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starts with seeing the child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时间:2025年10月分享人:X老师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师读书分享会目录contents壹 作者介绍肆 名著名言贰 内容介绍叁 核心观点伍 读书感悟作者介绍壹作者介绍朱永新【教育理念】新教育实验惠及全国超 8300 所学校、800 多万名学生,以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为宗旨,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学术成就】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16 卷)、《致教师》等,作品输出多国、被译为 28 种语言,发表教育论文 600 余篇。【荣誉与称号】荣获 “中国十大教育英才”“2022 年一丹教育发展奖” 等众多荣誉,长期推动教育公平与全民阅读,其阅读理念影响深远。内容介绍贰内容介绍《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由朱永新主编,青岛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以“超时代对话”形式串联陶行知、叶圣陶、蒙台梭利等中外教育家的理念强调“看见孩子”是教育起点。全书五章分别对应五大主题:12345不要小看小孩子——对话陶行知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对话叶圣陶儿童是成人之父——对话蒙台梭利用美好培育美好——对话苏霍姆林斯基以儿童为中心——对话杜威核心观点叁核心观点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看见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尊重他们的个性与需求,让他们站在教育的舞台中央。“看见”的本质教育需以儿童生命为原点,尊重其主体性,而非将孩子视为被塑造的客体。教育目标培养完整的人,激发内在求知欲与创造力,而非单纯传授知识。实践路径通过习惯培养、情境体验、个性化支持实现“懂比爱更重要”。名著名言肆名著名言01你看孩子的每一个瞬间,你也在看你自己;你教育孩子你也在教育你自己,在检验自己的人格。你让一个孩子坐在那里不动,双手背起来听老师讲课,那你已经不是把他当作一个孩子对待了。孩子是活泼好动的,他们的天性是好动,所以你要跟他玩游戏、跟他一起奔跑,你要让他走进自然。成年人的幸福是与他在孩童时期所过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教育的关键,是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学生有生机,这样社会才能有生机。呵护而不包办,鼓励而不代替,孩子才能够更加阳光地成长。02030405读书感悟伍读书感悟在功利主义教育盛行的今天,儿童逐渐沦为标准化考试的“数据载体”,其主体性与生命力被遮蔽。《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以跨时空对话的形式,重新叩问教育的本质——当教育者学会“蹲下身来”,以平等视角凝视儿童的精神世界时,教育才能真正回归生命的原点。读书感悟陶行知活教育” 理念,着重强调教育与生活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其 “教学做合一” 的原则,更是直击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叶圣陶“习惯论” 揭示了一个辩证命题,即习惯培养必须与自主性发展达成平衡,因为机械化训练往往会扼杀创造力杜威“经验重构” 理论主张经验源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借助活动实践与问题解决苏霍姆林斯基“美好教育”,致力于通过审美体验实现道德内化,为突破德育困境提供了全新思路。蒙台梭利“儿童中心论” 重新界定了教师角色,认为预备适宜的环境比直接干预更能激发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这些思想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操作系统:从课堂设计到评价创新,从家校协同到社区资源整合,形成可复制的实践框架。读书感悟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以爱的名义,行专制之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没有将孩子当作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孩子虽小,但他们同样拥有独立的人格与强烈的自尊心。当我们与孩子产生矛盾时,不妨多问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两个简单的假设,实则蕴含着换位思考的智慧,能帮助我们打破与孩子之间的隔阂,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读书感悟我们真的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吗?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都值得被尊重与呵护。我们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读书感悟“看见,是爱的前提。”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要用耐心与信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他们携手同行,共同经历成长的风雨,享受教育的幸福。只有真正做到 “看见” 孩子,将他们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我们才能实现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的理想,让教育回归本质,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感谢观看时间:2025年10月分享人:X老师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师读书分享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