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件(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件(39张PPT)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概论)
哲学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吸收外来)
第九课面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
文化观
文化




拓展和应用
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结构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
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第二课)
主要讲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的主要内容
回答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第三课)
主要讲联系、发展、矛盾的主要内容
回答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第四课)
主要讲实践、认识、真理的主要内容
马哲
辩证
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回答人类社会起源、本质与发展(第五课)
回答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第六课)
必修4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至六课)的知识结构
唯物辩证法
总特征:
(基本观点)
联系3.1
发展3.2
(构成、引起)
根 本
内 容
根 本
动 力
矛盾3.3
实质和核心:
(根本观点)
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世界是物质的,也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系统优化的方法
发展的实质
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量变质变)
事物发展的前途和道路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普特关系)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P31-36 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勾画标注。
1.发展的特点、实质? P32-1\2
2.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 P32-2
3.如何区分新旧事物? P33“相关链接”
4.为什么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 P32-2
5.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什么?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P33-34
6.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原理? P34-35
7.辩证否定的实质、特点? P34-3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目
植物的进化

生命物质
有生命物质

高级
低 级














种子植物
动物的进化
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
低等鱼类出现
类人猿出现、人类出现
古代两栖类出现
爬行类动物出现
鸟类、高等哺乳类出现
生物的进化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P32-1
1.发展的特点:普遍性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新的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新时代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一般发展过程
低级
高级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特点:普遍性
P32-1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不知
知之不多
知之较多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特点:普遍性
P32-1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人的出现
自然界是发展的
(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从低级到高级)
天圆
地方
地心说
日心说
宇宙无边无际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由不知到知、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整个
世界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P32-1
1.发展的特点:普遍性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原 理
方法论
归纳小结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发展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2.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的含义
①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②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事物。
(2)旧事物的含义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P32-2
(3)新旧事物的区分
新事物

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
具有远大发展前途
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旧事物
电脑算命、网络传销、电信诈骗
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当时全国党员仅有五十余名。
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判断新旧事物
不能以一时力量的强弱判断新旧事物
不能以形式的新旧判断新旧事物
F
T
新冠变异病毒的出现
F
请判断:以下事物是否属于新事物?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发展的实质
P32-33”相关链接”
区分新旧事物标准:
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前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请思考: 发展意味着运动、变化,那是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
袁世凯称帝
新中国成立
中国进入新时代
前进上升的变化
运动、变化不一定都是发展
运动
变化
发展
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
进步的变化
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
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总结: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倒退下降的变化
P32”相关链接”
学以致用:请判断下列哪些是发展,哪些是运动变化?
A.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候鸟迁徙
D.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E.气温由10度上升为15度
F.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G.1G,2G,3G,4G,5G---
运动、变化
发展
发展
运动、变化
运动、变化
发展
发展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目
1.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量变和质变
项目 含义 特点 呈现的状态 结果
量变 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统一、相持、 平衡和静止。 事物还是自身,性质没有改变,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 A还是A)。
质变 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事物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A变成B)。
注意:
1.量变与质变的根本区别在于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否改变。
2.发展一定是质变,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是发展。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P33-1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坏往复,不断前进。
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
新的质变
……
循环往复
不断向前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P34-1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
①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要坚持适度原则(补充)。
注意:
1.不能认为: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有量变就一定有质变。
2.反对“激变论”—— 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反对急于求成);
反对“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P34”相关链接”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P34-1
①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要坚持适度原则(补充)。
原 理
方法论
归纳小结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坏往复,不断前进。
知识拓展1: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
②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事物在总体数量上不变)
DOG
(dog)
GOD
(god)
①数量上的增减(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
0℃
100℃
知识拓展2:量变引起质变的名言警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锹挖不出井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1.5月,我国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172.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87.9万辆,首次超过燃油汽车。同时,新能源汽车存在续航里程不足、充电设施不完善、充电时间长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 )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有机统一
③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④国家的支持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典例精练
2.“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意思是骨头要经过切,象牙要经过磋,宝玉要经过雕琢,石头要经过磨,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宝器。人的学问、知识、能力,就像加工骨头、象牙、宝玉、石头一样,要经过反复切磋琢磨才能形成。材料告诉我们( )
①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改造世界
②量的不断积累是事物发生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把量控制在一定范围有利于保持性质稳定
④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发事物的质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典例精练
(1)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P34-3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展自己。
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老式手机外形笨重,功能简单)
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手机方便了人与人的联络)
增添——旧事物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因素(多元化、多功能)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P34-3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辩证的否定的特点和要求 选必3逻辑与思维P87
5G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5G技术还不够成熟,5G+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尚不成熟,5G技术发展缺乏相关人才。
中国5G领先,遭遇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重重阻挠………..
担忧5G基站不仅块头大,功率又是4G基站的4倍,会对人体辐射更大。5G建网和运营成本刚性增长,流量资费不可能违背规律持续大幅下降,这让习惯低资费的消费者难以接受。
新事物不可避免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P35-1
原因
结论
①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原 理
方法论
归纳小结3: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知识拓展3: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名言警句
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总结:发展的相关知识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量变、质变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光明的
——曲折的、迂回的


实质
状态
趋势
前途
道路
根本动力
方向
——前进的、上升的
——矛盾
1.新出现的事物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提示:F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
2.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提示:F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并不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而是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同时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发展是显著的运动、变化。
提示:F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发展不等于显著的运动、变化。
4.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提示:F 新事物在刚刚产生的时候往往力量比较弱小。
易错易混
量变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趋势
发展的状态
质变
必要准备
要求
要求
必然结果
要求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坚持适度原则。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面对挫折与考验
发展的普遍性
课堂小结
3. 中国共产党人忠实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付出巨大牺牲,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完成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历程表明( )
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②事物的发展始于量变,终于质变  
③量变为质变的发生开辟了新道路 
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典例精练
4.下列诗句中,蕴含事物发展的趋势哲理有( )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③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④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典例精练
5. 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就开始着手推动春节申遗工作;2023年3月,中国提交申报材料;同年12月,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12月春节申遗成功,整个过程历经两年多的艰苦和努力。春节申遗成功,意味着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坚实的支撑。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申遗成功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与观赏传统手工艺等非遗不同,公众体验春节文化,有更强的情感共鸣与群体参与性。我们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申遗成功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结合材料,运用必修4“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春节申遗成功。(9分)
典例精练
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中国春节申遗遵循了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客观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心声和渴望,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华文化的一次前进和上升。
②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事物发展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我国春节申遗成功历经两年的艰苦和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申遗成功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要在申遗成功的基础上推动春节文化继续向前发展。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春节申遗成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文化发展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持续扩大春节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