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围绕 “身边的热心人” 展开,通过呈现生活中热心助人的场景、讲述雷锋及志愿者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善意与关爱,认识热心助人的意义,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感与行动意识。教材内容贴近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 “热心助人” 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感受到他人的帮助,但对热心行为的意义及如何主动助人缺乏深入理解。他们善于观察、情感丰富,适合通过故事分享、情境体验等方式,引导其体会热心助人的温暖,树立乐于助人的意识。核心素养分析政治认同:无直接相关政治认同内容,侧重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培养。 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关爱他人的温暖,愿意传递爱心。 法治观念:无直接相关法治观念内容,侧重道德层面的助人引导。 健全人格:在感受热心助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关爱他人的心理品质,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认识到乐于助人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增强主动帮助他人的责任意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热心人的善意与关爱,认识热心助人的意义,激发乐于助人的情感。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乐于助人的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主动在生活中关心、帮助他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热心助人的图片、雷锋故事视频、志愿者活动图片)、学生提前准备的 “我得到的帮助” 或 “我帮助他人” 的故事卡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一)新知导入(5 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生活中热心助人的短视频(如同学帮老师抱作业、路人帮老人提东西等),提问:“同学们,视频里的人在做什么?你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热心帮助他人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身边的热心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发学生对热心助人的直观感受,自然导入课题。二、讲授新课 第一模板:身边的热心人 分享身边的热心故事(10 分钟) 教师请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故事卡片,在小组内分享:“和小组同学分享一下你得到他人关心帮助的故事,或者你曾经给别人关心帮助的故事,说说当时的感受。” 小组内交流后,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全班分享(如 “我摔倒时,同学扶我起来,我很感动”“我帮邻居奶奶拿牛奶,奶奶夸我,我很开心”)。 结合教材中 “身边的热心人” 场景图,教师总结:“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热心人,他们的帮助让我们感到温暖,我们帮助别人也会很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个人经历,让学生感受热心助人的温暖,体会助人的快乐。 了解雷锋的热心事迹(12 分钟) 教师播放雷锋雨中送母子的故事视频,提问:“雷锋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从他的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从雷锋的行为、精神等方面分析。 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补充雷锋的其他热心事迹,总结:“雷锋是热心助人的好榜样,他的行动充满善意,只想为他人提供帮助。” 组织学生交流还知道的雷锋故事,教师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雷锋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热心助人是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树立榜样意识。 认识志愿者的热心行动(6 分钟) 教师展示志愿者活动的图片(如捐赠图书、帮助乡村孩子等),提问:“这些志愿者在做什么?他们的行动给他人带来了什么?你身边有人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志愿者活动的意义,总结:“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心,让生活充满温情、友善。” 设计意图:通过志愿者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热心助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拓展对热心助人的认识。 (三)课堂活动:“我是热心小达人” 模拟行动(4 分钟) 教师创设情境:“假如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老人没有座位,你会怎么做?在校园里看到同学遇到难题,你会怎么做?”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行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文明、真诚的方式帮助他人。 选取两组进行全班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实践热心助人的行为,增强主动助人的意识。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下列行为属于热心助人的是()。 A. 看到同学摔倒不管 B. 帮老师抱作业 C. 抢同学的玩具 答案:B 雷锋是()的好榜样。 A. 热心助人 B. 调皮捣蛋 C. 懒惰 答案:A 志愿者的行动能让生活()。 A. 充满温情、友善 B. 变得混乱 C. 没有变化 答案:A 判断题 我们得到他人帮助会感到温暖,帮助他人也会很快乐。(√) 只有大人才能帮助别人,小孩帮不上忙。(×) 志愿者的行动能传递爱心,让生活更美好。(√)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热心人,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志愿者们也在传递爱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热心人,主动关心、帮助他人,让生活更温暖。”板书设计我们都是热心人 —— 身边的热心人 身边的热心故事:感受温暖、体会快乐 雷锋的事迹:热心助人的榜样 志愿者的行动:传递爱心、温情友善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分享、视频观看、模拟行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热心助人的温暖与意义,学生参与度较高,乐于助人的意识有所增强。但在引导学生将意识转化为长期、主动的助人行动方面,还需后续通过家校合作、校园助人活动等,持续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