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32张)2025-2026学年高二政治《逻辑与思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32张)2025-2026学年高二政治《逻辑与思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逻辑与思维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逻辑与思维》知识体系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辩证思维方法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逻辑与思维的基本概念
逻辑与思维的基本要求
如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看视频,思问题:
爱迪生发明电灯运用了哪种思维方法?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第一目 归纳推理的含义
第二目 归纳推理的方法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1.学会归纳推理; 3.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科学精神:理解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意义;把握简单校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正确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探求因果联系常用的方法。
公共参与:掌握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特征和局限性。
掌握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和意义;学会运用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法、剩余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展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因果联系五种方法的推理结构
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推理结构
因果联系五种方法的推理结构
华罗庚曾经讲过这样一个事例。从一个袋子里摸出来的第一个是红玻璃球,第二个是红玻璃球,甚至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都是红玻璃球的时候。我们会立刻出现一种猜想:“是不是这个袋子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红玻璃球?”但是,当我们有一次摸出一个白玻璃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失败了。这时,我们会出现另一种猜想:“是不是袋子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玻璃球?”但是,当有一次摸出来的是一个木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又失败了。这时,我们又会出现第三个猜想:“是不是袋子里的东西都是球?”这个猜想对不对,还必须继续加以检验,要把袋子里的东西全部摸出来,才能见个分晓。
从思维的角度,谈谈华罗庚讲的事例中每个猜想的依据。给我们什么启示?
列举几条农谚,想一想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探究与分享
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智慧的结晶。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农谚流传。有的地方就流传这样的农谚,“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谷穗打半斤”
以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式形成
在这个事例中,出现了三次猜想。
第一次,由“第一个是红玻璃球,第二个是红玻璃球,甚至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都是红玻璃球”,而猜想:“是不是这个袋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红玻璃球?”这是以个别性或特殊性认识为前提而推出一般性认识的推理。这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由于这里的个别性或特殊性认识是通过经验得到的,人们把这种以经验认识为主要依据(并且没有遇到与之相反情况)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称为简单校举归纳推理。当经验认识遇到了与之相反的情况,即“有一次摸出一个白玻璃球”,简单校举归纳推理就不能得出原先的一般性认识—“这个袋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红玻璃球”,便出现了第二次猜想:“是不是袋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玻璃球?”当“有一次摸出来的是一个木球”,又再次与先前的“是玻璃球”的个别性或特殊性认识相冲突,于是,便出现了第三次猜想:“是不是袋里的东西都是球?
由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只是断定了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结论却断定该类事物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性的,而只有考察了全部认识对象的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才是必然性的。所以,“是不是袋里的东西都是球”,这个猜想“要把袋里的东西全部摸出来”,考察了全部对象之后,才能得出一个必然性结论。
探究解析: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1.归纳推理的前提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整理加工,得到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2.归纳推理的含义
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归 纳
归 纳
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
一般性的结论
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
一般性的结论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3.归纳推理的类型
4.完全归纳推理
(1)划分的依据:归纳推理的前提涉及认识的对象。
(2)划分的类型: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
(2)特征: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是一种必然推理,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1)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
微型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长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是小说形式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的。
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例如: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
金星是绕太阳运行的,
木星是绕太阳运行的,
水星是绕太阳运行的,
火星是绕太阳运行的,
土星是绕太阳运行的,
天王星是绕太阳运行的,
海王星是绕太阳运行的,
地球、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是太阳系的全部大行星,
所以,太阳系的全部大行星都是绕太阳运行的。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3)完全归纳推理的推理结构
4.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如下:
S1 是(或不是)P
S2 是(或不是)P
S3 是(或不是)P
……
Sn是(或不是)P
(S1,S2,S3……Sn 是S类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4.完全归纳推理
(4)局限性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这就需要运用归纳推理的其他形式。(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能证明这些问题吗?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5.不完全归纳推理
(1)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必要性
①完全归纳推理的局限性,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②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
1+2+3+...+100=
1+100=101
2+99=101
50+51=101
……
1+2+3+...+100=5050
从1到n的自然数之和:Sn = n * (n+1) / 2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5.不完全归纳推理
(2)含义:它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威海的天鹅
瑞士的天鹅
美国的天鹅
巴西的天鹅
天鹅是白色的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5.不完全归纳推理
(3)不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
不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如下: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S3是(或不是)P ……
Sn 是(或不是)P
(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
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
例如:金导电,
银导电,
铜导电,
铁导电,
锡导电,
金、银、铜、铁、锡都是金属,
未遇一种金属不导电,
所以,金属导电。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
含义 根据事物情况多次重复, 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 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 (经验归纳、使用方便) 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因果关系归纳、科学分析)
特点 一旦发现相反情况,这种推理的结论就会被推翻。 (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因为它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要高。科学归纳推理虽然以科学分析为主要依据,但仍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案例 观察到的天鹅S1是白的, 观察到的天鹅S2是白的, 观察到的天鹅S3是白的, …… (观察到的天鹅Sn是白的) 所以,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金受热后体积膨胀,银受热后体积膨胀,
铜受热后体积膨胀,铁受热后体积膨胀,
因为金属受热后分子的凝聚力减弱,分子运动加速,
分子彼此距离加大,从而导致膨胀。
而金、银、铜、铁都是金属,
所以,所有金属受热后体积都膨胀。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4)两种不完全归纳推理
5.不完全归纳推理
①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也就是说,它的结论是不可靠的。也就是说,它的结论是不可靠的。未遇反例,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重要推理依据;但未遇反例并不等于不存在反例,一旦发现反例,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就被推翻了。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5.不完全归纳推理
②逻辑错误: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5)局限性: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5.不完全归纳推理
(6)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意义
②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
①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1)头伏萝卜末伏菜,中伏荞麦熟得快。
(2)涝了伏头旱伏尾。
(3)小暑风不动,霜冻来得迟。
(4)星星密,雨滴滴;星星稀,好天气。
(5)夏至利东风,半月水来冲。
(6)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7)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8)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9)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10)蚂蚁垒窝要下雨。
(11)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12)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20世纪初生物学家密卡尔逊发现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西欧的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但美国西海岸却没这种蚯蚓。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经分析认为: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洋过海这种分布说明欧美两块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为两个洲。他把这一结论写进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中作为他的“大陆漂移说”的重要证据之一。
花生仁是否都有花生衣包着?甲将一筐花生一一剥开查看。乙只拣了几个样品,有大的、小的,已经成熟的、尚未成熟的,一仁的、多仁的,不过剥了一把花生,就得出结论:花生仁的确都有花生衣包着。
你怎么看甲与乙的做法?遇到类似“花生仁是否都有花生衣包着”的问题,你怎么解决?
探究与分享
探究解析
就第一个问题来看,乙的做法更好一点。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有限,面对数量较大甚至是无数的对象,人们只能采取简单枚举的不完全归纳方式获取一般性的结论。
遇到类似“花生仁是否都有花生衣包着”的问题,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有限,我们不可能把所有花生一一剥开查看,我们只能采取简单枚举的不完全归纳方式获取一般性的结论。
完全归纳推理VS不完全归纳推理
归纳总结
项 目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 别 考察对象的 范围 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结论与前提的关系 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断定的范围
结论的可靠性 只要前提为真,推理结构正确,完全归纳推理必然推出真结论,是必然推理。 或然推理,即便前提都为真,结论也未必真
联 系 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1.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
① 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不能有一个虚假的)
② 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
第一,考察和列举的对象越多,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为考察的对象越多,遗漏反例的可能性越小。
第二,考察的范围越广,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为考察范围越广,遗漏反例的可能性就越小。
第三,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3.因果联系的含义和方法
(1)含义: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有它产生或消失的原因,任何原因都必然造成一定结果。如果某个现象的产生和消失,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产生,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存在因果联系。引起另一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原因,被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联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
(2)方法: 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3.因果联系的含义和方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1)求同法
求同法的特点是“异中求同”。其公式如下:
(1) A、B、C
现象a
(2) A、D、E
现象a
(3) A、F、G
现象a
共同因素A
现象a
因果联系
汽车品牌 调查项目
里程公里 保养记录 驾驶习惯 汽油 发动机故障
大众 2万 1次 好 1月10日在甲加油站加注97号汽油 汽车发动机出现故障
丰田 3万 2次 良
哈弗 4万 4次 优
长安 5万 5次 好
1月10日在甲加油站加注97号汽油
发动机故障
因果联系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探究与分享
英国一家农场曾有近10万只鸡和鸭,由于吃了发霉的花生而患病死去。用这种饲料喂养的羊、猫、鸽子等,也先后患病死去。
有人在实验室里观察白鼠吃了发霉花生后的反应,结果,白鼠患了肝病。
科学家发现,发霉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
他们推断:黄曲霉素是致病物质。
科学家的推断用的是归纳推理,其结论的可靠程度如何?
“发霉的花生”
因果联系
“动物患病”
材料中科学家用的归纳推理不限于简单的经验总结。还有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它虽然仍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但它比简单枚举的归纳方法所得到的结论,其可靠程度要高得多。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3.因果联系的含义和方法
(2)求异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1) A、B、C
现象a
(2) B、C
不出现现象a
因素A
现象a
因果联系
一百多年前,一艘远洋帆船载着五个中国人和几个外国人由中国开往欧洲。途中,除五个中国人外,全病得奄奄一息。经诊断,都患有坏血病。同乘一只船,同样是人,一样是风餐露宿,受苦挨饿,漂洋过海,为什么中国人和外国人却判若异类呢?原来这五个中国人都有喝茶的嗜好,而外国人却没有。于是得出结论:喝茶是这五位中国人不得坏血病的原因。
“求异法“的特点是”同中求异“其公式如下: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3.因果联系的含义和方法
共变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求量的变化)
场合 先行情况 被考察的现象
1. A1、B 、C、D a1
2. A2、B 、C、D a2
3. A3、B 、C、D a3
…… ……
“共变法”的公式如下:
因素A
现象a
因果联系
24摄氏度
0米
1000米
2000米
3000米
30摄氏度
18摄氏度
所以,在同一地区,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且高度每差1000米,温度相差约6度

通常情况下,对一个物体加热,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温度不断升高,物体的体积会不断膨胀。由此,人们得出结论:物体受热与物体体积膨胀有因果联系。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造了体温计、气压表等。
这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何特点?
探究与分享
探究解析:
体温计、气压表等是根据如下原理制成的:在其他相关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一现象就是另一现象的原因。这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是共变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求量的变化”。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3.因果联系的含义和方法
4.求同求异并用法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正面场合),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求同),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负面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求同),那么,这个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B、C、D a
2. A、E、F、G a
3 A、H、I、J a
……
Ⅰ. -、 B、C、F -
Ⅱ. - 、D、E、H -
Ⅲ. -、 G 、I 、J -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召唤着海外赤子。钱学森、赵忠尧、彭桓武等一批科学家,毅然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人民当家作主的祖国。当彭桓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时,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
中国又被自己人卡脖子!25万华人精英进入美国硅谷,其中清北学霸就有2万。留恋美国优厚的待遇,优越的科研条件。留在美国。
爱国精神A
回国a
因果联系
“既求同又求异”其公式如下:
求同
求同
求异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3.因果联系的含义和方法
剩余法
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剩余法”公式如下:
A、B、C、D——a、b、c、d
B——b
C——c
D——d
所以,A——a
该公式显示:相关情况A、B、C、D是被研究现象a、b、C、d的,且B、C、D分是b、c、d的原因。那么,A是a的原因。
居里夫人在对沥青铀矿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它所放出的射线比纯铀放出的要强得多,纯铀不足以说明这种复杂现象,还有一个剩余部分,这剩余部分必然还有另外的原因(这原因必然存在于沥青铀矿中)。据此,她再次反复研究,后来果然发现在沥青铀矿中还有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镭。
①某著名科学家去世后,人们发现他的大脑相对于整个身体来说显得较小,但是他的大脑有许多不常见的皱褶,这导致他的大脑外皮层比常人大得多。在其他几个天才人物去世后,发现的情况也是如此。因此,脑皮层的量大是人类中出现天才的原因。
②你在真空中、水中、任何缺乏空气的容器中,加热某个易燃物体,都不会出现燃烧现象。而在有空气的情况下加热易燃物体,燃烧现象发生了。因此,在空气中加热是造成可燃物燃烧的原因。
③氩气是怎样被发现的?据科学史记载,有两位化学家从各种化合物中分析氮元素,测得纯氮在相同体积时都重2.3012克,而空气中相同体积的氮却重2.3034克。空气中的氮为什么比纯氮重0.0022克?于是他们推论,空气中的氮里面还有一种与氮元素相混合的未知元素。这个0.0022克就是它的重量。经反复实验,果然在空气中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氩。
④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注意到,得脚气病的往往是富人,穷人患此病的很少。他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后发现,穷人的劳作、生活等情况各有差别,但穷人的食物中多米糠、麸皮;富人的生活情况也各有差别,但富人吃的精米、白面都把糠、麸皮去掉了。于是,他试着用米糠和麦麸治疗脚气病,果然有效。
⑤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一致。随着太阳黑子数目的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降低。因此,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
分析下列各段文字各包含了哪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归纳推理
求同法
剩余法
求异法
求同求异法并用法
共变法
易混易错辨析
1.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整理加工,得到一些一般性知识。
解析: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整理加工,得到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
X
2.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
解析: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
3.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无法得出一般性结论。
解析: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X
X
解析: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4.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都是完全归纳推理。
X
5.提高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解析: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X
6.求异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解析:求同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7.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
解析: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
X
X
解析: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8.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其他因素也变化,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X
课堂小结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归纳推理的含义
归纳推理的方法
归纳推理的前提、含义
归纳推理的类型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必要性、含义、特征
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
因果联系的含义
求同法的含义、方法和特征
完全归纳推理的推理结构
局限性
含义、特征
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推理结构
必要性、意义
因果联系的方法
求异法的含义、方法和特征
共变法的含义、方法和特征
两种不完全归纳推理
了解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的含义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