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课件(42张)2025-2026学年高二政治《逻辑与思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课件(42张)2025-2026学年高二政治《逻辑与思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逻辑与思维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逻辑与思维》知识体系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辩证思维方法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逻辑与思维的基本概念
逻辑与思维的基本要求
如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看视频,思问题:
“爱国爱党、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运用了什么判断?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三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第一目 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第二目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第三目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第四目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 2.学会正确运用判断; 3.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科学精神:把握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的含义、逻辑结构及其逻辑性质;掌握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与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系与区别。
公共参与:学会正确使用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教学目标展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学会正确运用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区分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运用复合判断的必要性
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
2.复合判断的含义
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以反映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那一方面;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歪曲、错误地反映。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3.复合判断的逻辑结构
由支判断(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和联结词(联结支判断的词项)两部分组成。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支判断
联结词
哲学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
支判断
联结词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4.复合判断的种类
复合判断有不同的形式。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1)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中的“联”,就是联结的意思,所以表明同时存在的情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地民主,是最真实地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
(2)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中的“选”,就是选择的意思,所以表明可能的情况;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3)有的是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中的“假”,就是假设的意思,所以表明假设的情况。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对点训练
联言判断
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
选言判断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假言判断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联言判断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要么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要么是人为事物的联系。
选言判断
如果我们不对矛盾特殊性进行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假言判断
探究与分享
乌龟约仙鹤一起到远方旅游。乌龟不会飞,它咬住树枝的中间,要两只仙鹤各叼住树枝的一端。临行前,仙鹤提醒乌龟到了空中不要说话:“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当它们飞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小孩喊道:“看呀,仙鹤绑架了乌龟!”乌龟想解释一下,刚说“不……”,就从空中掉了下去……
仙鹤的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
探究分析:
(1)仙鹤所说的“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是一个复合判断,它被拆解之后还是判断,也就是说它是由“你一张嘴”和“你会掉下去”这两个判断组成的。因此,复合判断是由其本身的其他判断构成的判断,从分析复合判断的逻辑结构来看,直接构成它的要素是判断,这里的判断既可以是简单判断,也可以是复合判断。
(2)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都是直接由概念构成的,也说,从分析简单判断的逻结构来看,它的基本要素是概念。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联言判断的含义
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联言判断的逻辑结构:联言支、联结项
含义: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1)联言支
(2)联结项
①含义: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②例如:“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不是……而是……”等;
③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中国共产党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联言支
联结项
1.联言判断常见表达:
(1)并列复句(没有主次之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最真实的民主,最管用的民主。
(2)递进复句(顺序固定,后句比前句更进一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的民主、全方位的民主、全覆盖的民主。
(3)承接复句(一个接一个有先后顺序):他披上大衣,走到院子里。
(4)转折复句(前后句意思相反或相对):居委会是自治组织,不是国家基层政权,不是基层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府。
2.当联言支的主项或谓项相同时,联言判断也可以用单句表示。
(1)主项相同: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中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谓项相同:
小明是三好学生,小红也是三好学生。——小明和小红都是三好学生。
3.恰当运用联结项。市场不但有优点,而且有缺陷。
拓展延伸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3.联言判断的真假(性质)
(1)联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联言支的真假。
(2)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
(3)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联言判断与联言支的真值表
p q P且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利益。


以下联言判断是否为真?
①联合国是当今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探究与分享
小华读了一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不同意我的观点,却要承认他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
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为什么?
探究解析:
1.小华的评论“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是一个联言判断,它是由两个支判断和一个联结词组成的。其中的两个支判断为“这篇散文文笔生动”和“这篇散文富有哲理”,联结词为“不但…而且…”
2.上述对话中小华反驳的话不合逻辑,因为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那么,既可能是由构成联言判断的所有的支判断都是假的导致的,也可能是由其中某个或某些支判断是假的导致的。小浩否认了它是富有哲理的。在小浩看来,小华的“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这个判断是假的,所以,小浩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并不是自相矛盾。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注意】关于联言判断:
1.联言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联言支之间必须有联系,不能割裂。反例:小明是三好学生,而且狼要吃羊。
2.注意联言支的先后次序。反例:他被名校录取了,并且参加了高考。
3.恰当运用联结项。反例:他虽然学习努力,而且取得了优异成绩。
这是一个联言判断,从几个同方面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加以断定。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选言判断的必要性
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做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他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是这样, 或是那样。这就是在使用选言判断。
2.选言判断的含义
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它断定了几种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
例:如何实现现代化,可以走西方现代化道路,也可以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例: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观点,要么是唯物主义,要么是唯心主义。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3.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
(1)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
(2)联结项: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例如“或者““是…还是…”
“也许…也许…”“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等。
注意: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20世纪上半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要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要么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要么经过新民主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联结项
选言支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4.选言判断的类型
依据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关系,选言判断可分为:
(1)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并存。
通常用的联结项:“或者”、“也许…也许…”、“是…还是…”。
例如:事情没有做成功,或者犯了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的错误,或者有了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通常用的联结项:“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例如:一个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要么是单一制,要么是复合制。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5.选言判断的真假
(1)相容选言判断:
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的
真值关系的真值表
p q P或者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一真则真
全假则假
合同违约责任的免责情形,或者是不可抗力,或者是约定免责。
改合同违约责任的免责情形,是不可抗力,也是约定免责。
改合同违约责任的免责情形,是不可抗力,不是约定免责。
改合同违约责任的免责情形,不是不可抗力,是约定免责。
改合同违约责任的免责情形,不是不可抗力,也不是约定免责。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2)不相容选言判断:
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不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
p q 要么P要么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一个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要么是单一制,要么是复合制。
这个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也是复合制。
这个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不是复合制。
这个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不是单一制,是复合制。
这个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不是单一制,也不是复合制。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真全假皆为假
5.选言判断的真假
相容选言判断VS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并存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常用 联结项 “或者” “或者……或者……” “是……还是……” “也许……也许……”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限制二者不可兼得)二者必居其一”
真假 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全假全真皆假
归纳总结
探究与分享
医生对小明说:“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语文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请说一说这两个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
比较这两个选言判断有什么区别?
探究解析:
第一个选言判断“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阐述了造成身体不好的原因,生病、缺少锻炼、营养不良这几种情况是可以共同存在的。
第二个选言判断“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按照现在通行的上课方式,某堂课只能学习一种课程内容,不能两个教师同时授课,也就是说“这堂课你上”和“这堂课我上”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并存的。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联结项
选言支
联结项
联结项
选言支
选言支
这个选言判断,阐明造成身体不好的原因,
生病、缺少锻炼、营养不良这几种情况是可以同时并存的。
这堂课 要么 你上, 要么 我上。
联结项
相容选言判断
联结项
选言支
选言支
这个选言判断阐明:按照现在通行的上课方式,某堂课不能两个老师同时上课。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不相容选言判断
探究解析: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5.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
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认识角度)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实践角度)
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例: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要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么“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分析:该选言判断是相容选言判断,不能用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联结项,应把“要么……要么……”改为“既要……又要……”。
(2)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穷尽选言支)
例:某国领导人在讲话中说: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
世界各国对待核武器的态度有三种可能情况,即销毁核武器,发展核武器,既不销毁也不发展核武器。这个选言判断没有列举对象的所有可能情况,因此,这个判断不准确。
探究与分享
有一憨汉,出门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归。家人寻至城外,见其怀抱竹竿哭泣。问其缘何不归,憨汉泣曰:“我或者竖持竹竿进城,或者横持竹竿进城,可是,竖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矮;横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窄!”
请你从思维方法上说明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
憨汉的话涉及什么判断?
(1)憨汉不能持竹竿回家的原因在于,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两个选言支之外,还有其他的选言支,其中最便利的方式就是把竹竿一端指向城门,竹竿呈水平状态,顺着竹竿进城,即前后纵向进城,而这个被遗漏的选言支正好可以满足条件。这个憨汉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提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2)憨汉的话涉及选言判断。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作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它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者是这样,或者是那样。憨汉的话涉及断定对象几种情况的判断,属于选言判断。选言判断不能遗漏选言支。
探究与分享
《墨子·鲁问》载,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 辩题是:未来可否预知?
彭轻生子说:“过去的事情可以知道,未来的事情不可以知道。”
墨子说:“假设你的父母亲在百里之外的地方,即将遇到灾难,以一日为期,你到达那里,他们就活下来了,你不能赶到,他们就死了。现在有坚固的车子和骏马在这里,同时这里又有驽马和四方形轮子的车,你将选择哪一种呢?”
彭轻生子回答说:“乘坐骏马拉的坚固的车子可以很快到达。”
墨子说:“(既然这样)哪能说未来的事不可知呢?”
思考:上述论辩中彭轻生子的双亲并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为什么彭轻生子还要选择良马固车以求快些赶到
探究解析:彭轻生子的双亲并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但是这个判断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条件性关系是存在的。这告诉我们,假言判断的真假是由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所决定的。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事物之间的条件联系及意义
①认识对象之间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其中有一种是条件联系。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客观的)
②人们认识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断。(主观的)
2.假言判断(条件判断)含义
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例1. 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例2.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例3.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3.假言判断的逻辑结构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
(1)前件:表示条件的判断
(2)后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
(3)联结项: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联结项可省略
①常用来联结假言判断的词项有:“如果…那么…”“假使…那么…”
“倘若……则…”“只要…就…”“当…便…”“要是…就…”
“一…就…”“只有…才…”“必须…不…”“除非…不…”
“除非…才…”“………”“没有…就没有…”“当且仅当…才…”
“只有并且只有…才…”“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等。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前件
后件
联结项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4.假言判断的种类
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相应地,假言判断分为: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下列3个假言判断的前件与后件之间的关系一样吗?
1.如果天下雨,地面就会湿。
2.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能拥有选举权。
3.对同一个三角形而言,只要三个内角相等,三角形的三边就会相等。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4.假言判断的种类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①逻辑性质: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②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③联结项:
如果……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当……便……;要是……就……;假使……那么……
如果合同内容出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那么可能导致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无效;
p (前件) q(后件) 如果P那么q,P→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4.假言判断的种类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④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假值




例:如果是医生(P ),就会看病(q)。
例:如果是医生(P ),就不会看病(q)。
例:如果不是医生(P ),会看病(q)。
例:如果不是医生(P ),不会看病(q)。
“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真假值:有前必有后 ,有前无后为假 无前可能有后也可能无后
周五下午放学后,小明、小红、小青三个好朋友约定:如果明天天气好,就去图书馆看书。结果,第二天下雨了,小明在家待了一天,很郁闷;小红、小青去图书馆看书后,两人又一起逛街,玩的非常开心。周一到学校谈起这事,小明非常生气,埋怨二人违约;小红、小青认为小明曲解了约定。
如何打开小明的心结?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小明曲解了三人的要求。
三人约定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即如果明天天气好,就去图书馆看书。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小明因为天下雨了,就没有去图书馆,就是犯了这个错误。
对点训练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4.假言判断的种类
(1)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①逻辑性质: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②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③联结项:“只有……才……” “除非……(否则)不……” “必须……才……”“……才……” “除非……才……” “没有……就没有……”
如: 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
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4.假言判断的种类
(1)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假值
p (前件) q(后件) 如果P那么q,q→p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例:只有尊重客观规律(P),社会实践才能取得成功(q)。
尊重客观规律(P),社会实践没有取得成功(q)。
违背客观规律(P),社会实践取得成功(q)。
违背客观规律(P),社会实践没有取得成功(q)。




“有前未必有后”
“无前必无后”
真假值:有前可能有后也可能无后,有后必有前 ,有后无前为假
注:后可以推出前,前件是后件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前不一定推出后
检察官对李某说:“只有把经济问题交代清楚,你才能离开本市。”过了几天,李某把经济问题交代清楚了,要求离开该市,检察官仍不同意。李某认为检察官失信,检察官认为李某曲解了他的要求。
是检察官失信,还是李某曲解了检察官的要求?
解析:李某曲解了检察官的要求。
检察官的话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即不把经济问题交代清楚,就不能离开本市。由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并没有断定前件真时后件会怎样,因此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是错误的推理结构。具体在本题中也就是由交代了经济问题无法判定是否能离开本市。
对点训练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4.假言判断的种类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①逻辑性质: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
②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③联结项:“……当且仅当……”
“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
如: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④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
4.假言判断的种类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p (前件) q(后件) 当且仅当p,则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当且仅当,这个三角形的一个角是直角。
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没有直角。
一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一个角是直角。
一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没有直角。




真假值:有前必有后、有后必有前,有前无后、有后无前都为假
全真全假皆为真,一真一假皆为假
逻辑形式:当且仅当p,则q。p q(读作“p等值q”)
前可以推后,后可以推出前
5.假言判断的真假特征
(1)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例如:如果天下雨,地上就湿
“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
这个具有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是否真的“下雨”或者是否真的“地湿”,而取决于“下雨”与“地湿”的关系。
(2)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例如: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站了。
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后件都是假的,它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这个假言判断仍然是真的。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6.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1)原因:如果我们分不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那样形成的假言判断就会发生错误。
(2)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7.判断的重要性
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
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的分类
种类 逻辑性质 逻辑形式 联结项 真假判断 例子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如果p, 那么q 如果…那么… 倘若…则… 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 如果天下雨,
地面就会湿了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未必有后,无前必无后 只有p, 才有q 只有…才… 必须…才… 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 当且仅当p,则q …当且仅当 …才… 全真全假皆为真,一真一假皆为假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归纳总结
易混易错辨析
1.根据断定对象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解析: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X
2.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一个联言支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解析: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3.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断定情况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解析: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X
X
解析: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4.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可以省略。
X
5.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这样的选言支叫相容的选言支。
解析: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这样的选言支叫不相容的选言支。
X
6.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解析: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7.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解析: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X
X
解析: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8.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X
课堂小结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复合判断的必要性、含义、逻辑结构
复合判断的种类
联言判断的含义、逻辑结构
联言判断的真假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选言判断的必要性、含义、逻辑结构、类型
选言判断的真假、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事物之间的条件联系及意义
假言判断(条件判断)含义、逻辑结构
假言判断的种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的真假特征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