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件(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件(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实践、认识、真理
唯物辩证法(第3课)-联系、发展、矛盾
社会历史观(第5课)
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
辩证唯物论(第2课)-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1课)
一般与个别
整体和部分
知识建模
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根本内容
源泉和
根本动力
实质与核心
总特征
思考:1.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什么?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主要回答什么问题?什么是形而上学、什么是辩证法?
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主张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关税变化对比
时间点 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 中国对美国商品关税
2025年4月2日之前 20% 15%
2025年4月2日之后 54% 49%
2025年4月9日 104% 84%
2025年4月11日 145% 125%
2025年5月12日 日内瓦谈判后 30% 10%
思考:美国关税政策调整会带来哪些影响?
全球产业链、金融市场
贸易体系……
思考:美国关税调整带来的影响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把握世界的规律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蝴蝶效应:初始条件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可能导致未来状态的巨大差异。
1979年12月,洛伦兹(Lorenz)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再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说一说:我们生活中都存在与哪些方面的联系
同学
老师
家人
朋友
……
宿舍
学校
食堂
我和我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这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叫外部联系。
思考:除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我们自身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我不但与我周围的事物有联系,我自己的身体内部的各器官之间也有联系。
这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也叫内部联系!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一个器官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事物与事物之间
(外部联系)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
(内部联系)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联 系
【拓展1】联系与规律的关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只有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
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拓展2】从内容上讲,联系包括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
森林
动物
天空
河流
自然界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
人类社会是普遍联系的
思考:这些党的指导思想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的思维是普遍的联系
一脉相承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存在普遍联系
思考:你能不能找到一个孤立存在的事物?
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
联系是普遍的。
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来看问题。
方法论
误区注意:
1.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任何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
3.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联系。
4.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
思考:联系具有普遍性,是否意味着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你现在与罗翔老师有联系吗?
以后可能会发生联系吗?
 注意: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因为任何两个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联系。
—联系具有条件性
2.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含义
思考: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什么
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论思想。
(2)分类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类产生前早已经存在)
(通过实践产生,有“人化”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如:花开花落、潮起潮伏、青蛙吃虫
如:港珠澳大桥,人工降雨、南水北调
都是客观的
就其与实践的关系而言
a.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类产生前就存在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
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思考: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①联系产生的条件
②联系产生的过程
③联系产生的结果
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
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判断1: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1、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2、我国的嫦娥奔月工程
3、中国铁路大提速,动车组列车开行
4、自然界中的食物链
5、鱼儿离不开水
6、修建北京大兴机场
判断2:下列选项属于自在事物联系,还是人为事物联系?
自在事物联系
人为事物联系
人为事物联系
人为事物联系
自在事物联系
自在事物联系
米的妈妈是谁?
花——因为花生米
米的爸爸是谁?
蝶——因为蝶恋花
米的外婆是谁?
妙笔——因为妙笔生花
思考1:这些人为“创造”的联系是哲学上说的联系吗?
属于主观臆造联系,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仅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联系不能被创造、消灭、割断。
【方法论1】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p29第一段)
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臆造的联系
举例?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左眼跳财、右眼跳灾;4就是死、8就是发)
不能到校上课
因为雷暴天气
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上网课
强调:关于联系客观性,我们可以说建立具体的联系,不能说创造、消灭联系。
思考2:联系是客观的,意味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方法论2】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如:互联网+医疗、退耕还林、垃圾分类、人工降雨等
举例?
判断:人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建立满足人们需要的联系;
×

(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
联系是客观的。
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表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笔记)。
方法论
练习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既可以是药物,也可以是美食,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艾叶的特性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功能
②艾叶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效用
③人们能够利用艾叶的客观属性来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
④人们可以借助实践活动改变艾叶的状态使其得到合理利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D
1.自在事物是客观的,人为事物具有主观性。
2.“风水、手相”等违背了什么?
3.联系具有客观性是就意味着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
4.港珠澳大桥的贯通,说明人们有时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5.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建立满足人们需要的联系;
6.人们可以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人可以创建联系吗?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具体的联系联系是可以建立的
7. 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
8.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9.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
10.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11.一些人喜欢数字8是因为谐音“发”,这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12.联系是客观的、必然的;
【误区警示】:

×

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分)
②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港珠澳大桥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港珠澳大桥建成后,把港珠澳连接起来,而它建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2分)
③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港珠澳大桥是根据三地实际情况,建成后将港珠澳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促进三地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粤西落后地区的发展,是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不断调整事物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体现(3分)
【例题】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开通,中国建设史上历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使珠海成为桥头堡,辐射范围延伸到其背后的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不仅给港人创造再一次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带动了粤西落后地区的发展。这是国家战略布局的深层次考虑。
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6分)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时势造英雄。
无风不起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规律。
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联系:
(长远的联系)
现象联系和本质联系)
思考:1.材料说明联系还有什么特征?
2.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哪些联系?启发我们怎么办?
3、联系的多样性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 ——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联系…
②原因:
①表现形式:
③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①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
③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④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容易看到的是
直接、表面、眼前的联系,
而易忽视的是
间接、本质、长远的联系
世界观
方法论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好or坏?
如果是久旱逢甘霖,是好事;
如果是下久了造成连续不断的洪水,是坏事。
启示: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
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点
联系性质 世界观 方法论
联系的 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①任何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包括: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
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陷入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来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①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
③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④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容易看到的是直接、表面、眼前的联系,
而易忽视的是间接、本质、长远的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