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10.1《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 公共场所在哪里》优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10.1《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 公共场所在哪里》优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0.1《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 公共场所在哪里》
第四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同学们,这些地方大家都熟悉吗?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名字吗?这些大家共同活动的场所,就是公共场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共场所在哪里’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一模板:公共场所在哪里
我们每个人都会参与公共生活。人人都遵守规则,言行文明,互帮互助,公共生活才会 和谐美好。生活中的很多活动发生在家庭以外的各种场所。学校、商场、 医院、公园……这些大家共同活动的场所,就是公共场所。
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境,把故事续编下去。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发言 中至少提及一个公共场所,看哪个组提到的公共场所多。
华华拿着球拍站在幸福 路公交车站等同学。
他俩边走边聊,经过社区院,在书店右拐,就到了社区服务中心的球场。
他俩玩了一会儿,满头大汗,去超市买了瓶水。
情境一:周末,华华约同学去打羽毛球。
情境二:乔乔下楼时扭伤了脚。
情境三:丽丽去乡下奶奶家过暑假。
情境四:薇薇和妈妈上街买东西。
情境五: … …
你们续编的故事中提到了哪些公共场所
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很多活动发生在公共场所。这里承载着我 们的回忆,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记录着我们生活的一个个足迹。
村头的大树下是我童年的游乐场。我们在这里乘凉、玩游戏,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这里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很多活动发生在公共场所。这里承载着我 们的回忆,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记录着我们生活的一个个足迹。
妈妈说,我第一次走路就 是在楼下的小花园。上幼儿园的时候,大家经常在这里滑滑梯、捉迷藏。现在,我时常在这里陪奶奶散步。小小的花园,见证了我的成长。
和大家分享你在公共场所经历的故事。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公共场所,像学校、商场、公园等,它们就在我们身边,承载着我们的回忆和成长。希望大家以后能多关注身边的公共场所,感受它们的美好。
课堂练习
选择题(每题 1 个正确答案)
下列属于公共场所的是( )。
A. 自己的卧室
B. 学校的教室
C. 家里的客厅
公共场所是( )共同活动的场所。
A. 大家
B. 自己
C. 家人
( )不是公共场所。
A. 图书馆
B. 私人花园
C. 车站
B
B
A
课堂练习
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
公共场所承载着我们的回忆和成长。( )
只有大型的场所才是公共场所。( )
我们可以在公共场所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回忆。( )
×


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 公共场所在哪里
常见公共场所:学校、商场、公园、医院等
公共场所的意义:承载回忆、见证成长
公共场所的分类:学习类、休闲类、服务类等
板书设计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围绕 “公共场所在哪里” 展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共场所,了解公共场所与个人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公共场所承载的回忆与成长印记。教材通过情境续编、故事分享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公共场所的清晰认知,为后续学习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学校、商场、公园等场所较为熟悉,但对 “公共场所” 的概念缺乏明确、系统的认识,且难以全面列举出各类公共场所。他们善于想象、乐于分享,适合通过情境续编、故事交流等活动,激发其对公共场所的认知兴趣,拓展对公共场所的了解。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无直接相关政治认同内容,侧重社会生活认知与品德培养。 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善于观察公共场所的意识,为形成公共场所文明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法治观念:无直接相关法治观念内容,侧重社会生活常识与道德认知。 健全人格:在分享公共场所经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对生活的感悟,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认识到公共场所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初步树立爱护公共场所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公共场所,能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并分享在公共场所的经历。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 “公共场所” 的内涵,将对公共场所的认知与自身生活体验深度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类公共场所的图片、情境续编的相关素材)、学生提前准备的在公共场所的照片或故事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一)新知导入(5 分钟) 教师展示学校、商场、公园、医院等场所的图片,提问:“同学们,这些地方大家都熟悉吗?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名字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这些大家共同活动的场所,就是公共场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共场所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熟悉的场所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导入 “公共场所” 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第一模板:公共场所在哪里 情境续编,认识公共场所(12 分钟) 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情境一(华华约同学打羽毛球),并展示部分续编内容(如经过社区医院、到社区服务中心的篮球场等),提问:“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情境(情境二至情境五任选),继续编故事,注意在故事里提到至少一个公共场所,看看哪个组提到的公共场所多。” 学生分组讨论、续编故事,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更多公共场所(如超市、图书馆、车站等)。 每组推选代表分享续编的故事,教师适时总结并板书学生提到的公共场所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续编活动,让学生在故事创作中主动思考、列举公共场所,加深对公共场所的认识。 分享经历,感受公共场所的意义(10 分钟) 教师请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在公共场所的照片或故事卡片,在小组内分享:“和小组同学分享一下你在公共场所经历的故事,说说这个公共场所给你留下了什么回忆。” 小组内交流后,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全班分享(如 “我在公园和小伙伴放风筝,那里留下了我很多快乐时光”)。 结合教材中 “村头大树下”“楼下小花园” 的例子,教师总结:“公共场所承载着我们的回忆,见证着我们的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个人经历,让学生感受公共场所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公共场所的意义。 拓展认知,列举更多公共场所(6 分钟) 教师提问:“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大家还知道哪些公共场所?可以从学习、生活、休闲等方面去想。”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如博物馆、体育馆、电影院等),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公共场所的图片,丰富学生的认知。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对公共场所的认知范围,使学生对公共场所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三)课堂活动:公共场所大分类(4 分钟) 教师将学生提到的公共场所名称写在卡片上,贴在黑板上,提问:“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这些公共场所分分类吗?比如学习类、休闲类、服务类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类,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小组代表上台分类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对公共场所的认知,培养分类归纳能力。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下列属于公共场所的是()。 A. 自己的卧室 B. 学校的教室 C. 家里的客厅 答案:B 公共场所是()共同活动的场所。 A. 大家 B. 自己 C. 家人 答案:A ()不是公共场所。 A. 图书馆 B. 私人花园 C. 车站 答案:B 判断题 公共场所承载着我们的回忆和成长。(√) 只有大型的场所才是公共场所。(×) 我们可以在公共场所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回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公共场所,像学校、商场、公园等,它们就在我们身边,承载着我们的回忆和成长。希望大家以后能多关注身边的公共场所,感受它们的美好。”
板书设计
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 公共场所在哪里 常见公共场所:学校、商场、公园、医院等 公共场所的意义:承载回忆、见证成长 公共场所的分类:学习类、休闲类、服务类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续编、故事分享等活动,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公共场所的认识较为全面。但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公共场所的意义时,部分学生的分享不够深入,后续可增加更多情感引导的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公共场所与自身成长的联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