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第四单元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分类 范德华力 氢键概念 普遍存在于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大、半径较小的原子X(F、O、N)以共价键形成强极性键H—X,这个氢原子还可以吸引另一个键上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Y,形成具有X—H…Y形式的物质存在范围 分子间 某些含强极性键的分子间(HF、H2O、NH3等)或分子内(某些有机物)分类 范德华力 氢键强度比较 比化学键的键能约小1~2个数量级 比化学键的键能小1~2个数量级,和范德华力的数量级相同,但比范德华力要大影响强度的因素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1)氢键的强弱与X和Y的电负性大小有关。电负性越大,氢键越强(2)氢键的强弱还和Y的半径大小有关,Y的半径越小,越能接近H—X键,形成的氢键也越强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对于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 (1)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2)对溶解度的影响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1.相似相溶规则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如蔗糖和氨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萘和碘易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强等。(2)氢键: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3)分子结构的相似性: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相似程度越大,其溶解性越大,如乙醇与水互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1)无机含氧酸分子中的氢原子多与酸根上的氧原子相连,形成羟基。含氧酸 次氯酸 磷酸 硫酸 高氯酸结构简式 Cl—OH 非羟基氧原子数 0 1 2 3酸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由上表分析可知: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2)氯元素能形成多种价态的含氧酸,通过计算它们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比较它们酸性的强弱。含氧酸 HClO HClO2 HClO3 HClO4氯元素价态 +1 +3 +5 +7非羟基氧原子数 0 1 2 3酸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由上表分析可知:同种元素的含氧酸中,成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分子晶体1.分子晶体的概念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构成的固态物质。在分子晶体中,相邻分子靠分子间作用力相互吸引。2.分子晶体的判断方法(1)依据物质的类别判断:部分非金属单质、所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氧化物、稀有气体、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分子晶体。(2)依据组成晶体的粒子及粒子间作用力判断: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粒子间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3)依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分子晶体的硬度小,熔、沸点低,在熔融状态或固体时均不导电。3.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1)组成和结构相似、不含氢键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强,熔、沸点越高,如I2>Br2>Cl2>F2,HI>HBr>HCl。(2)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的分子晶体,分子的极性越大,熔、沸点越高,如CO>N2。(3)含有分子间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升高,如H2O>H2Te>H2Se>H2S。(4)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CH3—CH2—CH2—CH2—CH3>> 。(5)烃、卤代烃、醇、醛、羧酸等有机物一般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熔、沸点升高,如C2H6>CH4、C2H5Cl>CH3Cl、CH3COOH>HCOOH。典型分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1.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结构特征 分子密堆积 分子非密堆积微粒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和氢键空间特点 通常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 每个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小于12个,空间利用率不高举例 C60、干冰、I2、O2 HF、NH3、冰2.两种典型的分子晶体的组成和结构(1)干冰①每个晶胞中有4个CO2分子,12个原子。②每个CO2分子周围等距离且紧邻的CO2分子数为12。(2)冰①水分子之间主要的作用力是氢键,当然也有范德华力。②由于氢键的方向性,使四面体中心的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4个相邻水分子相互吸引。干冰的结构模型(晶胞)冰的结构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范德华力很弱,比化学键的键能小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实质是一种静电作用,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广泛存在于分子之间;(2)只有分子间充分接近时才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3)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4)范德华力无方向性和饱和性,只要分子周围空间允许,分子总是尽可能多地吸引其他分子。(2025·广东湛江第二十一中学高二月考)下列物质的性质可用范德华力的大小来解释的是(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CO2、CS2的熔、沸点依次升高C. 、H—O—H、C2H5—OH中—OH上氢原子的活泼性依次减弱D.CH3—O—CH3、C2H5OH的沸点依次升高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是由于H—X键键能依次减小,A不符合题意;CO2、CS2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也依次增大,所以其熔、沸点也依次升高,B符合题意; 、H—O—H、C2H5—OH中—OH上氢原子的活泼性依次减弱,与O—H键的极性有关,C不符合题意;CH3—O—CH3的沸点比C2H5OH的低是由于C2H5OH分子间形成了氢键,D不符合题意。含范德华力或氢键的物质熔、沸点大小比较规律(1)分子极性相同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例如熔、沸点:O2>N2,HI>HBr>HCl,CS2>CO2,CCl4>CH4。有机物中,同系物之间遵循这个规律。(2)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分子极性越大,熔、沸点越高。例如CO与N2,前者为极性分子,后者为非极性分子,所以熔、沸点:CO>N2。(3)在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中,一般地说,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例如沸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4)芳香族化合物中,一般地说,其熔、沸点高低的顺序是邻位>间位>对位化合物。例如沸点: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5)当分子中存在氢键时,其熔、沸点会突然增大。例如沸点:HF>HI,H2O>H2Te。(6)分子间形成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大于分子内形成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例如沸点:对羟基苯甲酸(分子间氢键)>邻羟基苯甲酸(分子内氢键)。A四种类型晶体性质的比较1.四类晶体物理性质的比较晶体类型 共价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微粒间作用力 共价键 离子键 分子间作用力 金属键硬度 大 较大 较小 不一定熔、沸点 高 较高 较低 不一定物质类别及举例 部分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硅、硼等),部分非金属化合物(如SiC、SiO2等) 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强碱(如KOH)、绝大部分盐(如NaCl) 大多数非金属单质、气态氢化物、酸、非金属氧化物(SiO2除外)、绝大多数有机物(有机盐除外) 金属单质(如Na、Al、Fe等)、合金2.晶体熔、沸点的比较(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的一般规律: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如汞、镓、铯等熔、沸点很低,金属晶体一般不参与比较。(2)共价晶体由共价键形成的共价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如熔点:金刚石>石英>碳化硅>硅。(3)离子晶体一般地说,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键越强,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如熔点:MgO>NaCl>CsCl。(4)分子晶体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的高。如H2O>H2Te>H2Se>H2S。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SnH4>GeH4>SiH4>CH4,F2<Cl2<Br2<I2。按要求填空。(1)苯胺( )的晶体类型是 。苯胺与甲苯(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苯胺的熔点(-5.9 ℃)、沸点(184.4 ℃)分别高于甲苯的熔点(-95.0 ℃)、沸点(110.6 ℃),原因是 。分子晶体 苯胺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分子晶体,除了一部分有机酸盐和有机碱盐是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不同,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是否有氢键。苯胺中存在电负性较强的N,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因此比甲苯的熔、沸点高。(2)CO能与金属Fe形成Fe(CO)5,该化合物熔点为253 K,沸点为376 K,其固体属于 晶体。分子Fe(CO)5的熔、沸点低,属于分子晶体。(3)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石墨烯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①在石墨烯晶体中,每个C原子连接 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 个C原子。3 2石墨烯晶体金刚石晶体②在金刚石晶体中,C原子所连接的最小环也为六元环,每个C原子连接 个六元环,六元环中最多有 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12 4石墨烯晶体金刚石晶体每个C原子周围形成4个共价键,最小的环为六元环,其中任意两个C—C键(有6种组合)可形2个六元环,则每个C原子连接2×6=12个六元环;根据数学知识,3个C原子可形成一个平面,而每个C原子都可构成1个正四面体,所以六元环中最多有4个C原子共面。石墨烯晶体金刚石晶体甲 乙D甲 乙甲 乙甲 乙在金属材料中添加AlCr2颗粒,可以增强材料的耐腐蚀性、硬度和机械性能。AlCr2具有体心四方结构,如图所示。处于顶角位置的是 原子。设Cr和Al的原子半径分别为rCr和rAl,则金属原子的空间占有率为 (列出计算表达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