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主题②《蜗牛爬爬爬》第1课时 教学设计课题 主题①《轮子真奇妙》 课时 第1课 学科 综合课程 年级 一年级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以蜗牛为核心研究对象,通过校园寻找蜗牛、多维度观察蜗牛(身体构造、外壳螺旋、爬行状态)、设计制作蜗牛画像与 “蜗牛的家”、开展蜗牛爬行实验、访谈请教(请教科学老师)、记录观察日记、成果汇报展示及评价反思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发现蜗牛的身体特征(如触角藏眼睛、针尖大小嘴巴)、外壳螺旋规律(左旋与右旋)、爬行时黏液的特点与作用,关联生活场景寻找类似螺旋图案,掌握 “整体到局部” 的观察方法与规范的观察记录技巧,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喜爱与亲近感、爱护小动物的责任感、小组合作的协作意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猜测 - 验证)、创意表达与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经验关联的迁移思考能力。核心素养目标 价值体认:观察蜗牛,体验探究蜗牛的乐趣,萌发喜爱蜗牛的情感。责任担当:在养蜗牛的过程中,通过给蜗牛喂食、打造蜗牛的家、给蜗牛做清洁等,培养基本的责任感。问题解决:在蜗牛爬行实验中,能进行大胆猜测,并通过查资料或者请教专业教师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创意物化: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能根据其主要特征,结合自己的创意,“轮子真奇妙”活动评价表给蜗牛画像。重点 1.掌握 “整体到局部” 观察法,准确识别蜗牛身体构造及特征,理解蜗牛壳螺旋方向区别。 2.规范完成蜗牛爬行实验,观察描述黏液特点,结合资料解释黏液作用,初步建立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认知。 3.学会整理观察信息,用表格、绘画等形式记录发现,在小组内清晰表达。 难点 蜗牛嘴巴小、眼睛位置特殊, 需借观察技巧或工具突破。 2.对黏液、壳功能易表面描述,需通过 “猜测 — 实验 — 验证” 引导深入思考。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语的小游戏吧!请大家仔细听:“背着小房子,走路慢吞吞,路过留痕迹,触角顶眼睛。” 大家猜到这是什么小动物了吗?没错,谜底就是我们今天的 “小主角”—— 蜗牛! 你们平时见过蜗牛吗?知道它软软的身体里藏着哪些小秘密吗?比如它的眼睛长在哪里、背上的壳有什么特别之处,还有它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留下亮晶晶的痕迹?今天这堂 “蜗牛爬爬爬” 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蜗牛的世界,亲手去观察、去发现,揭开这些有趣的疑问吧! 出示课题。 猜谜语、思考。 通过猜谜语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讲授新课 一、活动准备 同学们,在校园的草丛里、花坛旁、潮湿的墙脚下都可能藏着蜗牛。课间时,去校园的各个角落寻找蜗牛吧!找到蜗牛,可要认真观察蜗牛的样子和形态,看看蜗牛是如何爬行的。任务小清单每位同学带1~2只蜗牛到学校,并把它装进准备好的透明的容器里。二、活动实施 1.观察蜗牛同学们一定认真观察了小蜗牛,它们长什么样?什么时候会躲进蜗牛壳里?蜗牛为什么爬得那么慢?请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自己的小发现吧!学生1:我发现蜗牛长着一对长长的触角。学生2:我用树枝轻轻拨弄它,它会躲进壳里呢。学生3:蜗牛外壳好漂亮,上面还有图案呢。学生4:蜗牛的眼睛藏在触角里。 学生 5:我看到蜗牛爬的时候,身体一拱一拱的! 学生 6:我的蜗牛喜欢趴在容器壁上,一动不动好像在睡觉!(1)找找蜗牛的眼睛和嘴巴 蜗牛的眼睛和嘴巴在哪里呢?同学们好好去找一找,并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蜗牛的眼睛长在触角的顶端,小小的像黑珍珠一样 蜗牛的嘴巴长在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的地方,是个小小的洞小贴士蜗牛是世界上 牙齿最多的动物,它的嘴 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26000多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2)漂亮的蜗牛壳 蜗牛的壳上有一种神奇的图案,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可以从蜗牛壳的中间位置开始,看蜗牛壳上的线是如何旋转的。把自己的发现说给组员听。可以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蜗牛壳的螺旋生长的方向。学生1:我的蜗牛壳是往右绕圈圈的,像小螺旋梯! 学生2:我同桌的蜗牛壳是往左转的,和我的不一样!小贴士蜗牛的壳 上有螺旋图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从蜗牛壳中间向右顺时针旋转的螺线叫右旋,从蜗牛壳中间向左逆时针旋转的螺线叫 左旋。(3)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和蜗牛壳上的图案类似的东西呢?先在家里找一找,还可以到你家附近的社区、公园、商场去找一找。学生1:我见过爷爷花盆里的海螺,壳也是一圈一圈的! 学生2:妈妈的卷发好像蜗牛壳的螺旋! 学生3:蛋糕上的巧克力酱,有时候会挤成一圈一圈的图案。2.给蜗牛画张像蜗牛的壳上有图案,非常漂亮,那我们来给蜗牛画张像,表达我们对它们的喜爱之情吧!要给蜗牛画像,同学们可要抓住蜗牛的主要特征,才能画出漂亮的蜗牛画像哟。(1)蜗牛特征大发现观察蜗牛身体各部分的构成和特征,完成下页的表格。蜗牛身体构成和特征表身体部位主要特征头 一对长长的触角 触角上的眼睛小小的 触角中间的嘴巴小小的身体软软的,有点透明外壳有一圈一圈的螺旋图案;有的往右旋,有的往左旋;颜色不一样(有的是棕色,有的带花纹)(2)给蜗牛画像现在可以拿出一张白纸,把蜗牛画出来;还可以用彩笔或者水彩颜料,给蜗牛穿 上彩色的衣服。3.蜗牛爬爬爬蜗牛爬得慢吞吞的,好长时间才移动很小的一段距离。你若抓起蜗牛,会发现它身后好像留下了什么。在教室里,大家一起来做个蜗牛爬行小实验吧!(1)蜗牛爬行小实验相关准备:1~2只蜗牛;装蜗牛的容器;一片玻璃;小块萝卜或燕麦片。建议你这样做:◆拿出一只蜗牛,放在玻璃上。在玻璃边缘放些食物,观察它如何寻找食物。◆观察蜗牛爬行身后留下了什么。蜗牛爬行身后会留下亮晶晶的黏液,为什么会留下黏液,这些黏液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大胆猜测,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 1:黏液是不是蜗牛的 “小脚印”,这样它就不会迷路啦? 学生 2:可能黏液能让蜗牛爬得更稳,不会滑倒! 学生3:是不是蜗牛觉得黏液滑滑的,爬起来更舒服呀?(2)揭秘神奇的黏液“蜗牛为什么会在爬行时留下黏液,黏液有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来寻找答案,还可以去请教学校里的科学老师。小贴士蜗牛利 用“足腺”分泌黏液,减少摩擦,通过蠕动腹足来移动。方法引导:如何做观察记录 (1)做观察记录最重要的是记录观察对象的典型特征。如做蜗牛的观察记录时,就可以从蜗牛的食物、蜗牛的爬行特点来写。(2)观察记录要写上观察日期,并保存起来。(3)观察记录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整理。通常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事情发生顺序等来组织和整理。欣赏视频:蜗牛的爬行拓展延伸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蜗牛爬行时黏液的作用呢? 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也可以请教学校的科学老师。 2.记录蜗牛观察结果的时候,要写上什么重要信息?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整理记录? 要写上观察日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情发生的顺序整理记录。 想一想 实践活动 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校园寻蜗并观察,布置带蜗入校任务,旨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观察能力,为后续活动开展做准备 通过引导学生多维度观察、交流、实践(如找身体部位、辨壳旋方向、做爬行实验)及记录,激发学生对蜗牛的兴趣,培养观察、表达、探究能力与科学思维 。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借助资料与请教他人),同时传授观察记录的关键要点(记录日期、有序整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信息整理能力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蜗牛的眼睛长在( ) ① 身体上 ② 触角顶端 ③ 外壳上 2.蜗牛爬行时留下的黏液,是由( )分泌出来的 ① 嘴巴 ② 足腺 ③ 眼睛 3.从蜗牛壳中间向右顺时针旋转的螺线,我们叫它( ) ① 左旋 ② 右旋 ③ 螺旋线 4.给蜗牛画像时,下面哪项不是蜗牛的主要特征?( ) ① 长长的触角 ② 软软的身体 ③ 尖尖的耳朵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横线上) 1.蜗牛的嘴巴大小和________差不多,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叫它 “________”。 2.观察蜗牛时,我们可以把蜗牛装进________容器里,这样能清楚地看到它的样子。 3.蜗牛的身体________的,有点透明;它爬的时候,身体会________。 4.做蜗牛爬行实验时,我们可以在玻璃边缘放小块________或燕麦片,观察蜗牛怎么寻找食物。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 1.蜗牛的嘴巴很大,能一口吃掉一片树叶。( ) 2.所有蜗牛壳的螺旋方向都是一样的,都是右旋。( ) 3.记录蜗牛的观察结果时,不用写观察日期,随便记下来就行。( ) 4.蜗牛爬得慢,是因为它要背着重重的壳。( ) 5.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有 26000 多颗牙齿。( ) 做一做 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与技能。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蜗牛的身体构造,知道它的眼睛长在触角顶端、嘴巴是小触角中间的小洞,还学会了观察蜗牛壳的螺旋方向,能分清右旋和左旋,掌握了给蜗牛画像的方法,会抓住它的主要特征来画。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板书 主题②蜗牛爬爬爬 活动准备活动实施 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回顾已讲知识点,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