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9月份考试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单选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矛盾C.诸侯与士大夫之间的矛盾D.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2.下图漫画《雨中送伞》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 )A.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B.核心是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精髓是解放思想3.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其中,党的基本方略是指(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十四个坚持”D.“十个明确”4.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5.人类文明是伴随着奴隶制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一论断的依据是①文字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跃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②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③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④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密不可分。这充分表明①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保证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超过资本主义④社会主义社会模式多种多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距今已有171年的历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①为资本主义的覆灭奠定了阶级基础②明确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时间界限③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变为科学④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巨大贡献是①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明确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④明确了资产阶级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由之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强大精神力量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正确的理论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制度保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提出要扶真贫、真扶贫、精准扶贫。这体现了党和政府A.坚持创新发展理念B.坚持协调发展理念C.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D.坚持共享发展理念11.“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党的八大的经济方针12.有一场变革,它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此重大历史重件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1952年底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D.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通常概括为(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四项基本原则”C.“一化三改” D.“一五”计划14.下列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是( )A.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5.下列事件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是( )A.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6.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④浦东的开发开放A.②③B.③④C.①② D.①④17.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农场主公开销毁牛奶的场景,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美国经济进入极度繁荣时期B.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极端尖锐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D.美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普遍提高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家的利润大幅度增长,就业率较高,失业率较低,物价上涨较慢,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有了相对改善。这说明(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B.科技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C.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已得到解决D.科技的发展已成为资本家获取利润的源泉19.关于原始社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幸福社会B.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时最长的社会阶段C.原始社会处于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的旧石器时代D.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面对自然无能为力20.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1.以下历史事件中,能作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的是( )A.五四运动B.鸦片战争C.辛亥革命 D.十月革命22.“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是欧洲范围内的革命。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这里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 )A.奴隶制度B.封建制度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23.下列关于奴隶社会的正确认识有( )①在奴隶社会里,奴隶制的显著特点是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②奴隶社会是第一个阶级社会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④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A.依宪执政B.依法执政C.依宪治国 D.中国共产党领导2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理论自信”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④马克思列宁主义A.①②B.①④ C.③④ D.②③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50分,请考生要求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追寻历史人物的踪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人物: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956年1月20日,身为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荣毅仁和盛丕华一起,代表全市私营工商业者向当时上海市副市长曹荻秋提交了上海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申请书。请指出这一年我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15年商办汉口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创立,这是武汉首家由民族资本创办的纺织工厂。因厂址设在武昌,后被称为武昌第一纱厂。1951年武昌第一纱厂实行公私合营,1970年更名为武汉市第六棉纺厂,也就是老武汉人口中的“国棉六厂”。1999年该厂破产,厂区旧址被改建为居民小区,但纱厂的办公楼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完好保留。结合材料,说明建国后武昌第一纱厂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其中经济上的巨大成就有: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现了根本好转;随后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根本任务,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共八大后,开始艰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渐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从1953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1.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7%,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主要原因。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他们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也可以把奴隶作为遗产继承。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材料二 据清代文学作品和史书的描述,地主郝氏,一次待客就用去白银10万两;道光皇帝的御膳房,有金银器皿3000多件,仅皇帝一顿饭的花费,就相当于5000个农民一天的生活费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封建社会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种田的,吃糠;纺织工人没衣裳;建筑工人住窑房。”综合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相关知识,区分奴隶制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异同。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日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大事件?并回答其历史意义。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D A A D A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C C A A B B B D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B C C D D26.①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7.变化:从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薄弱。要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就要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建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经济基础。28.①新中国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三年的经济恢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前提条件。②党正确地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根本任务,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党的八大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理论准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9.(1)不同点:①在奴隶社会,奴隶和生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所有。在封建社会,大部分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农民可以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②在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在封建社会。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处境有一定改善。③在奴隶社会。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能面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2)相同点: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都没有真正的人身自由。尽管农民受剥削的程度比奴隶有所减轻,但他们仍然受着残酷的剥削。30.材料反映的是建国后国家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历史意义: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