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目标】学业要求 核心素养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和标志;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精神:知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够理解和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公共参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曲折,深刻地体会我国社会主义成果的来之不易。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①代表人物:空想社会主义早期的代表人物是莫尔(著作《乌托邦》)和康帕内拉(著作《太阳城》)。空想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代表人物是②历史评价: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另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仅仅 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 ,看不到 。所以,他们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主体(人民群众)和正确途径(阶级斗争)。2. 历史前提—— 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⑴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之一(经济基础)⑵工人运动的兴起:①标志事件: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 。这三大工人运动,是工人阶级作为 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将斗争的矛头指向②失败启发: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应运而生。3. 理论基石: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 的合理成分而创立的崭新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 的合理成分而创立的崭新学说。主要内容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在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意义 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这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揭示了 ,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 到 的伟大飞跃。★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 、 和 。4.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⑴ 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⑵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标志:1848年2月, 的发表⑶内容:①分了 。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 ,第一次系统论述了 、 、 , ,阐明了 。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 外,没有自己的③阐述了 的理想目标(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自由人联合体)。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6.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 。②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 到 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①②③⑶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 到 的历史性飞跃。③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啐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④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a.理论角度: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b.实践角度:【议题活动案】议题探究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十九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设想。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议题探究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纵观人类文明前行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它就像一条奔腾的江河,时而飞流直下,时而缓缓流动,时而千回百转,唯一不变的是,不管有多少阻隔,浩浩长河总是呼啸向前。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周密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的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1848年,《共产主义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至此,社会主又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国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货物出口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板图文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在21世纪,中国以无可争辩的力量与地位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社会主又发展振兴的中流砥柱和旗帜引领。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历经沧桑而不衰,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议题探究三:进入21世纪,世界形势出现剧烈变化。一方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曲折,使一些人对共产主义丧失了信心。另一方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人们日益看到中国之治、西方之乱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国际形势更加纷繁复杂,全球经济低迷,但中国不仅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而且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协调推进。特别是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人认为,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资本主义将会长期与社会主义共存,甚至可能代替社会主义。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评价这一观点。【知识框架】【课堂达标案】一、判断题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工人运动。( )6.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7.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8.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9.《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10.《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二、单选题11.马克思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中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参与劳动,按需分配劳动产品,整个社会公平、公正。这一理想(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全盘继承与发展③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④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共产党宣言》发表30多年后,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初步成果就显示出来,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占据统治地位;发表70年后,社会主义在俄国变成制度现实;发表100多年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②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具体步骤③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④深刻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格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某学习小组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以下资料。◆1516年,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一书,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1824年,英国思想家罗伯特·欧文出资在美国买下一块地,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新和谐公社”很快就宣告破产。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发表。这部经典著作犹如黑暗中高擎起的一束火炬,照亮了人类前行的方向,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据此推断,该小组本次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A.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B.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C.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D.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14.公元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出版,这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萌芽,后来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300多年间,空想社会主义影响遍及欧洲,并达于美洲。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后,空想社会主义便日渐失去了影响力,其原因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存在着片面性不成熟性的认识②空想社会主义对理想社会的构想没有实际意义③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性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弊端④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指出,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但是,这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著作也含有批判的成分。这些著作抨击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上述论述揭示了(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②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宝贵材料③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恩格斯将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与达尔文发现物种起源学说相类比,生动地指出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正是由于唯物史观的提出,社会主义学说才得以从乌托邦的荒漠中摆脱出来。这一伟大发现的意义在于(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④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的方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对俄国人民来说,1917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也是欢欣鼓舞的一年,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十月革命( )①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尽管马克思与恩格斯都多次阐述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客观的自然进程,但并没有把这一过程认为是纯粹的自然进化结果,而是人类自我斗争的结果。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 )A.阐明了共产党人是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起推动作用的部分B.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C.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指明了领导革命探求人类自由解放之路D.为人类指明了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飞跃的途径19.十月革命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获得的胜利,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上由此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李大钊满怀激情地赞扬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十月革命(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宣告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③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1917年11月至1918年3月,首先从城市,然后到乡村,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在苏俄获得胜利,这就是列宁所说的苏维埃政权的“凯歌行进”。终于,第一个共产主义政权建立了。其历史意义是( )①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代②宣告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③使科学社会主义从此诞生并蓬勃发展④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议题活动案】议题探究一:①空想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设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指导。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历史前提。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议题探究二: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证明了其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生命力。议题探究三: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短期内并不能取代资本主义,二者会出现长期共存的局面。②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课堂达标案】1.错误【详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因此本题观点错误。2.正确【详解】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故该判断正确。3.正确【详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故本题说法正确。4.错误【详解】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故本题说法错误。5.正确【详解】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工人运动实践,故原观点正确。6.错误【详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巴黎公社成立。故本题说法错误。7.正确【详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故本题说法正确。8.错误【详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伟大飞跃。故该判断错误。9.错误【详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故本题说法错误。10.正确【详解】《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故该判断正确。11.D【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①错误。②: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继承了其合理的成分,而不是全盘继承与发展,②错误。③④:共产主义理想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2.D【详解】①: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以及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标志,①错误。②:《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但其并未提出建立政权的具体步骤,②错误。③: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占据统治地位,表明《共产党宣言》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③正确。④:发表70年后,社会主义在俄国变成制度现实;发表100多年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表明《共产党宣言》深刻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格局,④正确。故本题选D。13.B【详解】A:资料仅聚焦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而非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A排除。B:根据提供的资料,该学习小组搜集的事件主要涉及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萌芽,1824年罗伯特·欧文的“新和谐公社”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尝试,而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些事件共同展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理论到科学理论的飞跃过程,B正确。C:资料中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在多国的实践,只提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失败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诞生,C排除。D:资料中的事件均发生在欧洲和美国,未提及中国,D排除。故本题选B。14.B【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基于道德和理想,但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以及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因此其理论缺乏科学性和实践性,存在片面性和不成熟性,导致其影响力减弱,①正确。②: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启发了工人运动,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素材。其局限性在于构想脱离现实,无法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但并非毫无意义,②排除。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出发,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空想社会主义才强调从理性、正义等抽象原则揭露资本主义弊端,③排除。④: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特别是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规律。这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依据,使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构想显得过时,同时导致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力减弱,④正确。故本题选B。15.A【详解】①:材料中“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直接印证了其反对阶级斗争、主张调和的特点,①正确。②:材料明确指出其著作“含有批判的成分”“抨击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这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宝贵材料,②正确。③: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排除。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④排除。故本题选A。16.A【详解】①③: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因此,①③正确。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不符合设问要求,不选。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它贯穿资本主义发展始终,并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因而“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的方法”这一表述本身就是错误的,④不选。故本题选A。17.C【详解】②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因此,②④正确。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因此,①不符合题意。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因此,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8.B【详解】A:共产党人是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部分属于对革命主体的描述,而非对引文资本主义灭亡规律的直接回应,A错误。B:引文资产阶级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直接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必然导致其自我否定,B符合题意。C: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完全违背《共产党宣言》的阶级立场(明确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C错误。D:自由王国是《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未来社会状态概念,而非对引文讨论的资本主义灭亡机制现实运动规律的分析,D错误。故本题选B。19.A【详解】①③: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①③正确。②:《共产党宣言》宣告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②排除。④: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④排除。故本题选A。20.A【详解】①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因此,这两个选项均是对第一个共产主义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的正确表述,①②入选。③: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不选。④: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④不选。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