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多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PDF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多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PDF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三政治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全册;必修2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2024年考古学家在长江流域某遗址发现距今约5300年的水利系统遗迹,其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需大
规模协作才能建成。同时出土的陶器上发现刻画符号,部分符号与晚期甲骨文形态相似。此外,墓葬
中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差异显著。根据这一发现可推断
①生产工具不断革新将导致氏族制度的解体
②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
④奴隶社会水利工程体现国家强大组织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随着2025年的到来,全球罢工浪潮持续蔓延。1月10日,意大利铁路工人举行24小时全国罢工,抗议
工资停滞和工作条件恶化:3月31日,比利时爆发全国性罢工,要求提高社会福利和应对通胀压力。
关于上述罢工现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罢工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②罢工现象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③罢工预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
④罢工并未触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
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
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桔’。”对此下列理解
正确的有
①新的生产关系与旧的生产关系同时产生
②社会形态的更替根本上受制于生产关系
③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生产力的发展必将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5年3月,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7周年之际,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发布《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
发展报告》。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进步提
供了新选择。”下列对此报道的表述,正确的是
【高三9月质量检测·政治第1页(共6页)】
X高三政治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氏族制度解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革新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①入选。题干中“水利系统需大规
模协作建成”反映生产力水平提升(农业发展到新阶段),而“随葬品差异显著”说明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分化现象已出现,
由此可见这一发现可推断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③入选。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但题干中刻画
符号尚未被证实为成熟文字,且文明时代的标志包括城市、文字、青制器等多重因素,②错误。该遗址距今约5300年,
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氏族社会),尚未进入奴求社会,④错误。
2.B资本主义国家罢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劳资对
立,①正确。罢工是工人阶级争取经济权益(如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的斗争,属于经济斗争范畴,但未上升到推翻
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④正确。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②错误。虽然资本主义存在内在矛盾,但材料仅
体现工人经济斗争,不能直接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结论,③排除。
3.D旧的社会形态在“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不会灭亡,说明其存在具有相对稳定性,只要仍能适应生产
力发展,就不会被取代,③正确。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成生产力“桎桔”的原因之一,当生产社会化
(社会大生产)与私有制(资本家独占生产资料)的矛盾激化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成为“桎梏”,
④正确。新的生产关系的“物质存在条件”需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并非与旧生产关系“同时产生”,①排除。社会
形态更替的根本制约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而非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根本上由生产力决定
②错误。
4.C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正确。“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新选择”说
明巾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与主题相契合,③入选。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
焕发强大生机活力,而不是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①不选。“西方式现代化早已过时”不符合现实,④不选
5.C对比各阶级探索的失败与中共领导的成功,休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必然性”的历史结论,②正确。
通过参观不同时期的遗址,理解近代中国各阶级救亡图存探索历程,③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无产阶级领导,
①排除。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革命不彻底,④错误。
6.A陈云同志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科学布局、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他积
极探索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
实践创新,为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根本政治保证,①②人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是在新
民主主义节命时期,③不选。材料未涉及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提供范式,④不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引领中国进步的康庄大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③④正确。党全部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①不
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未进入巾国特
色社会主义,②错误。
8.A题干强调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民生福社祉持续改善,可见把改革推向前进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①②入选。材料没有体现党的建设,③排除。题干侧重改革
举措而非人民主体性,④排除。
9.D题干明确强调“科学体系”和“实践成果”,体现科学指引的作用,③正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体现对规律
认识的深化,④正确。“最佳方案”表述绝对化,①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②排除。
10.B各地结合自身条件,积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村企联营、土地股份合作等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
经济,由此可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采取混合所有制,实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但不会改变其集体经济属性,①③入
选,④排除。我们应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②不选。
11.C多部门联合开展此类评选,体现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可,影显了鼓励、支持和引
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②正确。评选优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对其贡献的肯定,能够激发其社会责任感、
创新动力和创业热情,推动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③正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错
【高三9月质量检测·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X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