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9.1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复习旧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世界观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前提);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量变→质变→新量变→新质变……)方法论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反对急于求成);②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反对优柔寡断)。③当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不变时,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得中”)(防止“过”和“不及”)。1.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1)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量的变化(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A事物仍是A事物)质变:质的变化(根本的、显著的变化;A事物变为B事物)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 还是超出度的范围。1.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没有量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没有量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量变只有达到一定范围和程度才会发生质变的。发展总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是不能说质变就是发展,只有向上的、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倒退的质变不是发展。量变的两种形式(可以起质变):①事物在数量、大小、程度和规模等方面发生变化。②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的变化。误区探究01量变是不是必然引起质变?02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质变等于发展吗?03只有数量的增减才能引起质变量变 质变区别 性质 数量增减、场所变更 性质变化特点 渐进性、连续性(静止状态) 飞跃性、间断性(运动状态)结果 性质没变,一事物仍是该事物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根本区别 在度的范围之内 超出度的范围联系 ①量变与质变是统一的,二者统一于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之中。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质变→新量变) 【知识整合】量变与质变1、什么是质?什么是量?2、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是什么?4、什么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5、事物发展中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关系?6、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是什么?结合书本p80-p.82,自主预习以下内容①含义:②意义 (第4课)为了区别人和动物,就必须认识人的质的规定性和动物的区别。人能思维、会说话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就是人的质的规定性。根本性质1.质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回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认识事物的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①含义: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②量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例如:事物的大小,质量的多少,运动的快慢,温度的高低,以及分子中原子数量的多少和排列组合方式,都是事物量的规定性。③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载体不能认为“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认识事物的量,是对该事物的认识深化和精确化。2.量(区分相同事物的依据)1、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下列关于“质与量”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量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②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③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量的增减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④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课堂练习质 量含义与事物的关系(作用)联系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区别不同事物的依据)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①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②量总是一定事物(载体)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①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②质和量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定性。③质、量都离不开特定的事物。“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区分相同事物的依据)知识小结1: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P81探究与分享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 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从质和量的角度,谈谈日积月累地践行正确的价值观与成就人生精彩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①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人的正确的价值观的养成也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有正确的行为,进而造就精彩的人生。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正是因为有了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的量的积累,人生之路才可能发生质的变化,成就精彩人生。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要求量变 质变含义辩证关系 要求 意义 即量的变化。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所发生的的变化;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质变→新量变)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即质的变化。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变化指向 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 根本性质的变化变化状态 渐进性、连续性(静止状态) 飞跃性、间断性(运动状态)变化结果 性质没变,一事物仍是该事物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根本区别 在度的范围之内 超出度的范围合作探究有个人十分饥饿,走到一个店子里买煎饼吃,吃完了六个半,就觉得饱了。于是这人非常后悔,给自己打了几个耳光,说:"我这时候饱了,是由于吃了这半个饼的缘故。这样看来,前面六个饼是白吃了。如果早知这半个饼就能吃饱,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啊!"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他割裂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①连续性:②间断性:1.连续性、渐进性和间断性、飞跃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量变)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质变)间断性实质: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2)联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 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 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误区: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是飞跃性和间断性的统一.小学中学大学量变连续性渐进性连续性渐进性量变量变质变质变间断性飞跃性连续性、渐进性间断性飞跃性七八九高一高二高三间断性飞跃性质变量变看下图思考:事物发展中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知识整合】连续性、渐进性与间断性、飞跃性的区别与联系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飞跃性区别 含义表现联系 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量变)。在现实中出现了新事物(质变)。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①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②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2.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是什么?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生物学中的“激变论”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否认质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庸俗进化论”,就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激变论庸俗进化论原理(主要内容)①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和质变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④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归纳总结方法论① 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②遵循适度原则质量互变规律原理及方法论意义(2024·北京·高考真题)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自发守护石峡关长城,传承长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他们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外延上是一致的B.“石峡关长城”和“长城”是属种关系C.“接续努力、久久为功”,说明要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D.“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此处的“带动”关系为对称关系CA: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种属关系,“长城”的外延小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的外延,A错误。B:属种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石峡关长城”和“长城”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B错误。C:“接续努力、久久为功”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求人们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C正确。D:对称关系指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也有这种关系,“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这里的“带动”关系不是对称关系,D错误。考向一 质量互变规律典例1 (2023·重庆高考)1956年,科学家首次提出“用机器模拟人工智能”。经过几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但人脑是一个集知情于一体的通用智能系统。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意识的反复性决定了实践的曲折性B.体现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彻底消失C.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D.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CA:实践的曲折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A错误。B:认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客观的,不会消失,B错误。C:科学家首次提出“用机器模拟人工智能”经过几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C正确。D: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D错误。易错点 误认为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2020·山东)从“能吃饱肚子”,到“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然后是“干活挑着金扁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 )A.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B.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D.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DD:“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D符合题意。A:材料未涉及经济基础的变化,也未涉及上层建筑的变化,A错误。B:说法错误,应该是事物发展应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B排除。C:材料强调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受社会存在变化的制约,而不是强调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C错误。1.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会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提示: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表明事物发展停止。( )提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提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所有的量变都必然会引起质变。4.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 )提示:事物的发展既有量的渐进,也有质的飞跃。5.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趋势。( )提示: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易错易混】1.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思维状况既有上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影子”,又向下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趋近。例如,学前儿童的思维继承着婴儿动作思维的特点,但形象思维也开始发展起来。这表明( )①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突变的过程 ③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存在前后相继的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2.(2024·北京·高考真题)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自发守护石峡关长城,传承长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他们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外延上是一致的B.“石峡关长城”和“长城”是属种关系C.“接续努力、久久为功”,说明要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D.“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此处的“带动”关系为对称关系C【解析】A:“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种属关系,“长城”的外延小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的外延,,A错误。B:属种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石峡关长城”和“长城”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B错误。C:“接续努力、久久为功”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求人们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C正确。D:对称关系指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也有这种关系,“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不是对称关系,D错误。【直击高考】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 )①“未病”是质变,“已病”是量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量变实现②“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要防微杜渐③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渐进性的统一,要防病于未然④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解析】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①错误;②④:中医强调“治未病”就是要防病于未然,即要防微杜渐,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②④正确;③: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③错误。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遵循质量互变规律1、质的含义及意义2、量的含义及其规定性3、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1、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2、连续性、渐进性与间断性、飞跃性的关系3、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