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相同时间比快慢【教材解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 相同时间比快慢【教材解读】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3.5相同时间比快慢【教材解读】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
科学思维目标
●能概括出“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况中用于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探究实践目标
●根据各种交通工具在相同时间内的行驶距离,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使用软尺测量距离,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态度责任目标
●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和研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3~4年级学习内容“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中的第二点“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和第三点“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本课和第4课都是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4课是研究“运动相同距离情况下,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本课则研究“运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通过呈现高速列车和汽车齐头并进的情境图片,聚焦“如果运动时间是相同的,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快慢”的问题。探索板块,共有两个探索活动:探索1,告知运动相同时间内不同交通工具通常情况下可行驶的具体距离,比较快慢;在探索2中,两名同学在相同起点,沿相反方向,同时出发、同时停止,比较快慢。两个探索活动都指向“运动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长,运动快”。研讨板块,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相同时间比快慢的方法。拓展板块,将比较快慢的方法迁移到体育课上的“追及跑”游戏,是本课研究结果的应用。
三年级学生对比较运动快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能准确说出比较的方法。经过第4课的学习,不管是比较快慢的方法,还是使用秒表、分工合作等,都对本课“运动相同时间比较快慢”的活动开展有一定帮助。本课需要使用软尺测量距离,是否会准确使用软尺和准确读数,不同班级学生情况不同,教师可提前了解情况再开展相应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并归纳“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难点:利用工具准确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
(四)教材解读
本课情境:呈现了两种交通工具在同一画面上齐头并进的情境,并配文字:“高速列车和汽车此时看起来齐头并进,但用不了多久,高速列车就会把汽车远远地甩在后面。” 引导学生将运动距离和运动快慢建立联系,同时与探索1相呼应。
聚焦:直指本节课的重点,即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的运动距离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探索1:以可视化的图表呈现了1小时内6种交通工具通常情况下可行驶的距离,学生可以直观地比较它们通过的距离长短,并调动原有经验“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长,运动快”,对6种交通工具的运动快慢作出判断。
探索2:两名同学从相同起点、沿相反方向、同时出发、同时停止,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材中用文字描述了具体的比较方法,两次口令是用于保证两名同学运动的时间相同。
在图片上,两名同学在两条软尺旁用背对背的方式向前行走。两条软尺铺在地上,零刻度线重合摆放且方向相反,是为了让两名同学从相同起点出发,但不能直接比较她们运动距离的长短。将软尺铺在地上,一是方便学生走直线,二是便于测量。需要注意的是开始时两名同学脚后跟对齐零刻度线,运动停止后读数也要看最后一只脚的脚后跟所对应的刻度。
气泡图内的文字提示“用脚跟接脚尖的方法来行走”。这是考虑到教学场地的活动范围小,建议用这样的方式行走以减小移动距离。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视活动场地自行选用安全可行的动作,比如单脚跳、双脚跳等。
研讨1:在探索活动后,总结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描述会有差异,学生可能会用具体的操作方法来描述或概括出“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同时,第4节课的学习情况也会影响学生的描述。
研讨2:让学生跳出具体情境表述“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答案是:运动距离长,运动快;运动距离短,运动慢)。
拓展:“追及跑”游戏是本课研究结果的应用,游戏结果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面的同学追上了前面的同学,二是后面的同学追不上前面的同学。第一种情况可以用本课所学来判断谁跑得快,第二种情况需要测量、比较跑前和跑后两者之间的距离,才能判断谁跑得快。
关于科学词汇“速度”,教学中建议点到即止,不做深入解释。因为关于速度的公式及计算,小学数学在四年级会有专门的课时进行讲授,本课无须涉及公式及计算。
(五)教学准备
学生:软尺、秒表。
教师:多媒体课件。
(六)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本课课前,教师要为探索2的开展寻找合适的活动场地,并且提前在地面上固定好软尺或画好刻度。
1.聚焦
首先,教师可以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怎样比较?”和学生一起回顾比较方法:在相同距离内,可以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快慢——时间短的运动得快,时间长的运动得慢。然后,再抛出本课的研究主题:如果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2.探索
(1)教师先出示六种交通工具通常情况下在1小时内可行驶的距离的图表,请学生根据图表,将交通工具按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序,记录在图表的横线上。学生填写后,全班交流排序结果和排序方法,最后小结:六种交通工具都运动1个小时(相同时间),运动距离长的运动得快,运动距离短的运动得慢。
(2)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让两名同学从相同起点沿着相反方向同时出发,你能比较出两名同学的运动快慢吗?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追问两个关键的问题“如何保证运动时间是相同的?”和“怎么知道两名同学的运动距离?”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让学生明确比较的方法:不用秒表的情况下,可以让两名同学听指令同时开始和同时停止来保证运动的时间相同,或者直接用秒表计算相同时间,用软尺测量他们行走的距离,通过比较距离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同时,全班共同补充完善实验方法。接着,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提醒学生完成教材上好记录单。活动后,请学生汇报并交流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教师可以结合研讨1提问:怎样比较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描述可能会有差异,有的学生能准确概括出“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有的学生会用活动中具体的操作方法来描述,只要方法正确,描述方式无须在此处纠正。
在补充完善实验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以下三个方面。
①统一规定行走动作。比如可以采用教材中建议的脚跟接脚尖的方式。
②软尺的正确读数。提醒学生如何借助软尺测量运动距离,即开始时脚后跟对齐零刻度线,行走时贴着软尺走直线,运动停止后看最后一只脚的脚后跟所对应的刻度线。
③分工合作。建议四人小组分别担任比赛者(2 人)、发令员(1人)、记录员(1人)。
3.研讨
教师可以总结性地提问:相同时间内,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导
学生归纳总结出相同时间比快慢的通用方法,即运动相同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4.拓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追及跑”游戏,请两名学生一前一后站在同一条跑道上,中间间隔一定距离(一般为3~5米),根据口令同时起跑和停止。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后面的同学追上了前面的同学,运动时间相同,追的同学通过的距离长,运动快;后面的同学没有追上前面的同学,那么可以利用软尺测量和比较他们的运动距离,然后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最后,请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有时间的话,可以结合两个探索活动的结果举一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喷气式客机1小时飞行900千米,汽车1小时行驶90千米,喷气式客机比汽车运动得快、运动速度高。最后,请学生也尝试着进行描述,并且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比较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七)教学评价建议
从“会探究”“会思考”“会合作”“会整理”几个维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能做到的打“√”,如表所示。
表“相同时间比快慢”自我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
会探究 能使用软尺测量距离,完成在相同时间内比快慢的活动
会思考 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并归纳比较快慢的方法
会合作 能根据小组分工,有序合作
会整理 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材料
记录单中“相同的时间/秒”一栏,由发令者告知行走的同学行走时间,并记录。
我的发现:两名同学运动相同的时间,则运动距离长的同学运动快;运动距离短的同学运动慢。
资料:归鈉第4课和第5课比较快慢的方法,呈现速度大小的概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