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4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48张PPT)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联系(3.1)
发展(3.2)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3.3)
构成、引起
根本 内容
根本 动力
总特征
(基本观点)
实质和核心
(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思想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目录
CONTENTS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问题的精髓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01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方面。如:
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
空间上:
物质属性:
冷热、软硬、黑白、强弱、轻重;
人的属性:
高矮、男女、老幼、胖瘦;
认识领域:
好坏、是非、美丑、善恶、难易。
P36—1
注意:
①“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并非只有事物内部才有,事物之间也存在矛盾。
②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
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与统一关系两者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离开任何一方,构不成矛盾)
④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⑤哲学矛盾≠逻辑矛盾≠生活矛盾
eg:逻辑矛盾:“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生活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
哲学矛盾: “ 对立和统一”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属性和统一属性 P36-37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
对立属性:斗争性
统一属性:同一性
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中美之间是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
合作关系——统一属性(同一性)
冲突关系——对立属性(斗争性)
(生对死;存对亡;弱对强)
(有生才有死;无弱就无强)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P37-1
1、矛盾的同一性
(1)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2)含义表现: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注意:矛盾双方能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转化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转化为成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转化为好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机械运动中的吸引与排斥,物理运动中的阴电与阳电,化学运动中的分解与化合,社会生活中的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人民内部不同利益和意见的分歧,思想领域中正确观点与错误观点的对立,等等,都是矛盾斗争性的不同形式。
P37-2
1.居安思危。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3.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乐极生悲。
5.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矛盾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易错辨析:下列句子体现了矛盾的什么属性?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思考:以上语句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什么关系?
3、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1)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为什么暑假期间母子之间最容易鸡飞狗跳,互相嫌弃,看彼此不顺眼?可是为什么你妈妈只嫌弃你,而不嫌弃别人家的孩子?
思考: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什么关系?
3、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2)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母子之间既相亲相爱,又相互嫌弃,在这一过程中促使双方逐渐调整彼此相处的方式方法,各退一步海阔天空,使母子关系更加和谐。
思考:这体现了矛盾的什么道理?
3、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相互区别: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相互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没有小偷,锁就不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
没有假钞,就不会有印钞技术的不断改进。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P37-3
背——原理1::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根据材料具体分析):
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eg:全面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美关系,个人评价)
②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eg:变不利为有利,经济发展、人生成长中的困难→磨难)
矛盾问题的精髓
02
思考:下列图示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狼与羊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知与不知
自然界有矛盾
人类社会有矛盾
人的思维有矛盾
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时时有矛盾
思考:下列图示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1、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空间维度、横向角度);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时间维度、纵向角度
2、地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一)矛盾的普遍性
3、方法论: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标志词:
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等。
注意: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矛盾
消灭矛盾
P38-1、2段
总结归纳: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背——原理2)
原 理
方法论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世界上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吗?
矛盾具有特殊性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三种情形)
(1)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的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性。
(二)矛盾的特殊性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1978年 改革开放
2012年
进入新时代
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主要矛盾也不同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P38-3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
夫妻
矛盾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


婆媳
矛盾
夫妻
矛盾
父子
矛盾
兄弟姐妹矛盾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矛盾的特殊性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性。(强调矛盾双方也不同)
3、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结合生活实例和图片,着火事故的处理给予我们的什么启示?
灭火
(二)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思维逻辑:普遍性→指导→特殊性】
2.哲学依据:矛盾具有特殊性
3.重要性:①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侧重怎么看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侧重怎么做
知识补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42)
P42-3
P43-1
(1)【原理】P38-3矛盾具有特殊性。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补充)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背——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探究】漫画中的人能买到他所说的“水果”吗?他在什么问题上犯了错误?
“香蕉和苹果非水果”
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
没看到矛盾的普遍性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1)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
(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P39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有各自的颜色、大小、形状、生长习性等
个性
(矛盾特殊性)
共性
(矛盾普遍性)
含果酸,糖类,多汁,味甜等,都是水果
概括、总结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水果的共性是从苹果、橘子、梨等各种不同水果中概括总结出来的。
(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普寓特)
苹果、橘子、梨等水果,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无论怎样特殊,都含有果酸、多汁等水果的共性。
(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特包普)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3、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不同场合相互转化
生活中存在着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互转化的例子。
从群众来,到群众去;
抓住典型;
先试点、再推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苹果
水果
植物
生物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苹果
水果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背——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材料分析一般从以下角度: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抓好典型、试点,找到共性、普遍性。②矛盾具有特殊性,结合具体实际推广。③总结,相统一。
1.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易错易混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
×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5.我们认识事物遵循从“普遍→特殊→普遍”的认识规律。
× 遵循“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规律!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03
在高中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要处理的矛盾:
休息
体育锻炼
学习
游玩
上网
……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除了学习,我们还有哪些行为?
请思考:
在我们的高中生活中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它们地位和作用一样吗?
主次矛盾关系示意图
复杂事物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主要
矛盾
1.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
休息
美食
上网
学习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P41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次矛盾转化的两种情形
原来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但是由于出现了新条件,导致主次矛盾互变。
原先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变成主要矛盾。
国共矛盾
中美矛盾
中日矛盾
解放战争时期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中美矛盾
国共矛盾
中日矛盾
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时期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论)
②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两点论)
原理总结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牵牛要牵牛鼻子;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
打蛇打七寸;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反对不分主次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
他们该不该把猫赶走呢?
材料探究一
主要
好猫
事物的性质
次要

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我怕的是有老鼠,不是怕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捉老鼠
捉鸡
好处
坏处

主要方面
矛盾
在矛盾的双方当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次要方面
在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
决定
老鼠危害大
危害小
材料探究二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1、含义:(区别)
次要方面
注意:
①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前提是在一个矛盾内部。
②每一个矛盾都有主次两个方面。
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3、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相互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即对立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分清主流和支流。
【方法论】
总结6: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BY YUSHEN
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数量上 主要矛盾=1,次要矛盾≥1。 主要方面=1,次要方面=1。
地位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适用情况 “做事情”如何解决问题 即改造世界(做、行) “看问题,判断事物性质”时使用,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得失好坏等
即认识世界(看、分析)
关键词 重点、中心、关键、核心、根本、要害、首要、第一、突破口、重中之重… 主流、性质、总的来看、本质、优势、方向、大局、主导地位、认识、评价形势、利弊、得失、好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难点区分: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一国两制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好钢用在刀刃上;
和平是时代主题,但局部战乱仍然存在。 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
主次矛盾
主次矛盾
主次矛盾
主次矛盾
主次方面
主次方面
主次方面
主次矛盾
【判断】哪个是主次矛盾?哪个是矛盾的主次方面?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三)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原理依据: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2、含义:(1)两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重点论: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关键抓重点;在认识某一矛盾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反对: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知识分析:即矛盾所有原理和方法论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知识分析:即矛盾所有原理和方法论
3.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知识分析:即矛盾所有原理和方法论
4.用“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
5.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知识分析:答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6.用“矛盾分析法”知识分析: 即矛盾的方法论
常见考法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