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认识固体-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 认识固体-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认识固体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三年级上册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年7月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固体的共同特征,借助实例说明固体的体积和质量大小取决于构成物质的多少,而不取决于固体形状。 2.能借助工具测量固体的质量,会根据固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3.能够根据固体的共同特征,解释大多数物品要用固态物质制作的原因。 4.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探究固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模块一:认识固体的共同特征(一)固体有确定的形状 1.谈话:上节课学习了液体。像木块、铅笔、尺子、桌椅这样的物体叫做什么呢?在日常生活中,固体无处不在。你还知道哪些固体? 2.谈话:你能说出图片上的固体是什么形状吗? 3.谈话:把这些物体移动到新的位置,它们的形状会发生改变吗 请你试一试,然后说一说你观察到的现象。 4.学生活动并交流回答。 5.谈话:食盐和糯米粉是固体吗?我们发现,显微镜下食盐和糯米粉颗粒也有自己确定的形状。移动到新的位置,它们颗粒形状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6.小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固体的形状不会因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设计意图】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是其重要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移动或改变固体的位置、观察显微镜下的固体颗粒,可以直观感知固体形状具有稳定性。 模块二:认识固体的共同特征(二)固体有确定的质量 1.谈话:液体有确定的质量,那固体有确定的质量吗?让我们来测量一下吧。 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会用电子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这节课该如何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呢? 3.注意事项:每测量一种物体的质量前,需要确保电子天平的数字显示为0;被测固体质量要在电子天平的测量范围以内。 4.学生活动:测量实验桌上粉笔、报纸、蜡烛、橡皮泥的质量,在记录单1上对应位置记录测量数据。 5.交流:同一个固体,用力改变它的形状,质量会随着形状发生改变吗?如何验证你的观点呢? 6.学生活动:敲碎粉笔、剪碎纸、切碎蜡烛、按扁橡皮泥,再用电子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完成记录单1 ,和形状改变之前比一比。 7.小结:在外力作用下,固体的形状会发生改变,但构成固体的物质没有改变,固体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这进一步表明,固体有确定的质量。 【设计意图】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固体形状并测量改变前后的质量,有助于学生理解固体形状可变但物质组成和质量不变的特性,从而基于事实概括出固体的共同特征。 模块三:认识固体的共同特征(三)固体有确定的体积,可以堆积 1.谈话: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固体有确定的体积吗? 2.谈话:固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就是固体的体积。这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立方厘米是一个体积单位。 3.(出示规则长方体图片)思考: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怎样测量呢 4.谈话:这样有规则的固体可以使用数一数的方法,也可以利用数学公式来计算它的体积。 5.提问:像石块这样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如何测量体积?请阅读书上提供的实验步骤。 6.追问:测量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7.注意事项:将水槽中的水倒入量筒时动作要慢,尽量不要泼洒;要注意规范操作,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测量石块体积前,可以用细棉线把石块绑一下,留出一段拎提的线头,便于实验操作。 8.学生活动:分别测出规则长方体和不规则橡皮泥的体积,记录在记录单2。随后将大长方体木块排成其他形状,把橡皮泥捏变形,再分别测量它们的体积。 9.小结:固体有确定的体积,不会因为形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10.谈话:木块能堆起来,沙子和盐能堆起来吗?请你动手试一试。 11.追问:液体也可以堆起来吗 12.小结:沙和盐都是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所以可以堆积。 13.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固体都有哪些共同特征?为什么绝大多数物品都要用固态物质制作? 14.总结:固体的共同特征:有确定的形状、质量和体积,可以堆积。用固态物质制作的物品有确定的形状,适用于收纳、安全保护、承压负载等情况。 15.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回去之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的固体,说一说它们的特征,再测一测它们的体积吧。 【设计意图】探究规则和不规则固体形状改变前后体积的变化,可以使学生基于事实概括出固体形状改变后其体积并未发生变化的共同特征。借助盐、沙可堆积现象,进一步感受固体的宏观特征,并概括固体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