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2节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课件(38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2节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课件(38张)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2节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
电解质
1.电解质的概念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满足两条件之一即可)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包括酸、碱、盐、部分氧化物。
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单质或混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电解质能够自身发生电离,有些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导电,但并不是自身发生电离,而是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的电解质发生了电离,这类化合物不是电解质,如NH3、CO2、SO2等。
2.电解质的分类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大部分盐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如弱酸、弱碱、H2O等。
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3.电离方程式书写原则与要求
(1)电离方程式左边书写化学式,右边书写离子符号。
(2)正确标出离子所带电荷。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该原子或原子团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离子的个数用阿拉伯数字标在离子符号之前。
(3)遵循原子守恒,即在电离方程式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4)遵循电荷守恒,即在电离方程式右边,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离子反应
1.概念: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
2.实质:溶液中某种或某些离子的浓度发生改变。
3.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发生离子反应。
(1)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沉淀),如BaSO4、CaCO3等;
(2)反应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如CO2等;
(3)反应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要点韵律记忆
    书写离子方程式,记住步骤共有四;
    物质易溶易电离,离子形式来表示;
    物质难溶难电离,表示则以化学式;
    微溶反应是离子,生成却写化学式;
    写完左右查守恒,原子、离子要看清。
离子反应的应用
1.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间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类型:
类型 示例
生成难溶物
生成气体
生成难电离物质
3.用于物质的除杂和分离
(1)提纯的四原则
(2)检验杂质离子是否除尽的方法:取除杂后的溶液少许于洁净的试管中,继续加入沉淀剂,看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无,说明杂质离子已除尽。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
1.电解质的导电条件
物质 状态
固体 熔融(或液体) 水溶液
强碱和盐 不导电 能导电 导电(难溶物的溶液浓度小,导电能力差)
酸 不导电 不导电 导电
2.电解质的电离与导电的关系
(1)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受热熔化)导电的本质
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受热熔化)能够导电是因为电解质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发生电离。
(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如强酸(H2SO4、HNO3、HCl)、强碱[NaOH、KOH、Ba(OH)2]、大部分盐(NaCl、KNO3、CuSO4)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如弱酸(H2CO3、CH3COOH)、弱碱(NH3·H2O)、H2O等。
(3)导电能力:相同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如盐酸)和弱电解质溶液(如醋酸溶液)含有离子的浓度不同,导致两种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样,前者大。
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H2SO4电离出
的离子导电
D.若将稀硫酸改为MgSO4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趋势与上图相同
A
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
钡和水,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是因为生成的BaSO4溶解
度较低,电离出的离子比较少,但BaSO4本身属于盐,是电解质,A
错误;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浓度越大,B处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正确;BC段为过量的稀硫酸电离产生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导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变大,导电能力增强,C正确;若将稀硫酸改为Mg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导电能力变化趋势与题图相同,D正确。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部分氧化物。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主要由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决定。
D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重点)
1.理解离子反应的三个角度
(1)反应物:离子反应的反应物大部分是电解质,但也有的反应物不是电解质,如锌与浓硫酸的反应。
(2)反应环境:离子反应一般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3)发生条件(三者具备其一即可):
①生成沉淀(如BaSO4);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
③生成气体。
2.离子方程式书写及判断的核心
3.离子方程式书写中的“拆”与“不拆”
(1)可拆为离子符号的物质
1.浓硫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
2.在澄清石灰水中,Ca(OH)2拆成离子形式;在其悬浊液或固体时不能拆成离子,应写化学式。
(2)不可拆为离子符号的物质
B
氢氧化镁几乎不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因此,在溶液中,通常以固体沉淀的形式存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通常不拆分。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离子方程式要符合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循客观事实。
离子共存的判断
1.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情况分析
(1)离子共存判断的“一个原则”:
判断离子能否共存,实际是看离子之间能否反应,若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若不反应,则能大量共存。
(2)判断离子不能共存的“三种类型”:
①离子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②离子之间反应生成气体,如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或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③离子之间反应生成水或其他难电离的物质。
2.离子共存问题中易忽视的三类隐含条件
C
解答离子共存题目的思维流程
提取关键点 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
转化知识点 记住常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颜色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排除障碍点 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是主要障碍点,离子之间若能结合生成难溶物、可挥发性物质、难电离物质,则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