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高效备课第五课《止血与落水自救》教学设计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二年级(全)课题 第5课《止血与落水自救》 课时 1课时课标要求 1.了解回忆自身是否有出血和落水的经历。2.掌握受伤出血时的正确处理方法。3.知晓遇到意外落水情况时,如何进行自救或者救助他人。教材分析 该教材中第五课“止血与落水自救”,紧密贴合二年级学生生活场景设计内容,实用性与情境性突出。课程围绕“如何及时止血”“落水时如何自救”两大核心沟通场景展开,如通过从知识体系构建来看,课程以 “安全问题发现 - 解决方案学习 - 技能实践巩固” 为逻辑主线,先通过 “做手工剪伤手指”“玩耍擦伤膝盖”“意外落水” 等学生高频经历的生活场景导入,引发学习兴趣与共鸣;再系统讲解止血工具(医用绷带、棉签、碘伏)的用途与止血 “按压 - 消毒 - 包扎” 三步法,以及落水后 “保持冷静 - 呼救 - 水母漂 / 仰漂自救” 的核心流程,同时补充呛水后的紧急处理方法,从游泳前热身、不在泳池外游两方面,拓展分析预防落水教材要点,形成完整的安全急救知识闭环,确保学生能全面掌握关键技能。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 “受伤出血”“意外落水” 有生活直观认知,但急救知识零散,难理清 “按压 - 消毒 - 包扎” 逻辑,易混淆 “水母漂”“仰漂” 细节,需具象演示与通俗讲解辅助理解。有基础安全感知(如受伤告知成人),但无实际急救操作经验,不熟悉急救工具用法,遇突发情况易慌乱,部分学生存在安全侥幸心理。愿分享经历、参与讨论,渴望认可,家庭安全教育认知差异大,需课堂统一规范知识,借助亲子任务联动家校,强化安全意识。学生需明确游泳安全,掌握预防落水要点。核心素养目标 知识素养:知识层面:让学生扎实掌握 “按压 - 消毒 - 包扎” 的止血步骤,以及落水后 “保持冷静 - 呼救 - 水母漂” 的自救方法,明确安全急救 “及时处理、优先自保” 的基本原则。技能素养:指导学生规范完成按压止血动作(如按压位置、力度控制)和基础包扎操作,能准确模仿并完成水母漂自救姿势,确保在模拟场景中可正确运用,培养学生水上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核心素养。文化素养:通过案例讲解与情景模拟,帮助学生建立 “安全第一” 的防范意识,初步形成面对受伤、落水等突发情况时不慌乱的心理基础。教学重点 1. 强化动作技能训练,通过教师示范、分步练习和即时纠错,规范动作。2. 结合真实案例和模拟场景,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安全急救原则,避免死记硬背。3. 通过案例分析和应急演练,将“冷静应对”转化为具体行动,破除“危险离自己很远”的侥幸心理,让学生掌握泳池内外预防落水的具体方法。。教学难点 1.二年级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难以掌握 “全身放松、四肢自然下垂” 的动作要领。2.学生对 “安全急救基本原则” 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结合实际场景灵活调整处理方式。3.如何引导学生将 “冷静应对” 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纠正部分学生 “危险离自己很远” 的侥幸心理,让学生切实理解并能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泳池外预防落水的方法。课前准备 准备常用的止血包扎工具和药品、沟通教学视频、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5分钟) 呈现“做手工时意外剪到手指、玩耍时擦伤膝盖、意外落水”等生活场景图,提问学生是否经历过类似意外情况,引导学生回忆并交流。 1..主动寻找同伴,用自己的方式沟通;2..完成沟通后回到座位,分享沟通感受。 以生活场景图唤醒学生经验,建立学习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参与兴趣,并通过同伴交流初步暴露沟通问题,为后续解决教学难点铺垫。。情境教学学习沟通方法(15分钟) 学习“如何及时止血”1. 展示医用绷带、棉签、碘伏图片,提问工具用途,结合日常擦伤/割伤场景强调选择重要性。2. 用插图分解“按压→消毒→包扎”三步骤,邀请学生上台模拟操作,纠正手部姿势和包扎松紧度。3. 结合教材提示提问,引导回答“立即拨打120并持续按压”,强化应急意识。“学习落水时如何自救”1. 利用“水母漂”“仰漂”插图,对比演示动作要领,引导观察放松、深呼吸关键点。2. 分组模拟“侧卧→掏鼻→拍背”步骤,指导轻掏鼻腔深度、轻拍背部节奏。3. 播放《溺水自救攻略》,总结“冷静→找浮体→求救”口诀4.展示泳池外危险水域讲风险,模拟热身并纠动作,借情景问答强化学生预防落水认知。 学习”如何止血”1.看医用绷带、棉签、碘伏图片,回答用途,讨论日常场景中工具选择。 2.分组练习止血三步骤注意姿势和松紧度,接受教师纠正。 3. 回答情境问题,总结“打120+持续按压”要点。“学习落水时如何自救”1.看“水母漂”“仰漂”插图,对比动作,回答“哪种省体力?”,记放松关键点。2.分组模拟“侧卧→掏鼻→拍背”,练习轻掏、轻拍节奏,同伴互纠。3.看《溺水自救》视频,总结“冷静→浮体→求救”口诀。4.学生参与情景观察、学热身、答问题,强化落水预防认知。 通过生活场景唤醒学生现实经验,激发参与兴趣;采用“工具认知-步骤演示-模拟演练”分层方式拆解应急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止血、溺水自救的操作;同时渗透“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应急意识与团队协作素养;并借助插图、视频等多元资源深化认知细节,整体以情境为载体、实践为核心、素养为目标,助力学生习得应急技能并筑牢生命安全意识。自我测评(8分钟)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测评情境,明确任务要求。组织分组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前续所学,讨论判断理由并推举代表发言。巡视与答疑:观察各组讨论状态,对困惑小组给予提示。汇总学生判断结果,结合正确要点(如“持续按压伤口”“溺水先冷静再求救”)进行梳理,强调易错环节 1.阅读情境,勾选“√”或“×”;2.举手分享判断理由;3.记录正确止血和自救的要点,整理在笔记本上。 教师通过巡视与反馈,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如“拨打120后未持续按压”的混淆点),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确保生命安全教育落地。学习园地巩固(12分钟) 布置练习任务:想一想:回顾危险行为判断说一说:情境、角色扮演,沟通分工练一练;通过制作救生圈模型、安全宣誓实践内化2.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完成后组织学生分享答案与思路。总结提升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重点:止血(按压-消毒-包扎)、溺水自救(冷静→浮体→求救)及安全急救原则(及时自保)。需规范操作动作,强化安全意识,遇险冷静应对,用科学方法守护生命作业布置 1.游泳时腿抽筋也会导致溺水。请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出现抽筋的原因以及正确的处理方式,并判断两幅图中的做法是否正确2.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一个救生圈模型(取一块泡沫,在上面画出大小不同的两个同心圆;沿边缘切出圆形,把中间的圆形挖空用细绳装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止血与落水自救”核心内容,通过生活场景导入、分层训练等策略有效唤醒学生经验、强化急救技能,但需在动作精准度细化(如水母漂放松训练)、家校协同深化(如亲子实践任务)、心理赋能具象化(如情绪调节方法)及评价维度多元化(如素养成长档案)等方面持续优化,以推动安全急救知识向生活实践真正迁移。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