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5.1文明有礼(27张ppt)+视频素材-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高效课堂精品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5.1文明有礼(27张ppt)+视频素材-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高效课堂精品课件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单元教材解读
第四课
遵守社会规则
4.1 维护秩序靠规则
4.2 遵守规则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6.1 树立法治观念
6.2 学会依法办事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单元目标:本单元以“维护社会秩序”为主题,主要让同学们明确维护社会秩序靠规则,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知道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要学习并践行道德和法律规范,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5.1 文明有礼
5.3 友善待人
5.2 诚实守信
跨越时空的礼让哲学《六尺巷的礼让故事》
新课导入
六尺巷的礼让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六尺巷的启示不仅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德训诫,更是一种构建和谐关系的方法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文明有礼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社会和谐、国家形象的基石。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明有礼”的课堂,探索礼仪背后的深层意义,学习如何用礼貌点亮生活,用尊重温暖人心。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5.1 文明有礼
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1.政治认同:增强对国家倡导的文明风尚的认同,自觉践行文明有礼的要求,为建设文明国家贡献力量。
2.道德修养:理解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增强文明有礼意识,知礼仪、有礼貌、讲文明。
3.健全人格: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4.责任意识:认识到文明有礼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做文明有礼的人。




1.什么是文明有礼?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3.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025年9月3日红毯铺就,礼兵列队。8时25分起,习近平总书记和夫人彭丽媛站在端门外广场,迎接国际贵宾的到来。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普京、金正恩等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活动。
探究:文明有礼的内涵
结合视频,握手礼是社交礼仪的重要方式,请谈谈你对文明有礼的认识?
生活观察
在社会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文明有礼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文明有礼的行为举止给我们带来温暖与感动,融洽了与他人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展示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国家形象。
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
1.什么是文明有礼(文明有礼的含义)?
自觉排队乘车
公交车上主动让座
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
你还能举出哪些文明有礼的典故?这些传统美德,对我们的成长有何重要作用?
文明有礼的“力量”
程门立雪:杨时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一天,他与游酢一起去老师程颐家请教问题。时值隆冬,朔风凛冽。到程颐家时,适逢老师在炉旁闭目养神。他们担心惊扰老师,就在旁边静静等候。程颐觉察后,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但杨时和游酢依然恭敬侍立。这个故事旧指学生恭敬受教,体现了尊师重道的文明传统,比喻对老师的敬重。
温文尔雅:孔子在讲学时,学生子贡问他什么是文明,孔子回答文明就是温文尔雅,待人接物要有礼有节,知书达理。有一天,孔子和学生们路过村庄,看到一位老人在田间劳作,虽年迈但耕作动作优雅、态度温和,孔子便说这就是温文尔雅,即使劳作也能保持文明风度。温文尔雅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他人尊重和喜爱。
探究: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古代有一位书生进京赶考,因路不熟,眼见天色已晚却找不到客栈。忽然见前面有位老人,他催马向前大声问道:“哎!老头,多远才有客栈?”老人转身看了看,心中很是不悦,斥道:“无礼。”书生以为是“五里”,连声谢都没说,便扬鞭策马径直走了。
走了大约五里路,并不见客栈。又往前走了五里路,仍不见客栈踪影。此时书生想:莫非是老头骗我?他自己嘟囔着“五里,十里”,忽然他悟出了什么......
于是骑马回转,找到那位老人,恭敬地道歉:“老人家,请恕小生刚才无礼!请问多远才有客栈?”老人转身微笑:“附近没有客栈,你且去寒舍暂住一宿再赶路吧。”
为什么前后两次问路结果截然不同?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层面】
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探究与分享
结合上述同学的看法,谈谈文明有礼对小区建设的意义?
文明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某社区就建设文明社区向居民征求意见,几位同学发表了以下看法。
在小区内,机动车要低速行驶,不鸣笛。
邻里之间需要以礼相待。
我希望大家自觉把垃圾分类后再放入垃圾桶。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层面】
文明有礼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维持良好秩序,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尊严感,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探究与分享
外国领导人来访时,我国一般会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展现中华民族崇礼尚义、热情友好的待客之道,彰显大国风范;在一些重要日子或场合,人们会举行庆祝或纪念仪式,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心,彰显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体现对英雄模范人物的崇敬之情……礼仪礼节,不仅关乎个人素质,而且关系国家形象。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③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国家层面】
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增进友谊。有利于体现民族尊严,展现国家形象。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层面】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层面】
文明有礼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维持良好秩序,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尊严感,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③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国家层面】
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增进友谊。有利于体现民族尊严,展现国家形象。
习近平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些重大礼仪活动要上升到国家层面,以发挥其社会教化作用。这就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相关链接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做文明有礼的人有什么启示?
探究: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一个人走进酒店要了酒菜,吃完摸摸口袋发现忘带钱了,便对老板说“店家今日忘带钱了,改日送来”店老板连声“不碍事,不碍事”并恭敬地把他送出了门。
这个过程被一个无赖给看见了,他也进了饭店要了酒菜,吃完后摸了一下口袋对店老板说“店家今日忘带钱了,改日送来”。
谁知店老板脸色一变,揪住他,非剥他的衣服不可。
无赖不服说:“为什么刚才那人可以记帐,我就不行?”
店家说:“人家吃饭,筷子在桌子上找齐,喝酒一盅盅地筛,斯斯文文,吃罢掏出手绢揩嘴,是个有德行的人,岂能赖我几个钱,你呢?筷子在胸前找齐,狼吞虎咽,吃上瘾来,脚踏上条凳,端起酒壶直往嘴里灌,吃罢用袖子揩嘴,分明是个居无定室,食无定餐的无赖之徒,我岂能饶你!”
一席话,说得无赖哑口无言,只得留下外衣,狼狈而去。
各行各业都有仪表要求,这说明做文明有礼的人要做到?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说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要着装得体,注重仪表,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阅读感悟
照镜子是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人们通过照镜子洗漱修剪,穿衣打扮,美容保洁,从而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周恩来读中学时,学校教学楼内有一面大立镜,立镜上方悬挂着“容止格言”。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息;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周恩来将这一镜铭抄在本子上,时时对照,处处检点,一生都仪表端庄、气度非凡,成为世人的楷模。
探望别人,要说“拜访”。
起身作别,要说“告辞”。
中途先走,要说“失陪”。
请人别送,要说“留步”。
请人批评,要说“指教”。
中华文化中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
请人指点,要说“赐教”。
请人帮助,要说“劳驾”。
托人办事,要说“拜托”。
麻烦别人,要说“打扰”。
求人谅解,要说“包涵”。
探究: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校园中文明有礼的一些表现
上课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课堂上认真听讲。
爱护校园公共设施,不践踏草坪,不乱扔垃圾。
遇到老师打招呼,与同学友好相处。
宿舍内保持个人卫生,按时作息,不打扰他人休息。
食堂打饭时有序排队,图书馆阅读时保持安静。
探究: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妈妈过人行道,司机看到了,就主动停车避让。一般人看来“司机礼让行人”是应该的,但是这个小男孩却有一颗感恩的心,他向停车让路的司机鞠躬致谢。在小孩子的眼里他认为,由于他和自己的亲人耽搁了别人的事件,这样是不礼貌地行为,鞠躬以表自己的感谢。
小男孩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3.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说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要着装得体,注重仪表,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议学成果01
请将社交情境与对应礼貌的用语正确匹配
拓展
社交情境
礼貌用语
探望他人时
起身告别时
中途需要提前离开
请对方不必相送
请求他人提出批评
恳请他人给予指导
需要他人帮助时
托付他人办事时
因事麻烦他人时
希望对方谅解自己
失陪
包涵
拜访
指教
告辞 劳驾
赐教
留步
打扰
拜托
课堂小结:
文明有礼
文明有礼的含义
为什么要文明有礼(重要性)
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③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1.曾经,秸秆“全域禁烧"是各地一道铁律。2025年1月8日,湖南省开始尝试“禁改限"并将这一做法纳入法律。通过科学合理的“疏堵结合"方式科学划定禁烧区和限烧区,不仅保护了重点区域的空气质量,也满足了农民处理秸秆的实际需求。“禁改限”入法表明( )
A.遵守社会规则只能依靠他律
B.社会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C.秸秆焚烧不受任何规则的约束
D.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B
课堂练习
2.因为向大能猫身上吐矿泉水、向大能猫室外活动场内投掷物品等不文明行为,6名游客被终身禁止再次进入四川省成都大能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对此,我们明白作为游客要( )
①遵守规则,文明旅游
②及时行乐,无视规则
③严格执法,维护规则
④恪守道德,维护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练习
3.为进一步缓和行人与车辆的矛盾,其市推出试点规定:在斑马线前划定5米禁停区,禁止车辆停留。从“礼让行人”到“5米禁停区”的变化,说明了( )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意修改
②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的是自律
③规则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完善
④规则的改进完善,要符合社会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4.为了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自2025年1月1日起,我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调整至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调整至58周岁、55周岁。法定退休年龄的适时调整表明( )
A.遵守社会规则要自律
B.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C.要发自内心敬畏规则
D.要坚定维护社会规则
B
课堂练习
5.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共场所,人们应该衣着整洁得体,言谈举止文明,礼让老幼病残。
材料二:参加考试时严禁携带与考试有关的资料,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听从监考人员的安排。
材料三:我国法律明令禁止高空抛物行为,高空抛物造成他人损害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哪种社会规则
(2)社会规则的作用有哪些
(3)有人说:“心有所谓,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这说明遵守规则需要怎样做
【参考答案】
(1)材料一:道德、材料二:纪律、材料三:法律。
(2)社会规则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3)遵守规则需要增强规则意识,对规则心怀敬畏,提高按规则办事的自觉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