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 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钠的性质和用途1.钠的物理性质钠的物理性质既有金属的一般性,又有其特殊性。 一般性:银白色金属,热和电的良导体。特殊性: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性质的比较物质 氧化钠 过氧化钠化学式 Na2O Na2O2氧的化合价 -2 -1n(Na+)∶n(阴离子) 2∶1 2∶1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氧化物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生成与氧气反应 不反应,稳定性更强与水反应与CO2反应与稀盐酸反应漂白性 无 有用途 制NaOH等 作漂白剂、消毒剂、供氧剂、强氧化剂等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比较物质 碳酸钠(纯碱或苏打) 碳酸氢钠(小苏打)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溶解性 易溶 易溶,同温下溶解度比Na2CO3小水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 碱性,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NaHCO3溶液与酸反应 能反应,有气体产生 剧烈反应,有气体产生与碱反应 能与Ca(OH)2、Ba(OH)2溶液反应 与碱溶液都能反应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不易分解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可相互转化 Na2CO3 NaHCO3主要用途 作去污剂,制玻璃,制肥皂,造纸,纺织等 发酵剂、灭火剂、制药(治疗胃酸过多)等3.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的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在溶液中进行的离子互换形式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液中自由离子数目由多变少。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均可发生离子反应:a.生成难溶物质(如BaSO4、CaCO3、CuS等);b.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c.生成挥发性物质(如CO2、H2S等)。②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氧化性和还原性较强的物质相遇,转变为还原性和氧化性较弱的物质。4.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5.书写步骤写——根据客观事实,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拆——将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于水或难电离的物质及气体、单质、氧化物用化学式表示删——对化学方程式两边都有的相同离子,把其中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应“按数”删掉查——检查写出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前三项要求,并且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2.钠加入碱溶液中钠与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钠与H2O反应。主要实验现象是钠与H2O反应的现象。但也有特殊情况:把钠投入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还可看到溶液变浑浊,这是因为溶质溶解量受温度和水的质量的影响。(2025·无锡锡山高级中学高一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漂白粉中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漂白粉既可作漂白剂,又可作消毒剂B.钠单质的熔点较低,常用于冶炼金属钛C.过氧化钠可与H2O和CO2反应生成氧气,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D.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漂白粉中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能杀菌消毒,所以漂白粉既可作漂白剂,又可作消毒剂,A不符合题意;钠单质常用于冶炼金属钛,利用的是钠还原性比钛强的性质,与钠的熔点较低的性质无关,B符合题意;人体呼吸时,会呼出H2O和CO2,同时消耗氧气,而过氧化钠可与H2O和CO2反应生成氧气,所以过氧化钠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C不符合题意;人患有胃酸过多症时产生的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且对人体不产生伤害,所以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不符合题意。凡分子组成符合(CO)m·(H2)n的物质,a 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全部通过足量Na2O2后,固体增重为a g;或者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要C、O的原子个数比为1∶1,即可满足上述条件。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①无机物: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②有机物:CH3OH(甲醇)、HCHO(甲醛)、CH3COOH(乙酸)、C6H12O6(葡萄糖)等。4.电子转移的关系①②两反应都是Na2O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每有1 mol O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均为2 mol。5.先后顺序的关系Na2O2与水蒸气、CO2混合气体反应,Na2O2应视为首先与CO2反应生成Na2CO3,CO2反应完后,剩余的Na2O2再与水蒸气反应生成NaOH。200 ℃时,11.6 g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 g,则原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A.0.125 mol B.0.25 molC.0.5 mol D.1 molCD使酚酞褪色的原因可能与双氧水的强氧化性有关,但也可能与溶液的强碱性有关,A不符合题意;浓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褪色,由题中实验无法确定褪色是因为溶液的强碱性还是双氧水的强氧化性,B、C不符合题意;可利用二氧化锰和水来完善实验方案,先取适量水加入二氧化锰,再加入酚酞及少量氢氧化钠,看是否褪色(证明二氧化锰本身无漂白性),再取有少量气泡冒出的试管中的液体,加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充分分解,再加酚酞,看溶液变红后是否还能褪色,则可确定褪色是因为溶液的强碱性还是双氧水的强氧化性,D符合题意。Na2CO3与NaHCO31.鉴别Na2CO3和NaHCO3的常用方法(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固体(2)利用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相同条件下)(3)利用阴离子不同(4)利用溶液的酸碱性不同图1图2③向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3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④向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4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图3图4③CO2生成量的比较:a.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CO2的量相等。b.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NaHCO3产生的CO2的量多。c.等物质的量的HCl与足量的Na2CO3、NaHCO3分别反应,NaHCO3产生的CO2的量多。d.一定量的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的量与其受热分解后的残留物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量相等(碳元素守恒)。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A.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NaOH溶液C.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D.分别配成溶液,再进行焰色反应C将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74 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的质量为2.12 g。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38.7%。(2)使用差量法的注意事项①所选用差值要与有关物质的数值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②有关物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都要正确地使用,即“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