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世界多极化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3.1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3.2 国际关系有 利于促 进影 响第二单元框架4.1时代的主题4.2挑战与应对5.1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点单元内容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结合我国外交活动和外交理念,理解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意义,增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理解新型国际关系,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全球治理观、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世界意识。导入新课思考:世界怎么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俄乌冲突持续超过 1000 天,战事胶着,由于美国政治变化,西方对乌援助可能减少,但俄乌双方都想借机改善自身战场形势,导致当前紧张局势再度升级。中东地区持续动荡,自 2023 年 10 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到 2024 年年末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倒台,巴以和谈前景不明朗,以色列与哈马斯诉求差异巨大,叙利亚变局也给中东局势增添了不确定因素。特朗普在 2025 年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他奉行 “美国优先” 原则,提出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减税举措,还计划通过提高进口产品关税来平衡国内减税,这可能会扰乱正常贸易往来与供应链,引发全球贸易战,给全球经济带来冲击。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要性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2)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贸易保护贫穷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要性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3)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面对动荡不安的大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政治)(2)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安全)(3)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经济)(4)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5)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生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对话协商→持久和平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共建共享→普遍安全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合作共赢→共同繁荣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交流互鉴→开放包容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绿色低碳→清洁美丽归纳总结领 域 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主要内容) 实现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政治上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 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义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对中国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对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而不是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国特有的价值追求思考探究思考: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在哪些领域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进行了哪些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中国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贡献者和先行者。2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2.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1)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引进来: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设备、人才及先进管理经验。(引资、引智、引技)走出去: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2.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2)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疆自由贸易区WTO所管理的体制。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多边经济体系中三大国际机构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2.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3)中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名词点击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了解、获悉情况并影响国外公众,以提高本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增加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新公共外交强调双向对话,将公众视为意义的共同创造者与信息的共同传递者,是“巧实力”武库中的重要工具。归纳总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贯彻落实1.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就全球治理来讲:我们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3.就经济全球化而言:提出了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方向;4.就国际关系来说:我们提出了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5.就全球安全来看:我们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6.在推进国际合作方面: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付诸实践、取得积极成效;7.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课堂小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的贡献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具体做法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必要性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1.面对国际形势新动向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全球性倡议,全面引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营造有利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全球倡议的提出( )①旨在彰显中国作为负责大国的形象和担当②为应对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③构成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④表明中国全面引领全球治理的能力不断增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课堂练习2.2024年3月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在两会记者会上就台湾问题阐明中方立场时表示,如果个别国家执意与台湾地区保持官方关系,那就是干涉中国的内政。我相信,大家迟早会看到一张国际社会遵守一中原则的“全家福”照片,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这充分说明( )①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一个中国原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③两岸统一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④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课堂练习3.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整风精神推进政治整训,新时代政治建军取得历史性成就。如果没有政治上的革命性锻造,就不可能有新时代人民军队伟大变革。下列表述中与划线部分判断类型一致的是( )①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②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③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④倘若南风知我意,莫将晚霞落黄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课堂练习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强调“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要求“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倡导“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这是因为( )①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②我国把政治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③我国以统筹外部安全和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④国家安全利益是我们国家的最高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课堂练习5.中国倡议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助力共建国家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环境与发展有关指标。截至2024年上半年,联盟已有来自40余个国家的170多家合作伙伴,包括20多个共建国家的环境与气候主管部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建立( )①证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各国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②旨在凝聚全球共识,推动共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压舱石③彰显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共建国家共同繁荣④表明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课堂练习6.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反复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清晰传递对于人类文明走向和世界前途命运的中国判断、中国主张。正如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所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一致的是( )①应始终坚持一方主导、几方共治的治理逻辑和梯度发展的传统逻辑②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③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着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④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同和积极参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课堂练习7.近代以来,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这些国际关系演变积累的公认原则,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上述材料表明( )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目标②现有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③建立新的治理体系并非将原有治理体系全盘否定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利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课堂练习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