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课件(28张)-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课件(28张)-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9.1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复习旧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
世界观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前提);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量变→质变→新量变→新质变……)
方法论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反对急于求成);
②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
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反对优柔寡断)。
③当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不变时,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得中”)
(防止“过”和“不及”)。
1.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
(1)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量变:量的变化(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A事物仍是A事物)
质变:质的变化(根本的、显著的变化;A事物变为B事物)
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 还是超出度的范围。
1.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没有量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没有量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量变只有达到一定范围和程度才会发生质变的。
发展总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是不能说质变就是发展,只有向上的、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倒退的质变不是发展。
量变的两种形式(可以起质变):
①事物在数量、大小、程度和规模等方面发生变化。
②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的变化。
误区探究
01
量变是不是必然引起质变?
02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质变等于发展吗?
03
只有数量的增减才能引起质变
量变 质变
区别 性质 数量增减、场所变更 性质变化
特点 渐进性、连续性(静止状态) 飞跃性、间断性(运动状态)
结果 性质没变,一事物仍是该事物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根本区别 在度的范围之内 超出度的范围
联系 ①量变与质变是统一的,二者统一于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之中。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质变→新量变) 【知识整合】量变与质变
1、什么是质?什么是量?
2、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是什么?
4、什么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
5、事物发展中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关系?
6、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是什么?
结合书本p80-p.82,自主预习以下内容
①含义:
②意义  
(第4课)为了区别人和动物,就必须认识人的质的规定性和动物的区别。人能思维、会说话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就是人的质的规定性。
根本性质
1.质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矛盾的特殊性决定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回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
认识事物的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①含义: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②量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例如:事物的大小,质量的多少,运动的快慢,温度的高低,以及分子中原子数量的多少和排列组合方式,都是事物量的规定性。
③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载体
不能认为“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认识事物的量,是对该事物的认识深化和精确化。
2.量(区分相同事物的依据)
1、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下列关于“质与量”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量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②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③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量的增减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④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练习
质 量
含义
与事物的关系(作用)
联系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
并区别于他事物的
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
(区别不同事物的依据)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①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
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②量总是一定事物(载体)的量,
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
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①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②质和量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定性。
③质、量都离不开特定的事物。“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区分相同事物的依据)
知识小结1: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P81探究与分享
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 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从质和量的角度,谈谈日积月累地践行
正确的价值观与成就人生精彩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①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人的正确的价值观的养成也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有正确的行为,进而造就精彩的人生。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正是因为有了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的量的积累,人生之路才可能发生质的变化,成就精彩人生。
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要求
量变 质变
含义
辩证关系 要求 意义 即量的变化。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所发生的的变化;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质变→新量变)
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
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即质的变化。
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变化指向 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 根本性质的变化
变化状态 渐进性、连续性(静止状态) 飞跃性、间断性(运动状态)
变化结果 性质没变,一事物仍是该事物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根本区别 在度的范围之内 超出度的范围
合作探究
有个人十分饥饿,走到一个店子里买煎饼吃,吃完了六个半,就觉得饱了。于是这人非常后悔,给自己打了几个耳光,说:"我这时候饱了,是由于吃了这半个饼的缘故。这样看来,前面六个饼是白吃了。如果早知这半个饼就能吃饱,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啊!"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他割裂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
①连续性:
②间断性:
1.连续性、渐进性和间断性、飞跃性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量变)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
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质变)
间断性实质: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
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2)联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
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
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误区: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是飞跃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小学
中学
大学
量变
连续性
渐进性
连续性
渐进性
量变
量变
质变
质变
间断性
飞跃性
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
飞跃性









间断性
飞跃性
质变
量变
看下图思考:事物发展中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知识整合】连续性、渐进性与间断性、飞跃性的区别与联系
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飞跃性
区别 含义
表现
联系 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
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量变)。
在现实中出现了新事物(质变)。
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
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①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②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2.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是什么?
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生物学中的“激变论”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
否认质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庸俗进化论”,就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
激变论
庸俗进化论
原理(主要内容)
①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和质变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④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归纳总结
方法论
① 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②遵循适度原则
质量互变规律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2024·北京·高考真题)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自发守护石峡关长城,传承长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他们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外延上是一致的
B.“石峡关长城”和“长城”是属种关系
C.“接续努力、久久为功”,说明要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
D.“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此处的“带动”关系为对称关系
C
A: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种属关系,“长城”的外延小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的外延,A错误。
B:属种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石峡关长城”和“长城”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B错误。
C:“接续努力、久久为功”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求人们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C正确。
D:对称关系指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也有这种关系,“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这里的“带动”关系不是对称关系,D错误。
考向一 质量互变规律
典例1 (2023·重庆高考)1956年,科学家首次提出“用机器模拟人工智能”。经过几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但人脑是一个集知情于一体的通用智能系统。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意识的反复性决定了实践的曲折性
B.体现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彻底消失
C.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D.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
C
A:实践的曲折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A错误。
B:认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客观的,不会消失,B错误。
C:科学家首次提出“用机器模拟人工智能”经过几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
超越人类,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C正确。
D: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D错误。
易错点 误认为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2020·山东)从“能吃饱肚子”,到“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然后是“干活挑着金扁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 )
A.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B.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D.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
D
D:“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D符合题意。A:材料未涉及经济基础的变化,也未涉及上层建筑的变化,A错误。B:说法错误,应该是事物发展应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B排除。C:材料强调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受社会存在变化的制约,而不是强调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C错误。
1.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会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
提示: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表明事物发展停止。(  )
提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
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
提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所有的量变都必然会引起质变。
4.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  )
提示:事物的发展既有量的渐进,也有质的飞跃。
5.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趋势。(  )
提示: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易错易混】
1.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思维状况既有上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影子”,又向下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趋近。例如,学前儿童的思维继承着婴儿动作思维的特点,但形象思维也开始发展起来。这表明( )
①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突变的过程 
③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存在前后相继的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2.(2024·北京·高考真题)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自发守护石峡关长城,传承长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他们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外延上是一致的
B.“石峡关长城”和“长城”是属种关系
C.“接续努力、久久为功”,说明要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
D.“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此处的“带动”关系为对称关系
C
【解析】A:“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种属关系,“长城”的外延小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的外延,,A错误。
B:属种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石峡关长城”和“长城”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B错误。
C:“接续努力、久久为功”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求人们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C正确。
D:对称关系指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也有这种关系,“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不是对称关系,D错误。
【直击高考】
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  )
①“未病”是质变,“已病”是量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量变实现
②“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要防微杜渐
③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渐进性的统一,要防病于未然
④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
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①错误;
②④:中医强调“治未病”就是要防病于未然,即要防微杜渐,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②④正确;
③: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③错误。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1、质的含义及意义
2、量的含义及其规定性
3、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
1、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
2、连续性、渐进性与间断性、飞跃性的关系
3、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