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观一中高一年级政治3月月考考试卷》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C B C B D B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B C C A1.C【详解】①: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①错误。②:商周至汉晋时期涵盖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铁制农具广泛使用,②正确。③: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③排除。④:商周至汉晋时期出现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劳动人民深受压迫,④正确。故本题选C。2.B【详解】①③:原始的集体生产转变为个体生产,而劳动者个体占有生产资料,依靠自身劳动累积剩余产品,并且在代际间传递劳动产品和生产资料的行为,标志着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产生,因此私有制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①③入选。②: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②错误。④:私有制并不会永远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会消亡,④错误。故本题选B。3.C【详解】①:当代资本主义劳资矛盾本质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政府作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代表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因此劳动者对政府政策的不满本质上是劳资矛盾的间接体现,而非矛盾转化,①不符合题意。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各领域从业者对增长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和增加福利的要求迟迟得不到满足,说明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出现大罢工的根源,②符合题意。③: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非仅仅缓和矛盾,并且,通过谈判、立法等非暴力方式也可能缓和矛盾,“唯一正确途径”说法绝对,③错误。④:罢工潮使资本家面临损失,为保自身利益可能短暂妥协,满足工人部分要求,④正确。故本题选C。4.B【详解】①④: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科学指导,其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飞跃,①④正确。②: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②错误。③: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错误。故本题选B。5.C【详解】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①错误。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②正确。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③正确。④: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但未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④错误。故本题选C。6.B【详解】①③: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冲破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建立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①③正确。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②错误。④: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④错误。故本题选B。7.D【详解】③④:近代中国,林则徐、秋瑾、谭嗣同、孙中山等仁人志士的言行意在改变当时中国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绝大多数人受压迫被剥削的积贫积弱面貌,改变封建专制统治与帝国主义侵略交织,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基本国情,③④正确。①: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并非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而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①排除。②:本项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但题目问的是“改变……面貌”,而非“矛盾”是什么,②排除。故本题选D。8.B【详解】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①说法正确。②: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该选项表述不完整,②排除。③:从1840年签订《南京条约》开始,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略中国,使中国国家蒙辱,这体现了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不断进行不屈的抗争,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更是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在 1949 年成立新中国,这表明近代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③说法正确。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诸多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9.C【详解】①④: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微微巨轮。由此可以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让中国人民在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带领人民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①④正确。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②排除。③:五四运动是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排除。故本题选C。10.B【详解】①:中共一大会址是建党之地,中国共产党诞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提供领导核心,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①对应正确。②:红军长征胜利实现战略转移,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②对应错误。③:小岗村“大包干”开启农村改革大幕,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③对应错误。④: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共同富裕奠基,为全球减贫贡献智慧方案,④对应正确。故本题选B。11.D【详解】①: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①错误。②:改革开放是1978年开始的,党的八大没有提及改革开放,②错误。③④:党的八大召开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八大提出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2.C【详解】①: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①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的是改革开放,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②不符合题意。③: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突破思想桎梏,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③符合题意。④:材料没有体现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④排除。故本题选C。13.B【详解】①:根据材料,时代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说明新时代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一脉相承,①正确。②:新时代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基本国情,②错误。③: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③不选。④: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可见这一战略考量体现了我党把握社会历史规律的高度自信,④正确。故本题选B。14.C【详解】①: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排除。②:这些成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生命力,②正确。③:题干强调党的领导下的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未体现依靠人民,③排除。④:党中央的领导和国家治理能力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彰显了我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④正确。故本题选C。15.C【详解】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①错误。②③:新中国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②③正确。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错误。故本题选C。16.A【详解】①:1949年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东方红》是歌颂新中国诞生的经典作品,节目内容与主题高度契合,①正确。②:1978年小岗村“大包干”是农村改革的起点,拉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属于“改革春潮”的重要历史事件,节目内容与主题高度契合,②正确。③: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并非2001年的事件,节目内容表述错误,③错误。④:2020年脱贫攻坚胜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标志,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尚未实现,节目内容混淆了“两个百年目标”的时间节点,④错误。故本题选A。17.①《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它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根基。③《共产党宣言》宣告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④指明了共产主义理想目标,为中国共产党人确立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思想源泉。⑤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前进,是中国共产党人破解时代课题、推动实践发展的行动指南。(12分,一点3分,任意4点满分)【分析】背景素材:《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的影响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原因类,需用《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的知识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①:《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可从《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的角度说明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效信息②:李大钊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带入中国→可从对无产阶级政党有关论述的角度说明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根基。有效信息③:从李大钊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带入中国,到毛泽东反复研读并号召党员“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理论学到手”,再到新时代党中央强调“《共产党宣言》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可从指明了社会发展方向的角度说明为中国共产党人确立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思想源泉。有效信息④:党员干部持续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智慧,将其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破解发展难题,明确前进方向→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说明是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实践发展的行动指南。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8.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12分,四个面貌、三大飞跃、一个法宝、一个必由之路、2个关键一招、贡献中国力量,永无止境各2分,最高不超过12分。)【分析】背景素材:改革开放的成就考点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改革开放意义的有关知识,从意义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可联系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意义:4个面貌、3个飞跃、1个重要法宝、1个必由之路、2个关键一招。关键词②:改革开放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可联系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对世界的意义: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9.(12分)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逐渐富强、民族走向振兴、人民愈发幸福。②新时代这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新时代十年以来我们能够取得如此伟大成就,还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④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每点3分)【分析】背景素材:新时代十年成就考点考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角度来分析新时代十年以来我们能够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我国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逐渐富强、民族走向振兴、人民愈发幸福→可从制度自信的角度,说明我国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逐渐富强、民族走向振兴、人民愈发幸福。有效信息②:坚定“四个自信”,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逐渐富强、民族走向振兴、人民愈发幸福,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可从党的领导、四个自信的角度,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说明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效信息③:改革开放46年来……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可从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角度,说明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有效信息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可从理论自信的角度,说明得益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0分)(2)1840年后的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革命先烈开启了救亡图存的探索,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17年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到1956年,在党的带领下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中,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6分)【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完成救国大业、兴国大业考点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从为什么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可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从破旧角度分析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有效信息②: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可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从立新角度分析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有效信息③: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可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从世界角度分析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论述类主观题,主体是社会主义,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从为什么、如何做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知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角度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有效信息②: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可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知识,从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角度分析说明在党的带领下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中,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答案第1页,共2页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 高一政治试卷一、单选题1.2025年4月24日,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泊所遗址是商周至汉晋时期云南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是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出土有“滇国相印”封泥、“益州太守章”封泥、简牍等重要遗物。河泊所遗址的发掘成果实证了西南边疆自古以来的国家认同,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叙事的重要范例。关于该遗址反映的社会生活描述正确的是( )①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②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铁制农具广泛使用③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出现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劳动人民深受压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道,由于自然采集、获取天然产物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人类逐渐增长的生活所需,人工产品的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进而导致了劳动的分工和产品的交换。这使得集体生产转变为个体生产,劳动者个体占有生产资料。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上述材料说明( )①私有制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②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③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④私有制会永远存在,不会消失和灭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5年1月,意大利全国范围内出现大规模的罢工。此次罢工的出现是因为各领域从业者对增长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和增加福利的要求迟迟得不到满足,是民众对政府新财年预算法案和长期财政政策的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据此,某班同学提出了下列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当代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已转化为劳动者与政府的矛盾②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出现大罢工的根源③阶级斗争才是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唯一正确途径④资本家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可能对工人作出短暂妥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从空想走向科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 ①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导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③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和创立者,马克思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的,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④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本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李大钊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使天下惊秋”是因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①冲破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建立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③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④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近代中国,林则徐疾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高呼“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谭嗣同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唱,孙中山发出“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呐喊。这些仁人志士的言行意在改变当时中国( )①生产力水平低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激化的社会现实②人民大众同封建势力、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尖锐矛盾③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绝大多数人受压迫被剥削的积贫积弱面貌④封建专制统治与帝国主义侵略交织,沦为两半社会的基本国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深重的苦难催生了民族的觉醒,不屈的抗争铸就了奋进的征程。下列图片承载着近代中国这段浴火重生的记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②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③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决定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微微巨轮。”由此可以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④让中国人民在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0.某校以“回望峥嵘岁月,奋进复兴征程”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以下参观地点与研学结语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参观地点 研学结语① 上海市黄浦区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提供坚强领导核心,最终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② 白银市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 小岗村村民发挥首创精神,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④ “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 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准备了条件,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历史上,党的八大作为我们党全面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分析并据此作出关于党和国家主要任务的规定,形成了正确的路线,从而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假如你是一名出席党的八大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你能够了解的内容有( )①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②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④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突破思想桎梏,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体现了( )①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③改革开放的实践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④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13.时代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中蕴含和孕育着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开启新的量变。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新时代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一脉相承②新时代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主题③我们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④这一战略考量体现了我党把握社会历史规律的高度自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绿色发展稳步推进、民生保障成效突出,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正实打实地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充分证明( )①我国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的历史方位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③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新中国的成立( )①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某校欲于2025年国庆节期间举办“献礼新中国成立76周年”联欢会,下列节目内容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主题 内容①建国荣光 歌舞《东方红》 再现1949年开国大典场景,歌颂新中国诞生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②改革春潮 小品《承包到户》 以1978年小岗村“大包干”为背景,展现农村改革起步历程③世纪跨越 音乐剧《走进新时代》 聚焦2001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复兴征程 诗朗诵《脱贫攻坚颂》 回顾2020年全面脱贫成就,宣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主观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从李大钊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带入中国,到毛泽东在革命岁月中反复研读并号召党员“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理论学到手”,再到新时代党中央强调“《共产党宣言》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这部著作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灯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持续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智慧,将其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破解发展难题,明确前进方向。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共产党宣言》为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灯塔”。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60万亿元。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7%,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3.2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稳居世界第二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作出了中国贡献,深刻印证了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结合材料及教材知识,回答问题。“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改革开放的意义”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46年来,我国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坚定“四个自信”,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逐渐富强、民族走向振兴、人民愈发幸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新时代这十年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老百姓获得感最多的十年,我们坚信,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依据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十年以来我们能够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12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0分)(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250字左右。(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政治答案.docx 高一政治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