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上学期高三年级9月份考试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单选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76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奠定了物质基础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④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人民的历史,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中国财税博物馆陈列着一张印着“公私合营浙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字样的老股票。这张股票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重大经济变革。这场变革(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②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③创造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④是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在封建制生产方式下,直接生产者一般拥有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并领租或分租地主的一小块土地,在缴纳地租等后建立自己的经济。这是它和奴隶制生产方式最大的区别,也是它优于后者的地方。可见,相比奴隶制,封建制生产关系之所以能促进生产发展,原因在于( )①铁制农具广泛使用,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③农民领租地主的小块土地,不得不超负荷劳作④农民能留下一部分劳动成果,生产积极性提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某校高中生计划开展研学活动,主题为“接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传统教育”。请你帮助选择一条适合的研学路线( )A.①上海中共一大会址--②中华世纪坛--③广州中山纪念堂B.①上海中共一大会址--②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③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C.①长沙橘子洲头--②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③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D.①南京总统府--②北京八达岭长城--③延安革命纪念馆5.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部完整的历史,不是一部割裂的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②只有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④二者在同一革命实践中融为一体,无先后之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坚持“两个结合”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主题②坚持“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产生的根源③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根本遵循④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文化之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1935年底,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提出,人民共和国“并不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工商业,而且还鼓励这些工商业的发展”。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应允许和支持私营工商业在边区经济中得以充分地发展。当时,鼓励发展私营工商业是因为( )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规律,能推动边区经济繁荣③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力军④发展私营工商业为改变社会发展方向奠定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人应是最先进战士②共产党产生于公有制条件下,所以必须保持先进性纯洁性③无产阶级从正义理性原则出发,找到了开展独立运动路径④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以建立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为理想目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①最突出的优势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是完全区别于以往所有现代化模式的全新创造③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④拓宽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马克思在当时未发表的手稿《政治经济学基础》里写道:“在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劳动手段会经历不同的变形,其高潮是机器,或者说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系统。”由此可知( )①资本来到世间并非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②人工智能在本质上是马克思所述“机器系统”的延伸③马克思的所有预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终将变为现实④资本的积累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新发掘出宫殿基址、铸铜作坊遗迹及青铜爵、玉璋等重要遗物。该遗址年代距今约3800~3500年,对应古代文献中的夏代中晚期,被认为是中国早期王朝的都城遗址,是探索早期国家形态的关键遗存。关于该遗址所在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的基本矛盾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主占有奴隶大部分劳动成果③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④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恩格斯指出:“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了,它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之分裂为阶级所炸毁,它被国家代替了。”恩格斯这一论述表明( )①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结果②管理公共事务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动力③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④国家是氏族制度在更大规模上的延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实现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成功结合④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湖心岛码头,停泊着一条小小的游船。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这条小船上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②使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③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④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毛泽东同志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时说,“这仍然是因为他们不去虚心领会过去的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来的”。由此可见,在革命斗争中( )①必须根据中国实际来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斗争策略②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是党战胜敌人的法宝之一③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④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苦探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五百年来,人类追求社会主义的路途上,有鲜花芬芳,也有荆棘密布。一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充满着奋斗和牺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未退却、从未动摇。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下列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④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3小题,共52分,请考生要求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对抗的社会是奴隶社会。在论及奴隶制的产生时,恩格斯指出:“为了能使用奴隶,必须掌握两种东西:第一,奴隶劳动所需要的工具和对象;第二,维持奴隶困苦生活所需的资料。因此,先要在生产上达到一定的阶段,并在分配的不平等上达到一定的程度,奴隶制才会成为可能。要使奴隶劳动成为整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那就还需要生产、贸易和财富积聚有更大的增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在劳动生产率还未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劳动者就没有可以支配的多余时间。没有多余的时间,也就不可能有剩余劳动,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奴隶主、封建贵族、资本家,一句话,任何靠剥削人的剩余劳动而存在的大的所有者阶级都是不可能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明“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材料一 为了实现伟大梦想,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救亡图存之路无不以失败告终,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等强国方案屡屡化为泡影。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岁月奔流激荡,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历史巨变,我们无比坚定,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有步骤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5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展开。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热烈氛围。到1956年,短短三年“三大改造”已经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了。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八大正是依据这一形势,宣布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并且据此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判断,对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作出明确规定。(1)结合材料一,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知识,阐述“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2)结合材料二,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早期的社会主义被称作“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充满了多个失败的案例。这些先行者们虽然怀揣着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但由于忽视了社会实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他们的理想最终都未能实现。◆莫尔的乌托邦思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设想的完美社会跳过了资本主义阶段,试图直接建立一个没有私有财产、商品货币的社会。然而,这种理想化的构想与现实社会脱节,最终只能停留在纸上。◆闵采尔和康帕内拉的空想社会主义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小生产落后观念。他们的设想虽然包含了一些共产主义的元素,但由于脱离实际,同样未能成功实现。◆晚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尽管他们的思想更为成熟,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更为深刻,但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社会仍然过于完美和具体,以至于难以实现。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以失败告终。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C B A D A B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B B B B D17.(1)生产力的发展,是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在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人们只能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到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出现剩余产品,这就使剥削和阶级的产生都有了可能。(2)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分配不公所相应的私有制,是奴隶劳动得以产生的直接条件。随着生产力的继续提高、社会分工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私有制也逐步形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使阶级的产生由可能变为现实。18.(1)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的伟大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2)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使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19.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以失败告终,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设计未来美好社会的蓝图。多是出自“闭门造车”的臆想,与现实社会脱节,忽视了社会实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也就无法形成一个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更加无法真正改造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