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3.4 相同距离比快慢 【教材解读】(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知道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快,用时长的物体运动慢。科学思维目标●能概括出“ 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况中用于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探究实践目标●能根据材料,设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并完成小球运动快慢的测试和比较。●初步掌握使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态度责任目标●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和研讨。(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对应课程标准3~4年级学习内容“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第二点“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和第三点“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本课和下节课共同研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本课研究“运动相同距离的情况下,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共分四个板块。聚焦板块通过跑步的情境,聚焦“运动相同距离时,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探索板块的活动设计是:首先,告知学生不同动物运动相同距离所需的具体时间,比较动物运动的快慢;接着,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最后,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三个探索活动都指向“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运动时间短,运动快”,但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是层层深入的:激活经验一限定长度,同时运动一限定长度,不同时运动一秒表计时。研讨板块,学生根据测试结果,归纳得出相同距离比快慢的方法。拓展板块,以“体育课上要举行50米赛跑,有几种方法比较同学们跑得快慢?”引发学生思考,并付诸实践。联系生活经验和前几课的学习,学生会留意到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基于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面对限定运动相同距离或者相同时间条件下的具体问题时,如“跑完100米,小明用了15秒,小红用了18秒,谁跑得快?”(跑相同距离,用时短的跑得快),“小雨一分钟跑了210米,小阳一分钟跑了245米,谁跑得快?”(跑相同时间,跑得远的跑得快),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判断谁快谁慢。第4课和第5课,将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学生形成更全面、更严谨地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并归纳比较运动相同距离的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难点:使用秒表准确测量数据。(四)教材解读本课情境:这是学生在操场上跑步的画面,并配文“同学们在赛跑,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引发学生思考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聚焦:运动距离相同时,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这是本节课研究的核心问题。可以请学生自主阐述,呈现前概念,其观点正确与否均可,无须在此时纠正。探索1:以图表形式,呈现了6种动物奔跑100米分别需要的时间,要按照运动的快慢给动物排列名次。以“动物王国100米跑步比赛”的情境呈现,能激发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调动学生的原有经验:运动相同距离,用时短的跑得快。图表中,动物奔跑100米需要的时间是指动物奔跑的一般速度,并不代表其极速。排列名次时,引导学生用数字“1、2、3、4、5、6”排序,既节省时间,又一目了然。探索2:实验中的轨道是平放在地面上的,小球需要依靠学生的推力才能运动。本实验要求两名学生同时分别对两个小球施加不同大小的推力,使两个小球同时开始运动,观察哪个小球先到终点,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相同距离内同时出发的运动物体,到终点用时短的,运动快;反之,则运动慢”。探索3:本实验是在同一条轨道上,一名同学先后用不同大小的推力滚动两个不同的小球,哪个到达终点的时间短,哪个就运动得快,而秒表就是很好的计时工具。本实验目的是掌握使用秒表计时这一比较方法,而不是只比出组内或组际小球运动的快慢。图片呈现了小组的分工合作,建议分工为计时员、记录员、发令员、操作员。组内学生在每次实验时交换角色,依次作为操作员,滚动两个小球,轮流测试。具体的角色划分可视每个小组的人数、学生水平等情况灵活调整。为了能从测得的数据中明显看出两个小球运动快慢不同,需要提供足够长的轨道(2米以上为宜)。研讨1:在探索2和探索3结束后,总结出比较小球运动快慢的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描述会有差异,学生可能会用具体的操作方法来描述或概括出“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研讨2:跳出具体情境表述“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即运动相同距离时,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拓展:和本节课情境图的操场跑步呼应,希望学生能思考多种比较50米赛跑快慢的方法。学生联想日常体育赛事中常用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或将探索2和探索3中总结出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行迁移。(五)教学准备学生:直线轨道、小球、秒表。教师:多媒体课件。(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1.聚焦出示教材上的操场跑步场景图片,提问:跑步比赛时,要运动相同距离,同学们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怎么比较运动的快慢呢?2.探索(1)先由学生独立根据教材第67页呈现的不同动物奔跑100米需要的时间数据,将动物按照运动从快到慢排列名次,用数字“1、2、3、4、5、6”表示,填写在横线上,再全班交流排序结果和排序方法,师生达成共识,进行小结:六种动物都奔跑100米(相同距离),运动时间短的跑得快,运动时间长的跑得慢。(2)教师出示两条相同长度的轨道、两个不同的小球,提问: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怎样比较这两个小球运动的快慢?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完善比较的方法:两名同学分别拿着小球,站在两条轨道的起点处,用不同的力同时推动小球,让它们滚向终点,观察哪个小球先运动到终点。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关注推动小球的用力大小,要保证小球运动完整个轨道且不脱轨;也可以直接观看提前拍摄好的视频或由教师进行演示。全班交流实验现象和发现,师生达成共识,进行小结:两个小球同时开始运动,运动相同的距离,先到终点的,所用时间短,运动快;后到终点的,所用时间长,运动慢。(3)教师出示两个不同的小球、一条轨道的实物或图片,提问:如果只有一条轨道,怎样比较两个不同小球的运动快慢?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全班补充、完善实验方法;接着,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及时记录;最后,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教师可以结合研讨1进行提问:怎样比较两个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描述可能会有差异,有的学生能准确概括出“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有的学生会用活动中具体的操作方法来描述,只要方法正确,描述方式无须在此处纠正。在补充完善实验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引导。①准确使用秒表。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使用秒表,教师需指导使用方法,可以采用现场演示、播放提前拍摄的秒表使用方法的视频等方式。②合理分工与观察。教师可以用温馨提示的方式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建议小组成员分工为发令员、计时员、记录员、操作员、观察员。发令员的位置最好在轨道终点处,以便看清小球到达轨道终点并及时发令;发令员的口令要简洁明了,如“推”“停”;计时员操作秒表的反应、操作员推动小球的反应要和发令员的指令同步;记录员可在轨道一侧兼做观察员,观察小球滚动过程中是否有异常现象发生。③如实记录数据。使用秒表测量并如实记录两个小球分别运动完同一轨道所用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④组内人人参与操作。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人人全程参与,并进行轮换:每位同学分别做操作员,将两个小球各推1次,轮流进行测量。另外,教材中所用的秒表最小刻度为1秒,可能会因为小球运动速度相近,无法精确测量出运动时间的差异,导致不能通过运动时间数据比较出运动快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以测得可比较的数据:①增长轨道,增加小球在轨道上的运动时间;②如果学生水平较高,还可以选择使用最小刻度为0.1秒的秒表;③提醒学生推小球时不能太用力,用力过大会使小球的运动速度过快,不易准确测量运动时间。3.研讨教师可以总结性地提问:运动相同距离时,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导学生归纳并总结出相同距离比快慢的通用方法,即运动相同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运动时间短,运动快;运动时间长,运动慢。4.拓展教师提出问题:体育课上举行50米赛跑,有几种方法可以比较同学们跑步的快慢?请学生联想日常体育赛事中常用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迁移探索2和探索3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得出多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如在跑道上定好起点线和终点线,参赛的同学站在相邻的跑道上,同一时间出发,根据到达终点线的先后顺序确定快慢;也可以让学生依次跑50米,用秒表测量每人所用的时间,根据所用时间来比较快慢。(七)教学评价建议从“会探究”“会思考”“会合作”“会整理”几个维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能做到的打“√”,如表所示。表“相同距离 比快慢”自我评价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会探究 能根据材料,设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并完成小球运动快慢的测试会思考 能根据数据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并归纳比较快慢的方法会合作 能根据小组分工,有序合作会整理 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材料配图呈现的是能计时到秒数级别的秒表,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尚未掌握小数相关知识,测量的数据以整数为宜。记录单供学生在实验中使用,一边实验一边记录数据。实验仅要求每名同学比较自己滚动的两个小球的运动快慢,无须在同学之间进行横向比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