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一、单选题1.1956年9月15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南侧的全国政协礼堂召开,是一次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关于党的八大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正确分析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④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果,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党和国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科学制度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 ④它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完成了理论创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实力与日俱增。这主要说明( )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②任何国家都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1956年1月21日,上海市党、政、军领导和文艺、科技、高教、新闻、宗教、工商、工人、农民、少数民族、烈军属、归国华侨等社会各界代表,约10万人在蒙蒙细雨中出席了在人民广场举行的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②“一化三改”的核心是变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私有制③能够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这一伟大革命是历史的必然④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要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让改革开放的列车在新时代飞驰不息。之所以持续推动改革开放,是因为( )①我国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④改革开放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某校高一(l)班学生围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展开研究性学习,获取以下结论( )①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工具的私有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③奴隶社会的奴隶除了人身自由之外一无所有④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观点正确的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代诗人罗隐的这首《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对封建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这反映了( )①广大劳动人民的成果被地主通过收租等形式所获取②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并控制农民的人身自由③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④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是造成农民生活贫困的根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下列选项符合《共产党宣言》这一论断的有( )①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②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③表明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④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提出了以组织生产、普遍劳动为基础的公有制和平等的原则,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④找到了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际上就是运用从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过的赎买政策,它不是国家用一笔钱或者发行公债来购买资本家的私有财产,也不是用突然的方法,而是逐步地进行,延长改造的时间,比如讲十五年吧,在这中间由工人替工商业者生产一部分利润。”从中可以看出(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完全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的②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质就是和平赎买政策③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有科学理论指导的④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1.20世纪初,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苦苦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但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性质。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 )①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②属于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③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④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某校高一(1)班的几位同学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提出以下的观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当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改变③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构想的具体举措④社会主义改造是为我国实现工业化开辟正确道路的必然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长征一号”作为中国研制的第一代第一型运载火箭,拉开了中国进军太空的序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空间大国。该成就取得的原因可能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②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③中共八大开启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改变国家面貌创造了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先生满怀热情地赞扬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该预言的科学依据是(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④五四运动的开展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在中华民族跌入黑暗深渊、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犹如划破沉沉夜霾的凌厉闪电。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历史伟业。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②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③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④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主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4年9月13日,“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位于河南南阳方城县的八里桥遗址发现有大型夯土基址,冶铜、祭祀坑等重要遗存,其文化面貌与夏代晚期都城二里头遗址高度一致,是夏王朝南方重要的核心聚落,彰显出八里桥遗址较高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地位。这些考古新进展印证了( )①当时的生产资料由氏族部落成员共同拥有②当时的奴隶主能组织一定规模的生产协作③生产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迈入文明时代④社会生产力发展得益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壮丽的日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指明了未来世界的必然走向,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并推动人类社会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变革。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从实践角度看,是因为( )①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②科学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为理论基石③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④二战后,社会主义成功实现了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强调说:“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必然产生两极分化,工人与农民将重新回到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中去。”此外,他认为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他意在说明( )①解放农村生产力已成为当前迫切任务②调整生产关系,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③要推进农业互助生产,要对农业进行改造④农业合作化要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开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1953年9月,毛泽东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代表讲话时指出:“需要继续在资本家中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此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一部分眼光远大的、愿意和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靠近的、先进的资本家,以便经过他们去说服大部分资本家。”毛泽东关于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改造的判断依据是( )①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的就是“剥夺剥夺者”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历史必然性③资产阶级在过渡时期具有爱国性和剥削性的双重特点④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其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30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民主革命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③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最终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④革命性质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个全局性、根本性的伟大转折集中表现在(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②决定重点推进城市改革,实现改革重点从农村向城市转变③成功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④彻底结束了国内阶级斗争并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间里,东莞从一个地区生产总值仅6亿元的农业县,发展成经济总量2021年达10855.35亿元的现代制造业名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巨变的生动缩影。某学习小组的4位同学以改革开放为主题进行了综合探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①甲: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②乙: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丙: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人民同步富裕的关键一招④丁: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②集中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④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动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5.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取得了众多成就:经济稳步增长、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碳中和目标稳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等。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国( )①坚定理论自信,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②坚定道路自信,坚持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③坚定文化自信,高度认同本国自身文化价值④坚定制度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6.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这决定了科学社会主义能够( )①预见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发现资本主义的弊端并畅想未来理想社会的样貌③找到无产阶级这个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④为各国规划出携手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路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7.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内,是距今5800年至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认为,凌家滩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为研究五千年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这一时期( )①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已迈入文明时代,人们能够使用文字记录生活③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④石器工具已应用于畜牧业和农业,人类实现了定居生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8.在古罗马,到处都有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奴隶被称之为“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为了取乐,建造巨大的角斗场,强迫奴隶成对角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迫使奴隶一再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也动摇了奴隶主的残暴统治,加速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材料启示我们,在奴隶社会( )①奴隶制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障碍②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③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④社会主要矛盾的激化能催生新的生产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9.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体现。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有( )①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土地②地主阶级的特权与封建等级制度紧密相连③地主阶级不完全地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④劳动产品全部归地主阶级所有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30.1516年托马斯·莫尔撰写的《乌托邦》,描写了在一个小岛上实行财产公有制、集体劳动、人人平等、按需分配等,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乌托邦”意指子虚乌有的地方,虽然并不存在,但这一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一思想(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②激发了人们对更加公正、平等社会的向往和追求③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④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主观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材料二“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西游记》第78回材料描绘了哪种社会形态?简要分析其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产党的一百多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多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多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多年。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获得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喜有忧,“喜”主要表现为50—70年代的黄金发展时期和90年代的新经济时期,“忧”主要体现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滞胀危机和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从西方主要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未来趋势来看,资本主义制度已然“体质衰退”且“造血功能不足”,突出表现为集团内部矛盾日益激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以私有制为内核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维护资本家的利益,资源的配置是以资本追求最大剩余价值为导向,所有资源向资本家集中。尽管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孕育爆发,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及其所存在的系统性危机。结合材料,运用知识,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谷。美国学者弗西斯·福山曾发表标《历史的终结》一文,认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共产主义运动的终结,所有国家的历史发展只有一条可走的路: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山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客观事实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相识,分析说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并不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终结,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历史进化的终点”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D D C B A B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D A C C D C D C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A A D A B B D B C31.材料描绘的是封建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经济上: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政治上: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思想上: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32.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提供了行动指南。②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在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中成为了主心骨,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领导作用。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3.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也就是说,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4.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演进。②西方自由民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呈现,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所以,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③虽然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曲折,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可逆转,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所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遇到的曲折,并不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终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