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4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43张PPT)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第3课的核心问题——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两个总特征
(基本观点):
联系(3.1)
实质和核心
(根本观点):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3.3)
唯物辩证法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孤立
静止
片面
发展(3.2)
构成、引起
的根本内容
的根本动力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系统优化
的方法
客观性
多样性
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联系是客观的,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统帅着部分,部分影响整体...
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思维认识事物
立足整体,优化组合,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知识回顾
(——发展观)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
2、科学精神:掌握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重点)
新旧事物的判断;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难点)
3、公共参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自主学习
1.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发展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3.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如何区分新旧事物?
3.量变和质变状态是什么?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
4.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
5.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如何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相关内容,并划出来。
zrbj-001
zrbj-001
——从新质生产力到新能源汽车
第三课第二框
zrbj-001
年初,《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中国“2023年十大流行语”,排名第一的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成绩中特别点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电动汽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
车的变迁可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新能源汽车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质生产力,与车同行!
在人类历史变迁中,从原木滚推车,到马车,再到蒸汽汽车,到时下技术完善的燃油汽车,无一不彰显着每个时代的个性!
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件产品能够像汽车那样,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出行、交往、生活、观念,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的经济,科技、能源、环境、城市等众多方面的发展。而传统能源枯竭和再生能源兴起、环境变迁也呼吁着我们去开启让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代步工具——新能源汽车。
从人类和汽车的变迁史来看,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议学提示:从人类和汽车的变迁史来看,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阅读教材P32页,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回答议题:
议题结论:
从原木滚推车,到马车,再到蒸汽汽车到燃油车,人类的交通方式在发展,生产力在发展,整个社会在进步,人类需要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在发展
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日益完善
→人的认识在发展
自然环境的变化、传统能源枯竭和再生能源兴起
→自然界也总是处于发展过程中
发展是普遍的
启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原理: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①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②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方法论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归纳: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原理:
思考:发展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
袁世凯复辟
新中国成立
中国进入新时代
倒退下降的变化
前进上升的变化
思考:发展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2.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运动
变化
发展
注意:发展一定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
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
是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P32相关链接: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A.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候鸟迁徙
D.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E.气温由10度上升为15度
F.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G.1G,2G,3G,4G,5G时代
运动、变化
判断:下列哪些是发展,哪些是运动变化?
发展
发展
运动、变化
运动、变化
发展
发展
2024年4月20日,话题“买燃油车的正式成了少数派”一度冲上百度热搜榜第一,短短三年,到2024年4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这一历史性节点,比原定的2035年提前了11年!
新能源汽车是新事物吗?你是否赞成燃油车的忠实拥趸的观点?
然而,对于燃油车的忠实拥趸来说,这一数据却像是一首旧时代的挽歌。 他们质疑,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是否真的代表了市场的真实需求, 还是政策驱动下的非自然选择。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是环保和技术创新的胜利,也是中国绿色交通和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标志。随着续航能力的提升、智能化功能的丰富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汽车已经准备好接过汽车产业的接力棒,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更加绿色、智能的出行新时代。
议学提示①: 新能源汽车是新事物吗?你是否赞成燃油车的忠实拥趸的观点?
阅读教材P32-33页,了解新事物的含义、判断标准,回答议题:
议题结论:
新能源汽车具有燃油汽车不可比拟的优点,符合技术、产业升级趋势,更绿色、智能、可持续,更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群众出行需求,是毋庸置疑的新事物。
燃油车忠实拥趸的观点否认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事物的优势,看不到汽车产业的升级趋势,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如何判断新旧事物?
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新事物的含义
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
旧事物的含义
(1)新、旧事物的含义 (P32-2)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P32-2)
新事物
旧事物


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
具有远大前途
新事物
符合历史趋势
反映社会进步
符合人民利益
旧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其根本标志是: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P33相关链接)
注意:P33相关链接
判定新旧事物,①不是形式的新旧、
②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新事物≠新生事物),
③也不是力量的强弱(新事物≠强大事物),
其根本标志在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指符合客观规律)相符合、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1.电脑算命、网络传销、电信诈骗
2.新能源汽车
3.2025新冠病毒
4.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全国仅57名党员
5.袁世凯复辟帝制
——新事物
旧事物
旧事物
——新事物
判断:以下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
旧事物
不能以形式的新旧判断新旧事物
不能以一时力量强弱判断新旧事物
不能以出现时间先后判断新旧事物
新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腐朽的因素→外形笨重,功能简单
汲取-----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通讯、打字 、联络功能
增添-----旧事物中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速度更快、屏幕更大更清晰、功能更强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
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结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注意: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而是批判继承,新事物总是吸取旧事物的合理成分,在旧事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原理总结2:发展的实质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通常可以合并:
【原理内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02
发展的状态
发展的趋势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暴增、技术稳步前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风光一时无两。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前途是否会一路坦途呢?新能源发展史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给未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何启示?
1.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量变和质变
(1)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项目 含义 特点 呈现的状态 结果
量变 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统一、相持、 平衡和静止 事物还是自身,性质没有改变,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 A还是A)
质变 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根本的、 显著的变化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事物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A变成B)
(静止状态)
(运动状态)
注意
1.量变与质变的根本区别在于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否改变。
2.发展一定是质变,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是发展。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重视量的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锹挖不出井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知识巩固
1、20℃的水加热变成90℃的水,冷水变热
2、水结冰;水变成水蒸气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小树一天天长高
5、大树被砍伐
6、十月怀胎,胎儿逐渐长大
7、胎儿出生
8、鸡蛋变成小鸡
9、苹果腐烂
量变
质变
质变
量变
质变
量变
质变
质变
质变
判断:下列现象哪个是量变、哪个是质变?
3.2.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做任何事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反对“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急于求成
先有量变后有质变(X)
事实上,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①水加热变成90℃的水 ①水变成水蒸气
②头发一根根脱落 ②满头黑发变秃头
③河堤有了蚁穴和鼠洞 ③河堤崩溃
④十月怀胎,胎儿逐渐长大 ④胎儿出生(婴儿)
【方法论】①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②坚持适度原则。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状态时,量变应保持一定适度范围。
反对“庸俗进化论”:否认质变,优柔寡断,过犹不及的做法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有量变就一定有质变(X)
量变的不断积累必然会实现质的飞跃(X)
量变的总和是质变(X)
举例:恰到好处、量力而行、防微杜渐(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
在佛教《百句譬喻经》中有 “愚人吃盐”的故事: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作客,吃菜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后,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吃了后便觉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为有盐,加了那么一点点盐就那么好吃,多加一点岂不更好吃了吗?于是,他就大吃起盐来,其结果是变涩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把握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情境探究
思考: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味淡
味美
味涩
味美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再加盐
加盐
新质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发生新的质变
原理总结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坚持适度原则。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状态时,量变应保持一定适度范围。
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体现量变与质变原理的成语、俗语
◇防微杜渐
◇欲速则不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羽沉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想一想:这些古诗词蕴含了怎样的哲学道理?
这些古诗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柳暗花明又一村
阳光总在风雨后
思考:事物的发展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吗?
2.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途径/趋势)
P34末段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P34末段
思考: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那是因为:
辨证的否定:P34末段
①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种子 → 植物 → 新种子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
辩证否定的主体是事物本身。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途径)
P34末段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P34末段
辨证的否定:P34末段
①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注意:扬弃 抛弃
扬弃是既否定又肯定,既克服又保留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误区:辨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
×
2.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途径)
P34末段
辨证的否定:P34末段
①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与旧事物有关系,是联系的环节;
产生了新事物,是发展的环节。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P34末段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总结3: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专制VS民主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与方法论
运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的趋势)的知识分析……
(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二)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要求
方法论要求
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识别的关键词:某事物成长经历艰难困苦的过程,最终取得了胜利或成功/在挫折中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前进中遇到困难与挫折/严峻挑战。
【方法论】
①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原理内容】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原理总结4: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6、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7、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8、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9、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0、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1、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体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名言
▲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量变开辟道路,
【方法论】①重视量的积累;②坚持适度原则;③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迂回的
【方法论】①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成长壮大;②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观: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实质是扬弃,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方法论】①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的批判精神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辩证的发展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