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31张)-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31张)-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知识结构
总论
分论
运用
对思维、逻辑思维与科学思维的概括性介绍,也是全书的逻辑起点
主要阐述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主要阐述辩证思维的方法
主要阐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
1.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2.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3.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第十二课
第十三课
第十一课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
要善于联想、学会迁移、发挥想象
学会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把握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关系
要立足现实、用超前思维规划美好未来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1框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学习目标】
1.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把握创新思维的产生条件。
2.通过学习,理解创新思维的特征,明确创新思维的“新”的体现,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创新思维的可能性和含义?
2.创新思维的条件/客观基础(重点)
3.创新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的关系?
4.创新思维的特征?(难点)
5.创新思维的“新”的表现及评价标准?(重点)
自主学习
2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96—98,找出相关内容,并划出来。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一个画家画画时常常找不到橡皮,便想如果将橡皮和铅笔连在一起,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于是他发明了带橡皮的铅笔,并申请了专利。
一位瓜农在西瓜长到八成熟时将写有“吉祥如意”的纸剪成“空心”字贴在瓜上,通过阳光照射,西瓜便“长”出文字来,结果引来一批瓜商抢购。
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乐于思考这些问题,就能够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日积月累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在升旗仪式中,常发生升旗速度与奏唱国歌不同步的情况。一位中学生想:如果按照国歌的节奏在旗绳上划定一些间隔,再在各个间隔上填入与歌词相对应的数字,升旗时一边拉绳,一边看旗绳上的数字,就可以做到升旗速度与奏唱国歌同步了。
思考:这位同学的想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课本案例探究
这位中学生在升旗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属于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含义

1.创新思维的含义?
2.创新思维的条件(客观基础)
3.创新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的关系?
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常规救人
让人脱离水
得救
司马光救人
让水脱离人
得救
创新思维
【习语】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习近平
(创新思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1、创新思维的含义
材料1:唐代画家戴嵩的名作《斗牛图》被很多人喜爱,却被一牧童发现了问题:牛打架时尾巴是夹在后腿中的,而不可能像这幅画中一样,尾巴高高翘起。
材料2: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以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考:以上两个材料分别说明创新思维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①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失去实践基础,思维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
②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
2.创新思维的产生条件(客观基础):P97-1 背
创新思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任何创新思维都不能凭空产生。
(1)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失去实践基础,思维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
注意:实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源泉、动力和检验标准,
而创新思维的结果往往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莱特兄弟通过观察鸟类(尤其是鹰)的飞行方式,理解了升力与阻力的平衡原理,以及如何通过翅膀形状控制飞行姿态。这一自然启发为后续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2)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辩证否定观:继承→肯定;破旧→否定)例如:(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毛、邓、三、科、习)
2.创新思维的产生条件(客观基础):P97-1
例如:17世纪英国的伟大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当被问及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绩时,他说:“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虽然这只是一句谦虚的话,但是仔细想想,如果没有伽利略的夜观星辰,如果没有第谷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天体定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就麻烦了许多。
2.创新思维的产生条件(客观基础):P97-1 背
创新思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任何创新思维都不能凭空产生。
(1)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失去实践基础,思维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注意:实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源泉、动力和检验标准,
而创新思维的结果往往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例:唐代画家戴嵩的名作《斗牛图》被很多人喜爱,却被一牧童发现了问题。牛打架时尾巴是夹在后腿中的,而不可能像这幅画中一样,尾巴高高翘起。
(2)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辩证否定观:继承→肯定;破旧→否定)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2.创新思维的产生条件(客观基础):P97-1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3.创新思维与其它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创新思维
逻辑思维活动
如演绎推理等
既有
非逻辑思维活动
如想象、灵感等
也有
常规的思维方法
如正向思维方法
既要运用
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方法
也要运用
创新思维建立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基础之上,是对各种科学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
注意:创新思维不是单一的思维方式,而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
3.创新思维与其它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1)创新思维中既有逻辑思维(演绎、归纳、类比推理等)活动,也有想象(灵感)等非逻辑思维的活动;
(2)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正向思维)方法,也要运用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方法等。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注意:创新思维不是单一的思维方式,而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是就思维的功能而言,而非结构要素。
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常规思维与非常规思维的辩证统一。
创新思维的特征

1.创新思维的特征?
2.创新思维的“新”的表现及评价标准?
蔡伦发现,人们用于书写的材料都有缺陷:竹木简太笨重;丝帛太贵;丝绵纸以蚕茧为原料,难以大量生产;麻纸质地粗劣,不利于书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以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为原料,经过精心制作,终于造出质量较高又适合书写的纸张。
从创新思维角度看,蔡伦造纸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提示:从创新思维角度看,蔡伦造纸的思路具有多向性。
蔡伦从不同角度思考原有书写材料存在的问题,从重量、成本、产量、质量等不同角度思考各种书写材料的缺陷。
蔡伦从不同的方面、层次、条件等构思和探试,探索用各种材料、不同方法研制新的书写材料。
蔡伦在造纸的过程中不断转换思路,前后探索过树皮、破布、破渔网等多种材料,当某一探索失败时,就会尝试新材料,通过不断转换思路,总结经验,终于改进了造纸工艺。
探究与分享
1.创新思维的特征:背住 P97-2
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角度)
当问题出现之后,思维会从不同的方面、层次、条件等构思多种设想,探试多个答案。(多方面)
当某一思路受阻时,能够很快转向另一个方向。(转向)
(1)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思路新)
例: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
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关键词] 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多关系、多条件
与单向性思维相比,多向性(多向发散和多路聚合)是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
①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非连续、直觉、灵感)
②这种省略或跨越,使创新思维过程中的某些思维活动难以详细描述,以至于在其中起作用的直觉、灵感等思维活动,有时被披上神秘的面纱。
⑵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关键词]灵机一动、顿悟、直觉、灵感
方法新
例:爱迪生要他的助手测量一只灯泡的容积。助手测量了灯泡的直径、高度之后,开始计算。由于灯泡是不规则形状,他在几张纸上写满了数据和算式,还是得不出一个精确的数值。爱迪生取来一杯水注满灯泡,然后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筒,很快就得出那只灯泡容积的数值。
爱迪生的测量方法体现了创新思维的什么特征?
爱迪生一方面跳出了传统测量长宽高计算体积的思路,采用排水法计算灯泡容积,体现了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
1.创新思维的特征:背住 P97-2
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出乎意料地得到解决。 (求异、求新等)
⑶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关键词]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新发明、新发现、新见解、新论证
结果新
例如: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烧了一个洞,身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 “凤尾裙" 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
1.创新思维的特征:背住 P97-2
特征 关键词(侧重点) 体现 思维表现 解题方法
思路具有
多向性
步骤具有
跨越性
结果具有
独特性
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常规、非常规;横纵向、逆向
直觉、顿悟、灵感;
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新颖独到、求异求新
思路新
方法新
结果新
发散思维逆向思维
联想思维
各种
创新思维
三个特征不是孤立的,是紧密联系,它们统一于创新思维的过程中;
三个特征分别体现了创新思维的三个“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
需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再根据创新思维的不同特征的侧重点,整体分析材料。
(注意有些材料可能体现创新思维的多个特征)
归纳提升:创新思维的特征及其关系
新”的表现:
(1)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
(2)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规方法,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因为方法得当而事半功倍;
(3)结果新,凡是创新思维的成果,不论是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的新发明、新发现,还是理论上的新见解、新论证,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2.创新思维的“新”的表现和检验标准:P98-3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检验标准:
创新思维的智慧之“花”,只有经得起实践的反复验证,才能结出实实在在的创新之“果”。
这是创新思维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则的体现
≠突破规律的制约
P98探究与分享
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现在出门不用带钱包,只需要带手机,甚至只带一张脸就可以;外卖、快递非常便利;高铁出行快捷高效,乘坐更加舒适,而且可以在旅途中用网络学习、办公、娱乐,让旅途更加....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探究问题:从创新思维角度看,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新"在哪里
思路新
(突破陈规,另辟蹊径)
移动支付突破了钱包和现金支付的传统思路,引入了手机支付的新思路;网购将互联网与购物消费相结合,突破了传统的消费方式,拓展了消费渠道;高铁克服了老式火车速度慢、不能兼顾速度和安全的缺陷。
方法新
(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
结果新
(新颖独到之处)
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突破了常规方法,使用了互联网、快递物流、数据通信、机械制造等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
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此外,评判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远大的发展前景,仍需坚持实践检验的标准。
从创新思维角度看,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新"在哪里
(1)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创新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2)凡是新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每一次物种的进化,都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其中并没有人类的创新活动。
(3)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创新只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一个主观条件。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易混易错】澄清对“创新”的几个错误认识
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的特征
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的条件
创新思维与其它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创新思维的特征
思路具有多向性
步骤具有跨越性
结果具有独特性
多向性——思路新
跨越性——方法新
独特性——结果新
创新思维的“新”的表现
创新思维的检验标准:实践
课堂小结

【解析】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并非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才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①排除。
②: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这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但没有涉及艺术是否具有真理性,不涉及实现艺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②排除。
③: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人类第一次把奖项颁给人工智能作品;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首次成功拍卖人工智能山水画作。这是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做到方法新与结果新的统一,③正确。
④: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说明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坚持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④正确。
1.(2024·湖北卷)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太空歌剧院》,在数字类别竞赛中夺得头等奖,这是人类第一次把奖项颁给人工智能作品;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未完·待续》卖出110万元,这是全球首次成功拍卖人工智能山水画作。以上事例表明( )
①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推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艺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③人们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做到方法新与结果新的统一
④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坚持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023·重庆·高考真题)聚焦社会关注,回应群众关切。为推行“综合查一次”行政执法模式改革。对同一对象开展“一张清单”行政执法模式改革,对同一对象开展“一张清单”,“全科式”联合执法检查。某市开发了“技术+场景”数字化应用平台。该平台覆盖众多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协同执法场景,为破解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提供智能支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一张清单、全科式”执法检查的优势在于可以以偏概全
②“聚焦社会关注,回应群众关切”贯彻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跨部门、跨领域、多头执法体现了数量变化引起质变
④以行政执法模式改革,体现问题导向的创新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一张清单、全科式”执法检查的优势在于可以提升行政执法合力,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治理效能。以偏概全的说法错误,①错误
②: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改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聚焦社会关注,回应群众关切”体现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正确。
③:质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而且跨部门、跨领域、多头执法更多体现的是结构的变化,③排除。
④: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该平台覆盖众多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协同执法场景,为破解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提供智能支撑。以行政执法模式改革,体现问题导向的创新思维,④正确。
C
【解析】C考查推动认识发展。C:材料说明不同的夕阳景色(现象)是由不同的散射作用(本质)形成的,体现了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说明正确认识事物需要把握事物的本质,C正确。
A: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材料反映的是对不同环境下太阳景观的认识,并没有体现联想思维,A不选。
B: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材料分析了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太阳景观产生的原因,这明显不是在抽象和概括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不是在运用形象思维,B不选。
D: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材料反映了不同环境下出现不同太阳景观背后的原因,并没有反映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就不能体现“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D排除。
3. (2023·江苏·高考真题)“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的景象早已深入人心。日出、日落时分,太阳接近地平线,在大气中只有极小尺寸的微尘时会发生瑞利散射,蓝色光被散射到其他位置,剩下的主要是直射的红色光,此时的太阳是红色的。然而在沙尘暴袭来时,人们会看到一种截然不同的夕阳景色——白色的太阳,这是由于浮尘颗粒较大产生无显色效应的米氏散射造成的。材料说明,正确认识事物需要( )
A.运用联想思维 B.运用形象思维
C.把握事物的本质 D.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023·浙江·高考真题)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寻求自我进步的重要方式,人类正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步步走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领导人民破除西方现代化迷信,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结合《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体现类主观题,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分析材料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从辩证思维、肯定与否定、分析与综
合、创新思维等角度来进行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发展,……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可联系辩证思维,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有效信息②:党领导人民破除西方现代化迷信,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可联系创新思维。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参考答案:
①用辩证思维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现代化的普遍性,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西方现代化不做简单肯定和否定,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是对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的灵活运用,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样板。
②用创新思维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党领导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探索,攻坚克难,破旧立新,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