科版(试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物体的分类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下《科学》沪科版(试用版)

资源简介

2.5 物体的分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认识积木的分类方法”活动,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简单分类,初步学会正确的分类方法,知道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科学思维、探究实践:通过“认识生活中物体的分类”活动,能开展关于上海市垃圾分类的简单调查,根据垃圾分类标准做出判断,举例说出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会分类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态度责任:通过“整理书桌或书包”活动,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确定分类标准,初步学会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自己的物品,体会将物品分类的好处,有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体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难点: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资源
1.学生活动资源:积木块、书包和文具等。
2.教师演示资源:积木块。
3.活动任务单和自制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Ⅰ:认识积木的分类方法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思考与交流:如何将积木进行分类? 2.体验与交流 (1)体验:按照自己的想法初步进行分类。 (2)展示:分类结果。 (3)交流:分类的方法和理由。 思考:这些分类方法合理吗? 3.思考:怎样进行正确分类? 4.活动小结:分类时要先确定一个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创设整理积木的情境,以“桌上有很多积木混在一起,你能帮老师将它们分类整理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交流积木分类的方法。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分类想法为积木分类,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的方法和理由。 *引导学生从不同分类的结果中分类有不同的标准,并对不合理的分类方法提出质疑。 *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分类的要点: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所有积木都要分完。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活动Ⅱ:认识生活中物体的分类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超市物品专柜图片,找到水果、面包、巧克力、牛肉等物品。 思考与交流:(1)超市的物品种类繁多,为什么我们可以快速地找到想要的物品呢? (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分类?分类给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交流:“上海垃圾分类”小调查结果。 判断与交流:完成《活动手册》上“垃圾分类”的活动。。 活动小结:分类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组织学生在活动中联系生活经验,感受分类摆放物品可以让我们更快地找到。 *引导学生发现超市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可以方便我们寻找到所需物品。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经验,说出生活中分类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长陪同下,自主了解上海垃圾分类的标准。课内组织学生交流调查结果。 *组织学生根据垃圾分类标准,判断常见垃圾的类别,在《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并交流结果。
活动Ⅲ:整理书桌或书包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思考与交流:如何运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自己的书桌或书包。 2.体验:按照要求整理书桌或书包。 3.评价与反思 (1)根据自己的表现完成评价。 (2)反思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 4.活动小结:将物品分类摆放不仅更整齐,还可以让我们更快地找到需要用的物品。 5.课堂小结:分类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生活中,我们会用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 6.单元小结:单元学习的收获和疑问。 *以“书桌或书包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可以根据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问题,引导学生说出书桌或书包的物品,并口述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出示评价要求,组织学生从摆放整齐度、整理速度等方面开展活动,关注活动进展,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根据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活动表现,鼓励学生在课后不断实践。 *通过单元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方法等要点,并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内容,提出更多感兴趣的问题。
活动评价
“整理书桌或书包”活动评价表如下表所示。
评价维度 活动要求 达成情况
科学思维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
探究实践 确定分类标准 ☆
摆放整齐 ☆
整理迅速 ☆
责任态度 有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的意识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