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二课:多彩的假期年级:湘美版八年级上册单元: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多彩的假期》是湘美版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聚焦用视觉艺术语言呈现假期生活。教材呈现多种风格作品,从写实到概括提炼、变形解构,涵盖版画、油画、摄影、拼贴画等形式 ,引导学生感知艺术表现多元性,学习从生活中提取元素进行个性化创作,搭建起生活与艺术创作的桥梁,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能力与对生活的艺术化表达。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积累一定美术知识与技能,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他们有较强好奇心与探索欲,但在将生活体验转化为艺术创作,尤其是运用概括、变形等艺术手法表达独特感受方面,需要引导与实践。同时,学生对跨学科知识有一定基础,可借助跨学科融合拓展创作思路 。核心素养目标审美感知:感受不同艺术作品(如写实、概括提炼风格)的形式美,理解疏密、大小、主次、色彩关系对画面情感表达的作用,提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判断能力。创意实践:学习从假期生活中提取元素,运用简化、概括、变形、解构与重组,以及色彩语言等方法,进行个性化艺术创作,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艺术表现:掌握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写实、概括提炼等),能用绘画、拼贴等形式,表达假期生活的独特体验,提升艺术表现技能。文化理解:通过欣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艺术家作品(如西班牙毕加索、英国大卫·霍克尼作品 ),了解艺术与生活、文化的关联,理解艺术创作的文化背景与多元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从假期生活中提取视觉语言,运用简化、概括、变形、解构重组及色彩语言进行艺术创作的方法。感受不同艺术风格作品的审美特点,能用多种风格进行假期生活的艺术表现。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写实思维,运用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概括、变形等),创作出有深度、有新意,体现独特假期体验的作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教材作品高清图、不同风格艺术作品拓展图、创作步骤演示视频 )、版画工具(油墨、刻刀、木板等,若条件允许)、拼贴材料(彩纸、旧杂志等 )。学具准备绘画工具(彩铅、水彩、水粉等)、拼贴材料(学生自备旧照片、杂志剪报等 )、素描纸或绘画本。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跨学科融合教学法(结合语文的生活感悟、地理的风景知识等 )教学过程环节一:问题导入引新课师: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美术课堂!咱们今天要开启一段超有趣的艺术之旅,主题就是《多彩的假期》。(p1)师:假期呀,总是藏着好多美好的回忆,大家假期都去哪儿游玩啦?是去了庄严宏伟的北京故宫,感受历史的厚重;还是到高楼林立的上海外滩,看都市的繁华;又或者爬上山路陡峭的泰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来,跟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分享令你难忘的假期呗!生:老师,我假期去了北京故宫,走进故宫,感觉像穿越到了古代,红墙黄瓦特别壮观,每一座宫殿都有故事,我印象可深啦!师:哇,故宫的确满是历史韵味,你的描述也很生动呢,这就是假期独特的体验呀,很适合用艺术形式记录下来。(p2)师:下面咱们正式进入今天的课程《多彩的假期》,接下来跟着老师一起探索假期的艺术表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假期主题的兴趣,通过分享个人经历连接美术课程,引出艺术表达假期的概念,激活先验知识,为新课导入营造积极氛围。环节二:欣赏分析探新知(p3)师:先看看目录,今天会学习“多种风格的表现”和“创作个性化的作品”两个环节的内容,很期待大家在创作里大展身手哟。一、多种风格的表现(p4)师:咱们先进入“多种风格的表现”这个环节的学习。(p5)师:首先看到这幅《和谐时代》版画,同学们观察一下,它呈现出什么场景呀?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呢?大家先思考一会儿。生:老师,这幅版画里有“和谐号”列车,还有蜿蜒的铁路桥梁,感觉很壮观,应该是在展现咱们国家铁路的发展建设吧。师:对啦!这幅《和谐时代》呈现出我国“和谐号”列车的雄伟发展与建设,铁路桥梁蜿蜒曲折 。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民族自豪感、自信感,突出了大国铁路建设风范呢,咱们从作品里能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和作者的情感。(p6)师:接着看这幅《都市之恋》油画,它画的是民居场景,画面用点、线、面交织,把诗情画意展现出来,既有东方传统意趣,又有时代特征,这就是艺术世界的抽象之美呀!大家能体会到这种独特的美吗?生:老师,虽然画面不像照片那样写实,但看着这些色彩和形状的组合,能感觉到一种热闹又有韵味的氛围,好像能看到城市里的生活气息。师:太对啦!艺术不只有写实一种方式,这种抽象的表达,用点线面传递情感,很有魅力。(p7)师:再瞧瞧吴冠中的作品《青岛红楼 46×61cm 油画 1975年》,这幅作品给大家什么样的感受呢?生:我觉得画面特别明快,那些红屋顶用色很鲜明,房子排列得既有规律又活泼,看着让人心情舒畅。那种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海边小城味道特别浓,好像能感受到阳光和海风呢。师:是的,右图是吴冠中的作品《青岛红楼》,较抽象表达具有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写实透视表现风格,房屋,树木,电线杆未发生形变。(p8)师:那大家再来对比吴冠中的这幅作品《人之家》1999 上海美术馆和《青岛红楼》有什么不一样?生:老师,我觉得《人之家》这幅作品和《青岛红楼》很不一样。首先,在色彩上,《人之家》用了更多暖色调,像红、黄和橙色交织在一起,显得特别热烈和动感,不像《青岛红楼》那样以明快的红屋顶为主,是黑白色为主而且的中国水墨画。生:是的,块面的处理也不同,《人之家》的块面根据更灵动自由奔放。生:总之,一个更抽象,一个写实,风格差异挺大的。师:分析得非常对,《人之家》是抽象的绘画表达,他用现代设计的审美法制和图形表现语言,把东方水墨和西方抽象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糅合,作品中体现意境美、形式美、文化美。这就告诉咱们,表现假期可以有不同风格,写实能真实还原,抽象能传递独特意境。(p9)师:还有埃菲尔铁塔的创作演变,从原照片到素描到油画,大家能够看出什么变化呢?生:素描是写实的,油画是抽象的。师:没错啊,素描是写实风格,各类形状结构与原作品雷同,色彩以黑白为主。再到油画,形状变形、色彩重构,表达作者情感。这就是说,咱们可以对假期的视觉印象进行简化、概括、提炼或变形、解构,再重新组合,结合色彩语言,创造出有意思的形式,留下美好回忆。(p10)师:我们欣赏完不同风格的作品后,现在,咱们要学习第二个环节的知识“创作个性化的作品”啦,如何创作个性化作品呢?我们接着学。(p11)师:其实创作离不开对“形”和“色彩”的巧妙运用,先来看“原画中形的提取”。大家瞧,这是利奥佩斯担的“公牛系列”,从最开始写实的公牛,一步步变得抽象化。谁能说说这种抽象化和纯抽象绘画有啥不一样呀?大家先思考思考。生:老师,纯抽象绘画没有可辨认的真实事物,但这个公牛系列是从真实公牛里选元素,重新组合,变成概念性的客观效果,最后都看不出是公牛啦!师:太对啦!它不同于纯抽象绘画(没有任何可辨认的真实事物),它是将人们从视觉世界中挑选的元素经过重新组合,来再现非常概念性的客观效果。在这里,我们便不需要用正常世界的思维方式来担心现在的视觉效果了。不管是什么主题,只要细致地总结,就可以将其转变成抽象形态。而这时,最初的创作对象已全无影踪。师:这种抽象化是挑选视觉元素重新组合,把主题总结成抽象形态,最初的创作对象就慢慢“消失”啦,这就是创作中“形”的奇妙变化。(p12)师:形式的疏密、大小、主次和色彩的关系会影响画面视觉效果,带来不同情感体验。就像这几把吉他,从照片到素描再到拼贴画,变化可大啦。大家想想,该如何进行色彩选择,让画面传递出我们想要的情感呢?生:老师,是不是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者根据想表达的心情选,比如开心用亮色,难过用暗色?(p13)师:有道理哟!不过色彩选择还有更系统的方法,我们通过视频来看看。(播放视频)。师:视频中见到了什么内容呢?生:是色彩的搭配。(p14)师:对,色彩的搭配最离不开的就是“色相环”。色相环是指一种圆形排列的色相光谱,色彩是按照光谱在自然中出现的顺序来排列的。暖色位于包含红色和黄色的半圆之内;冷色则包含在绿色和紫色的那个半圆内。互补色出现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了解这些,能帮我们更好搭配色彩,让画面情感更突出。那如何搭配呢?生:刚才在视频中讲到了有单色搭配、邻近色搭配、互补色搭配等等。(p15)师:是的,观察真仔细。“色彩重构搭配”,有单色、邻近色、互补色搭配。(p16)师:还有分裂互补、三原色、四原色搭配。不同搭配会产生不同视觉效果,比如邻近色搭配和谐,互补色搭配对比强烈。大家可以想想自己创作时想用哪种搭配。(p17)师:就比如这幅《假期夏日幻想》,画家把夏日傍晚湖边景色归纳成红、绿、蓝色块,交叉融合,让画面有流动性和对比性,表现出夏日色彩丰富和假期轻松愉悦。这就是色彩重构搭配在创作里的运用,把真实景色提炼、重组,变成独特艺术作品。大家认为这个色彩搭配怎么样?生:我觉得这个色彩搭配特别巧妙!画家运用了互补色的原理,比如红和绿、蓝和橙的对比,让画面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通过交叉融合的块面营造出流动感。生:老师,这幅画是不是用了分裂互补的搭配方式?我也想在我的创作中尝试类似手法,来表达个人情感。师:是的,看来大家对于色彩搭配都有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如版画、油画),引导学生理解抽象与写实风格的区别,学习色彩搭配原理(如色相环、邻近色、互补色),培养观察力、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为后续创作个性化作品奠定基础。环节三:实践创作促成长(p18)师:学习完这些知识后,现在到“思考练习”环节啦,大家要选一张假期照片,通过归纳形状、提取色彩,再组合重构的方法步骤来完成。省略次要的,让形体平面化或者几何化、装饰化,然后变化物体位置,处理色彩比例。谁来说说自己打算选哪张照片,怎么处理呀?生:老师,我选了去海边的照片,想把海浪归纳成曲线,太阳是圆形,用蓝色和黄色搭配,表现海边的阳光和海浪。(p19)师:很棒呀,抓住了关键元素和色彩!老师这里有一个示范视频,大家可以参考学习。(p20)师:接下来大家就以假期景物或画面为原型,提炼形状、色彩,概括或重构作品,就像龚胥耀把街边的树提炼成色彩鲜艳、形状概括的油画。大家可以参考这个思路,大胆创作。设计意图:通过实践创作活动,让学生选择个人假期照片,应用形状归纳、色彩提取和画面重构技能,省略次要元素、实现形体平面化或几何化,变化位置和色彩比例,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和设计应用能力,促进知识内化和艺术成长。环节四:拓展总结(p21)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吴冠中以及罗伯特·德劳内的写实+抽象画作品,对于抽象画有了简单认知,通过对自然对象进行形变与色彩提取,创作出一幅有关假期生活的作品,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表现生活的艺术家,用艺术的语言表现假期生活能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世界。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深化对抽象画的理解,通过形变与色彩提取创作假期生活作品,培养艺术表现力,并引导从艺术角度反思生活、拓展世界观。教学反思:八年级学生已具备素描、色彩的基础技法,能运用水彩、马克笔、彩铅等工具进行简单创作,且刚刚经历寒暑假,有丰富的假期生活素材(如旅行、家务、兴趣活动、亲友相聚等)。但学生普遍存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 “素材选取零散”,难以从繁杂的假期经历中提炼出 “有画面感、有情感的核心场景”,比如仅笼统描述 “去海边玩”,却忽略 “日出时踩沙滩”“和朋友堆沙堡” 等具体细节;二是 “色彩与情感脱节”,使用色彩多凭主观喜好,未意识到 “冷色调表现宁静、暖色调传递热闹” 等色彩语言的作用,导致作品虽色彩丰富,却无法准确表达假期感受。“生活与美术” 模块的核心,不是教学生画 “好看的假期画面”,而是引导他们 “用美术的眼光发现生活的细节,用画笔传递生活的情感”。本次教学中的情境唤醒、分层指导与故事化评价,有效帮助学生建立了 “生活 — 美术” 的初步联结,但 “情感表达指导不足”“特殊学情关注不够”“课后延伸缺失” 等问题,也提醒我在后续教学中需更关注 “情感与技法的融合”“个体差异的适配”“课堂与生活的延续”。多彩的假期一、艺术风格:写实、概括提炼、变形解构二、创作方法:1. 选照片,提色彩、归形状2. 简概括,主体几何/装饰化3. 巧重组,变位置、调色彩三、核心素养体现:审美、创意、表现、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