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2.从向量的角度理解分子的极性(1)若分子中共价键极性的向量和等于0,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H4、BF3等。实例解释 对称的3个F所带负电的向量和位于分子中心,即与B重合,且负电量与B所带正电量相等,分子不带电,为非极性分子 对称的4个H所带正电的向量和位于分子中心,即与C重合,且正电量与C所带负电量相等,分子不带电,为非极性分子(2)若分子中共价键极性的向量和不等于0,则为极性分子,如H2O、NH3等。实例解释 2个H所带正电的向量和位于2个H连线的中间,即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3个H所带正电的向量和位于3个H连线的正三角形的中心,即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分子 BF3 CO2 SO3 H2O NH3 SO2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的绝对值 3 4 6 2 3 4中心原子所在的主族序数 3 4 6 6 5 6分子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极性 极性 极性(3)方法三:从中心原子有无孤电子对的角度判断对于ABn型分子,若中心原子A上有孤电子对,则为极性分子;若无孤电子对,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H4、BF3、SO3为非极性分子,H2S、SO2、PCl3为极性分子。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只含极性键的分子可能是极性分子,也可能是非极性分子。如H2O是极性分子,而CH4是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2O2;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键,如C2H4。4.键的极性对化学性质的影响由于不同成键原子间电负性的差异,共用电子对会发生偏移。偏移程度越大,共价键极性越强,在反应中越容易发生断裂。所以键的极性对物质的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分子间的作用力(1)范德华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很弱,比化学键的键能小1~2个数量级。(2)氢键: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X(N、O、F)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的原子Y(N、O、F)之间形成的作用力。氢键属于一种较弱的作用力,比化学键的键能小1~2个数量级,但比范德华力大。(1)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它使得许多物质能以一定的凝聚态(固态和液态)存在,范德华力很弱,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2)范德华力影响物质(分子)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溶解性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例如,蔗糖和氨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萘和碘易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强等。(2)氢键: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3)分子结构的相似性: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相似程度越大,其溶解性越大。如乙醇与水互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影响分子溶解度的主要因素(1)“相似相溶”规律:溶质与溶剂的极性相似,物质溶解度较大。(2)溶质与溶剂之间能形成氢键可增大其溶解度。(3)有机物一般易溶于有机溶剂,且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随碳数增大而减小。(4)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时可增大其溶解度。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1)无机含氧酸分子中的氢原子多与酸根上的氧原子相连,形成羟基。含氧酸 次氯酸 磷酸 硫酸 高氯酸结构简式 Cl—OH非羟基氧原子数 0 1 2 3酸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由上表分析可知: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2)氯元素能形成多种价态的含氧酸,通过计算它们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比较它们酸性的强弱。含氧酸 HClO HClO2 HClO3 HClO4氯元素价态 +1 +3 +5 +7非羟基氧原子数 0 1 2 3酸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由上表分析可知:同种元素的含氧酸中,成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键的极性对化学性质的影响1.羧酸酸性的衡量标准(1)标准:羧酸的酸性大小与其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有关。羧酸的酸性可用pKa的大小来衡量。(2)规律:pKa越小,酸性越强。2.键的极性对羧酸酸性的影响(1)三氟乙酸与三氯乙酸的酸性强弱(2)甲酸、乙酸和丙酸的酸性强弱下列关于几种羧酸酸性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酸pKa=3.75,二氯乙酸pKa=1.29,故甲酸酸性大于二氯乙酸B.二氟乙酸的酸性小于二氯乙酸C.丁酸的酸性大于乙酸D.乙酸的酸性小于氟乙酸pKa越小,酸性越强,故二氯乙酸酸性大于甲酸,A错误;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F—C的极性大于Cl—C的极性,使F2HC—的极性大于Cl2HC—的极性,导致二氟乙酸的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更大,更易电离出氢离子,故二氟乙酸的酸性大于二氯乙酸,B错误;烷基越长推电子效应越大,使羧基中羟基的极性越小,羧酸的酸性越弱,故乙酸的酸性大于丁酸,C错误;FH2C—使羧基的酸性增强,H3C—使羧基的酸性减弱,故乙酸的酸性小于氟乙酸,D正确。D从物质结构角度判断酸性强弱的方法分子间作用力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范德华力、氢键、化学键的比较项目 范德华力 氢键 共价键作用粒子 分子 H与N、O、F等电负性很大的原子 原子特征 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强度 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项目 范德华力 氢键 共价键影响强度的因素 ①随分子极性的增大而增大;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对于X—H…Y,X、Y的电负性越大,Y原子的半径越小,作用越强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①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②分子内存在氢键时,降低物质的熔、沸点 共价键键能越大,分子稳定性越强2.物质溶解性的判断与比较(1)依据“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易溶于非极性溶剂,难溶于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非极性溶剂。(2)依据溶质与溶剂之间是否存在氢键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能形成氢键,则溶质溶解度增大,且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3)依据分子结构的相似性溶质与溶剂分子结构的相似程度越大,其溶解度越大。如烃基越大的醇(羧酸、醛)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3.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无机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高,使R—O—H中O的电子向R偏移,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易电离出H+,酸性越强,如酸性:HClO<HClO2<HClO3<HClO4。范德华力、氢键与化学键易混点(1)范德华力与氢键只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2)氢键不是化学键,而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下列关于分子性质的解释错误的是( )A.HNO3的熔点比H3PO4的低,是因为HNO3的分子间作用力比H3PO4小B.I2易溶于苯、CH4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规律解释C.臭氧极性微弱,所以O3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高于在水中的溶解度D.H2O很稳定,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由硝酸的分子间作用力小于磷酸可知,硝酸的熔点低于磷酸,A正确;I2、苯、甲烷都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则I2易溶于苯、CH4难溶于水,B正确;臭氧极性微弱,水是极性分子,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O3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高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正确;H2O很稳定,因为水中氢氧键键能大,水的沸点高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D错误。D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氢键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分子间存在氢键的物质,物质的熔、沸点明显高,如NH3>PH3;同分异构体分子间形成氢键的物质比分子内形成氢键的物质熔、沸点高,如邻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2)氢键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溶剂和溶质之间形成氢键使溶质的溶解度增大,如NH3、甲醇、甲酸等易溶于水。(3)氢键对物质密度的影响:氢键的存在会使某些物质的密度反常,如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1)甲醇的沸点(64.7℃)介于水(100℃)和甲硫醇(CH3SH,7.6℃)之间,其原因是 。甲硫醇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而水和甲醇均能形成氢键,且水比甲醇的氢键多甲醇分子之间和水分子之间都存在氢键,因此沸点高于不含分子间氢键的甲硫醇;水分子间能形成的氢键比甲醇多,即甲醇分子间氢键的总强度低于水分子间氢键的总强度,因此甲醇的沸点介于水和甲硫醇之间。(2)OF2的熔、沸点 (填“高于”或“低于”)Cl2O,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低于 OF2和Cl2O结构相似,Cl2O的相对分子质量大,Cl2O的熔、沸点高OF2和Cl2O的结构相似,Cl2O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OF2,Cl2O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大,故Cl2O的熔、沸点高于OF2。随着温度降低,当分子靠自身的动能不足以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时,分子就会凝聚在一起,形成液体或固体。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如氢键)越大,其熔、沸点越高。手性碳原子、手性分子的确定1.手性分子的确定(1)两个分子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2)两个分子互为镜像。(3)两个分子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合,如图: (4)有机物分子中如果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则该有机物分子就是手性分子,具有手性异构体。分子中如果有两个及以上手性碳原子,则该分子不一定是手性分子。2.手性碳原子的确定(1)碳原子连接了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形成的化合物存在手性异构,则该碳原子称为手性原子。如 ,其中*C即为手性碳原子。(2)不饱和碳原子(如碳碳双键、—C===C—等中的碳原子)一定不是手性碳原子。当一个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时,该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下列化合物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 )A. B. C. D.C只有中间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A错误;只有氯原子、溴原子所连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B错误;羧基所连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所连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C正确;只有羟基所连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D错误。手性分子的判断方法(1)观察实物与其镜像能否重合,如果不能重合,说明是手性分子。(2)观察有机物分子中是否有手性碳原子,如果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则该有机物分子就是手性分子,具有手性异构体。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有机物分子不一定是手性分子。“两大理论”与粒子空间结构1.分子空间结构与杂化轨道理论(1)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2)杂化轨道的三种类型杂化轨道类型 杂化轨道数目 杂化轨道的空间结构 实例sp 2 直线形 BeCl2sp2 3 平面三角形 BF3sp3 4 正四面体形 CH42.分子空间结构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结构,而分子的空间结构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的空间结构,不包括孤电子对。(1)当中心原子上无孤电子对时,两者的空间结构一致。(2)当中心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时,两者的空间结构不一致。电子对数 成键对数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 价层电子对空间结构 分子空间结构 实例2 2 0 直线形 直线形 BeCl23 3 0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BF32 1 V形 SO24 4 0 四面体 正四面体形 CH43 1 三角锥形 NH32 2 V形 H2O[Cr(NH3)3(H2O)2Cl]2+中配体分子NH3、H2O以及分子PH3的空间结构和相应的键角如图所示。 PH3中P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NH3的沸点比PH3的 ,原因是 。H2O 的键角小于NH3的,分析原因: 。sp3 高 NH3存在分子间氢键 NH3中N含有1个孤电子对,而H2O中O含有2个孤电子对,H2O中的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较大(1)磷酸根离子的空间结构为 ,其中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杂化轨道类型为 。正四面体形 4 sp3(2)已知KH2PO2是次磷酸的正盐,H3PO2的结构式为 ,其中P采取 杂化。sp3含氧酸分子中只有羟基上的H可以电离;由KH2PO2是次磷酸的正盐可知,H3PO2为一元酸,其分子中只有一个羟基,另外2个H与P成键,还有一个O与P形成双键,其中P共形成4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故其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取sp3杂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