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10.3《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 维护公共秩序》优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10.3《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 维护公共秩序》优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0.3《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 维护公共秩序》
第四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同学们,这两段视频里的场景,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秩序好的公共场所,因为这样的环境能让我们更舒适、更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维护公共秩序’。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三模板:维护公共秩序
公共场所是大家共同活动的地方,公共场所的秩序与文明需要 大家一起来维护。
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你的身边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 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影响?
拿到卡片的小组,讨论一下在这个公共场所应该遵守哪些秩序,有哪些文明行为?
博物馆要安静听讲解,不触摸展品”“坐公交车要排队上车,给需要的人让座”
在公共场所,我们除了自己要遵守秩序,还能做些什么来维护公共秩序?
“看到不文明行为可以礼貌劝说”“宣传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请说说我们在不同的公共场所应该怎样做。
1.当赛场上冉冉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们要 面向国旗肃立,行注目礼,表达对祖国的敬意。。
2.在博物馆参观,听讲解员介绍展品时,我们要保持安静,认真倾听,遵守博物馆的参观秩序。
3.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时,我们要遵守秩序,排队上下车,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
4.在图书馆阅读时,我们要保持安静,爱护书籍,遵守图书馆的规则。
“假如你是‘文明小卫士’,在图书馆看到有人大声打电话,你会怎么劝说?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插队,你会怎么做?”
在图书馆,我会温和地说:“您好,图书馆需要安静的环境,方便您去外面打电话吗?谢谢配合。” 在公交车上,若看到有人插队,我会礼貌提醒:“您好,大家都在排队,咱们按顺序来,这样乘车更有序呀。”
我们要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课堂总结
同学们,公共秩序很重要,不同的公共场所都有各自的行为规范。我们要遵守这些规范,不仅自己要做文明的小公民,还要提醒、劝说身边的人,一起维护公共秩序,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课堂练习
选择题(每题 1 个正确答案)
下列行为符合公共秩序的是( )。
A. 在图书馆大声喧哗
B. 坐公交车排队上车
C. 在博物馆触摸展品
升国旗、奏国歌时,我们应该( )。
A. 随意走动
B. 肃立、行注目礼
C. 聊天
维护公共秩序是( )的责任。
A. 只有大人
B. 只有小孩
C. 每个人
B
C
B
课堂练习
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
公共秩序能让公共场所的活动更有序、更高效。( )
不同的公共场所,行为规范是一样的。( )
我们要维护公共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
×


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 维护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有序、高效、舒适
不同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图书馆、博物馆、公交车等
维护方法:自身遵守、劝说他人
板书设计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围绕 “维护公共秩序” 展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了解不同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与习惯。教材通过场景对比、活动园等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在公共场所应有的文明行为,为形成良好的公共文明素养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公共场所活动经历,但对公共秩序的概念及重要性认识较浅,在公共场所可能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他们善于观察、乐于交流,适合通过场景分析、实践模拟等方式,引导其树立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养成文明行为。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无直接相关政治认同内容,侧重社会公德与文明素养培养。 道德素养: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的品德,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法治观念:初步了解遵守公共秩序是社会规则的要求,树立遵守规则的法治意识萌芽。 健全人格:在学习公共秩序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明确维护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愿意为营造良好公共环境出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掌握不同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树立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将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不同公共场所自觉遵守秩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不同公共场所秩序好与不好的对比图片、视频)、公共场所场景卡片(如图书馆、博物馆、公交车等)、“文明小卫士” 徽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一)新知导入(5 分钟) 教师播放两段视频:一段是图书馆里大家安静看书的场景,一段是图书馆里有人大声喧哗、随意跑动的场景。 提问:“同学们,这两段视频里的场景,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大家都喜欢秩序好的公共场所,因为这样的环境能让我们更舒适、更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维护公共秩序’。”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视频,引发学生对公共秩序的直观感受,自然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第三模板:维护公共秩序 认识公共秩序的重要性(10 分钟) 教师展示教材中图书馆秩序好与不好的对比图片,提问:“秩序好的图书馆和秩序不好的图书馆,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对大家的活动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从自身感受、活动效率等方面分析。 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公共秩序能让公共场所的活动更有序、更高效,也能让大家更舒适,所以维护公共秩序很重要。”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与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掌握不同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12 分钟) 教师发放公共场所场景卡片(图书馆、博物馆、公交车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拿到卡片的小组,讨论一下在这个公共场所应该遵守哪些秩序,有哪些文明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推选代表结合卡片分享(如 “在博物馆要安静听讲解,不触摸展品”“坐公交车要排队上车,给需要的人让座”)。 结合教材中 “活动园” 的内容,教师补充不同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如升国旗时要肃立、行注目礼),并总结:“不同的公共场所,有不同的行为规范,我们要遵守这些规范,维护公共秩序。”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与分享,让学生掌握不同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明确该如何行动。 探讨维护公共秩序的方法(6 分钟) 教师提问:“在公共场所,我们除了自己要遵守秩序,还能做些什么来维护公共秩序?”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如 “看到不文明行为可以礼貌劝说”“宣传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教师强调:“我们不仅要自己遵守,还要带动身边的人一起维护公共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维护公共秩序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行动能力。 (三)课堂活动:“文明小卫士” 模拟行动(4 分钟) 教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文明小卫士’,在图书馆看到有人大声打电话,你会怎么劝说?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插队,你会怎么做?”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行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使用文明、有效的方式劝说。 选取两组进行全班展示,教师给予评价并颁发 “文明小卫士” 徽章。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实践维护公共秩序的行为,增强文明劝导的能力与意识。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下列行为符合公共秩序的是()。 A. 在图书馆大声喧哗 B. 坐公交车排队上车 C. 在博物馆触摸展品 答案:B 升国旗、奏国歌时,我们应该()。 A. 随意走动 B. 肃立、行注目礼 C. 聊天 答案:B 维护公共秩序是()的责任。 A. 只有大人 B. 只有小孩 C. 每个人 答案:C 判断题 公共秩序能让公共场所的活动更有序、更高效。(√) 不同的公共场所,行为规范是一样的。(×) 我们要维护公共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公共秩序很重要,不同的公共场所都有各自的行为规范。我们要遵守这些规范,不仅自己要做文明的小公民,还要提醒、劝说身边的人,一起维护公共秩序,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板书设计
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 维护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有序、高效、舒适 不同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图书馆、博物馆、公交车等 维护方法:自身遵守、劝说他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比视频、分组讨论、模拟行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掌握了不同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学生参与度较高,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有所增强。但在引导学生将意识转化为长期、自觉的行动方面,还需后续通过家校合作、校园文明监督等活动,持续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