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1张PPT)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问题的精髓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三【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P36-43 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勾画标注。1.矛盾的含义 P36-372.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P37-33.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P38-1\2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P39-1\25.主次矛盾的含义及原理方法论要求 P40-41-426.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及原理方法论要求 P41-42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P41-42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重要性 P42-439.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的看问题的意义,学会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P46“理论评析”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一目【直面矛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逻辑矛盾 —— 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你的方案。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生活矛盾—如: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既想通过努力改变现状,又因压力产生躺平心态,导致行动上的摇摆不定。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方面。如:空间上 :物质属性:冷热、软硬、黑白、强弱、轻重;人的属性:高矮、男女、老幼、胖瘦;认识领域:好坏、是非、美丑、善恶、难易;注意:哲学矛盾 ≠ 逻辑矛盾 ≠ 生活矛盾具体矛盾请思考:哲学中的“矛盾”是什么?【直面矛盾】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注意: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准确理解“事物内部”:“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并非仅指只有事物内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间也存在矛盾,但两个事物之间必须同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 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P36-1(1)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①“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②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与统一关系两者始终是不可分割的。(2)哲学矛盾≠逻辑矛盾;哲学矛盾≠生活矛盾哲学上的矛盾本身不是一种逻辑错误,是对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本质的把握,它与各类具体矛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对立统一)逻辑矛盾是指在一个命题中存在着自相矛盾的情况,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如“这个圆是方的”(既然是圆的,怎么可能又是方的 )自相矛盾:“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你的方案。生活矛盾表现为: 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如吵架、打斗等;政治领域中的矛盾,如敌对势力之间的生死搏斗、武装冲突等; 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如自由与纪律等。【注意】1. 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含义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狼与鹿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狼被捕杀,鹿的数量还会减少?狼要扑食鹿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对立)狼和鹿又是相互依赖的(统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为什么狼存在的时候,鹿的数量始终无法增加?【学以致用】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属性(斗争性)统一属性(同一性)2.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36-37表现: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自然界中的共生现象没有高,就无所谓低;没有胖,也无所谓瘦;没有成功,就没有失败;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表现: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变成我,我变成你”如果方向错误,停止就是进步。失败是成功之母。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P36-37注意: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不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双方1.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指对立统一的两个对立面的转化,而不是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的转化,也不是斗争性向同一性的转化。因为不管矛盾双方怎么转化,二者的关系始终是既对立又统一的。2.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没有一定条件,矛盾的双方是不会相互转化的。因此不能认为矛盾双方总是相互转化。3.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进积极转化,限制消极转化,使转化有利于事物的发展。(方法论)结论: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特点)特别提醒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老子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赫拉克利特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变成我,我变成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为学》失败是成功之母。知识拓展:包含矛盾同一性的典型语句同一性 材料的表述:统一、一致、依赖、联结、渗透、贯通、合作---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差异和对立)(2)矛盾的斗争性“你离开我,我离开你”;“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P36-37——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 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斗争的。——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区别的。结论: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特点)【注意】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教与学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善与恶、福与祸、自由和纪律、战争与和平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知识拓展:包含矛盾斗争性的典型事例斗争性 材料表述:排斥、区别、差异、不同---哲学上的“斗争性” ≠ 生活中的“斗争”1.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 抽象的、共性2.生活中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具体的、个性3.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叫矛盾,即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P37“相关链接”2.下列成语、俗语或名言各包含什么有关矛盾方面的哲学道理?A.居安思危。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前后相随。C.你中有我,我中有你。D.乐极生悲。E.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依赖矛盾同一性,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学以致用】3.在支付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小额免密”“闪付”等支付功能悄然兴起。然而,此种支付功能容易使消费者的银联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盗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用户在追求便捷的同时莫忘安全红线。这一提示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同一性和斗争性构成矛盾双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学以致用】(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P36-37没有不同的音符,奏不出美妙的音乐;没有不同的颜色,描绘不出美丽的图画;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一性斗争性没有就没有(强调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P36-37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包含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是说矛盾双方的斗争就在于它们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之中,如果双方没有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联系,他们也无法进行相应的斗争。)(强调同一性: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同一性斗争性(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P36-37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感谢你的对手,TA让你变得更加优秀”(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①必须用一分为二,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不可分割,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有力转化,防止不利转化。归纳小结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基本属性/对立统一原理原 理方法论(补充,一般不直接考)【学以致用】下列材料如何体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 情境一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他们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情境二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他们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情境三 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猫的脚下则生有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2.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易错易混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对立统一是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是矛盾双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5.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无差别的同一。6.矛盾同一性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7.一分为二就是我们在分析事物时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矛盾双方既对立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一分为二是指用辩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事物两面。(不仅仅包括好坏、优缺、还可以看到长短、快慢、上下、多少----)易错易混3.下面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①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②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③矛盾的对立统一可以相互转化④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无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学以致用】4.王毅部长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指出,真正的“和”是承认和尊重“不同”,中美之间的差异和不同不应成为阻挡双方交流的鸿沟,而应成为相互借鉴、彼此促进的动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矛盾是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中美双方把握机遇,促使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D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但斗争性和同一性不能相互转化【学以致用】5.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影响依然任重道远。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8分)【学以致用】(1)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中华文化需要秉持民族特色;(3)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4)题中观点强调了矛盾双方的差异性,肯定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但忽略了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之间的同一性。【参考答案】(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具体分析A与B的对立(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具体分析A与B的统一(4)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具体分析A与B的内在联系(5)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处理好A与B的关系后带来的好处解题归纳:矛盾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常见设问—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对立统一关系分析A与B的关系答题思路\步骤:二、矛盾问题的精髓第二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人类社会中的善与恶、福与祸、自由和纪律、进步和落后……人的思维中知道与不知道,真理与谬误……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空间维度、横向角度)(时间维度、纵向角度)学习与玩耍工作与家庭健康与疾病矛盾的普遍性请思考:下列例子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1)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时间维度、纵向角度空间维度、横向角度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注意:①“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②“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存在无矛盾状态。其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③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不等于矛盾不存在。④解决矛盾并不是消灭矛盾。1. 矛盾的普遍性二.矛盾问题的精髓P38-1《扁鹊见蔡桓公》中蔡桓公忽视疾病,不愿医治。最后病重而亡。(2)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讳疾忌医”就能逃避矛盾吗?这个故事给予我们的什么启示?二.矛盾问题的精髓1. 矛盾的普遍性P38-1\2总结归纳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关键词: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原 理方法论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是家家都有矛盾,但每一家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家庭在不同的时期 也会面对不同的矛盾。就一个家庭来说,有父母的矛盾,有子女的矛盾,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等。在家庭的诸多矛盾中,每一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面对和处理家庭矛盾时,注意区分各种不同的矛盾和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请思考:1.家家都有矛盾,但每一家的矛盾相同吗?2.同一个家庭在不同的时期面对的矛盾相同吗?3.同一个家庭存在的矛盾地位和作用相同吗?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2. 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的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二.矛盾问题的精髓P38-3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矛盾的特殊性你根据什么把他们分辨出来?体现什么哲学道理?(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强调事物不同)小学 忘戴红领巾,你感觉世界都要塌了初中 考试不及格,你感觉要完蛋了高中 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你觉得人生都没希望了毕业后 没找到好工作,你又觉得人生已经完蛋了。人生的风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0岁 闪亮登场10岁 茁壮成长20岁 奋发图强30岁 基本定向40岁 拼命打闯50岁 回头望望60岁 告老还乡70岁 搓搓麻将80岁 晒晒太阳90岁 躺在床上100岁 挂在墙上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强调时间不同)(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学习与卫生教与学学生与食堂学习与休息教学传授知识吸收知识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性。(强调矛盾双方也不同)(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3)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生活实例和图片,着火事故的处理给予我们的什么启示?灭火二.矛盾问题的精髓2. 矛盾的特殊性P38-3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意义: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侧重怎么看)——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侧重怎么做)——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P42-43张冠李戴、生搬硬套、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一刀切、一风吹、依葫芦画瓢、抱薪救火、火上浇油、生吞活剥、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等等。违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子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子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抽薪止沸;入乡随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你能列举出体现或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子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区别 侧重点 侧重于矛盾各有特点,反对“一刀切” 侧重于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角度 辩证法 唯物论原理 依据 矛盾的特殊性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知识拓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联系 ①二者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都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体现和必然结果。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总结归纳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 理方法论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矛盾的特殊性(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即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指同类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特点 即共性)矛盾的普遍性 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国王不信,派卫士和宫女到御花 园中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莱布尼茨又说:天地间没 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国王又派卫士和宫女去找,结果找来的树叶总是具有共同性。请思考:莱布尼茨的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P39“阅读与思考”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地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有各自的颜色、大小、形状、生长习性等个性(矛盾特殊性)共性(矛盾普遍性)含果酸,糖类,多汁,味甜等,都是水果概括、总结二.矛盾问题的精髓P39(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水果的共性是从葡萄、苹果、香蕉等各种不同水果中概括总结出来的。这说明了什么?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葡萄、苹果、香蕉等水果,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无论怎样特殊,都含有果酸、多汁等水果的共性。这说明了什么?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二.矛盾问题的精髓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P391.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2.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3.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 )4.共性包含着个性( )误区注意:1.谁寓于谁之中? 2.谁包含着谁?FFFF(普寓特)(特包普)(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共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个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个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是普遍性(共性)。中国人黄种人人动物生物个性--共性个性--共性个性--共性个性--共性二.矛盾问题的精髓P40-1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4)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知秩序。(补充)二.矛盾问题的精髓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P40-2共性个性【特殊性 普遍性 特殊性】指导概括出(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2)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知秩序。总结归纳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原 理方法论标志词:搞试点、推广经验,借鉴……的经验不照抄照搬、死板硬套; 共性与个性,求同存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举一反三;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 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地方特色;典型示范,抓好典型、树立榜样,解剖麻雀; 在…理论、思想、政策的指导下…普遍性技巧点拨:区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辩证关系特殊性辩证关系强调矛盾普遍存在,不要害怕和逃避,而是要敢于直面矛盾,并积极寻找方法解决矛盾。强调不同事物或阶段的矛盾是不同的,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因材施教”。强调要学会从特殊性中概括普遍性,用普遍性指导特殊性,如“经验借鉴而不照搬”“先试点后推广”。矛盾的特征1.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F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2.矛盾的特殊性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F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易错易混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F 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F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昭示着世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事物矛盾的关键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矛盾④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A材料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不同,是不同事物。材料强调矛盾特殊性,没有涉及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典型例题6.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这表明( )①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前提未涉及典型例题7. 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科技全面改造人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中西方现代化都要经过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带来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生活水平改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如下中国式现代化探索道路: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分析我国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原因。( 6分 )典型例题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中西方现代化都要经过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带来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生活水平改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借鉴西方现代化的经验。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既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走自己的道路,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参考答案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三目在高中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学生要处理的矛盾:休息体育锻炼学习游玩上网……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除了学习,我们还有哪些行为?请思考:在我们的高中生活中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它们地位和作用一样吗?主次矛盾关系示意图复杂事物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1)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休息美食上网学习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P40-41-42(2)联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学习与卫生学习与休息学习与运动教与学学生上课时面临的主要矛盾学习与卫生学习与休息学习与运动教与学学生休息时面临的主要矛盾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P40-41-42请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学习中的不同矛盾呢?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3)方法论要求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P41-42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着重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论)③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两点论)学习在所有行为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各种行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重点抓学习恰当处理好其他事情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归纳小结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原 理方法论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②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着重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标志词:重点、中心、关键、核心、根本、要害、首要、首位、第一、症结突破口、重中之重”“第一要务”“首要任务” ,重心, 根本途径,主题,核心”,牛鼻子、蛇七寸、擒贼射马、好钢用在刀刃上…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办事情生病吃药互联网弊利危害身体恢复健康办奥运耗费资金提高地位某一矛盾次要方面主要方面请思考:下列图例说明了怎样的哲学道理?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接下来一起探讨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及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某一矛盾(1)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P41-42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即对立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当缺点变成一个人的主要方面时,这个人就变成了“恶人”;如果一个 “恶人”痛改全非,当优点变成一个人的主要方面时,他就变成了“好人”。(2)联系: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P41-42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药三分毒勿以恶小而为之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白壁微瑕,瑕不掩瑜请判断:下列俗语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P41-42(3)方法论要求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③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标志词:主流、主体、性质、本质、实质、优势、方向、顾大局、谈认识、谈分析、谈评价、主导地位、整体上、 总体上、总的来看、“九个指头”…归纳小结6: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原 理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③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看问题方法论区分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区 别 外延 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般只有一个。 “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内涵 主、次矛盾指“矛盾体”,可称为“一个”或“一种”,内部又含主、次方面。 主、次方面指“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作用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体中处于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方法论 抓中心、抓关键、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认识事物时,要着重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角度 侧重于改造世界,办事情,解决问题。 (办事情) 侧重于认识世界,对人和事物性质、形势等的判断、评价。 (看问题)标志词语 “中心”、“重心”、着重、“重点”、“关键”、“要害”、“突破口”重中之重、集中力量、首位、第一、核心、主线、纲举目张--- “主流”、“把握方向”、“性质”、“主体”、“主导”、总体、总的看、认清形势、利弊、得失、优劣、好坏,防微杜渐---联系 ①都坚持了矛盾的特殊性,体现了矛盾的不平衡性; ②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次方面,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都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都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知识拓展】1.嫦娥二号重点是勘测月球虹湾。2.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关键是数据质量。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4.中学生思想主流呈健康的好态势。5.网络的出现利大于弊。6.生产中要看到速度,又要看到效益。7.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8..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9.是药三分毒。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主要矛盾【请判断】 哪个是主要矛盾?哪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材料一: 据说有一次楚王上山打猎,进入猎区后,他张弓搭箭,睁大眼睛左右搜寻,突然从左边树林里窜出一只鹿,正待放箭,忽然,又见左边树林里奔出一只四不象。他急转箭头,却又见一只白天鹅从头上飞过。此刻,楚王眼花缭乱,不知射哪一个好。待定下神来,猎物早已逃得精光。材料二: 某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发展经济,大量开垦土地,发展养殖,致使草地减少,昆虫灾害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不分主次,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眉毛胡子一把抓”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只抓重点不顾其他启示: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请思考:下列事例错在什么地方?这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某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抓重点某一矛盾:既看主要方面又看次要方面复杂事物:既看主要矛盾又看次要矛盾看全面相统一方法论两点论重点论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 脱离重点谈两点论是形而上学的均衡论。② 脱离两点谈重点论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P41-42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含义同一性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原理、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课堂小结二、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原理、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普遍性原理 既……又……;虽然……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双赢、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开发与保护、相反相成;利与弊…矛盾特殊性原理 特色、特征、独特; 量身定做、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根据(针对)……特点或具体情况;因地(时)制宜;因人而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搞试点…推广(普及)经验; 借鉴…的经验;典型示范;根据当地实际;抓好典型;解剖麻雀;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重中之重、重心、关键、中心、核心、主题、首要任务、第一要务、突破口、突出地位、中心环节、根本途径…矛盾的主、次方面 辩证关系原理 主流、性质、方向、主体、实质、本质、大局、大于、多数、强于、优势、利大于弊;辨方向、总体上、总的、识大局、分析(认清)形势…解题归纳:通过关键信息判断矛盾观,助力作答知识提炼1个焦点和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461个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个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1个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P461个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P461个前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1个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2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种表现:矛盾特殊性的三种主要表现;3个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知识拓展】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主要包括:(1)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哲学依据: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哲学依据: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全面理解矛盾分析法1.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知识分析:即矛盾所有原理和方法论。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知识分析:即矛盾所有原理和方法论。3.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知识分析:即矛盾所有原理和方法论。4.用“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5.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知识分析:既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6.用“矛盾分析法”知识分析: 即矛盾的方法论。注意审设问8.对下图漫画(作者:徐涛)理解正确的是( )①“知道”与“不知道”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②“知道”是“不知道”的基础,人们对“不知道”的认知取决于对“知道”的积累③“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强调部分,“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强调整体,二者相互联系④对“不知道”的清晰认知,推动着人们不断探索未知,反映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典型例题9.人才既是创新的发起者,也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更是制度变革的推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标高质量发展目标,构建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创新体系势在必行。这告诉我们( )①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②事物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③事物发展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矛盾,要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④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着重解决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典型例题10.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找准着力点,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统筹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统筹好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的关系,统筹好新兴产业壮大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关系,统筹好科技自立自强与高水平开放的关系。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分析如何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8分)典型例题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2分)②坚持重点论,要求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找准着力点,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3分)③坚持两点论,要求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的同时,还要统筹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统筹好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的关系,统筹好新兴产业壮大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关系,统筹好科技自立自强与高水平开放的关系。(3分)参考答案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内 容 基本观点 根本观点 分歧具体表现 根本分歧唯物 辩证法 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矛盾 ①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②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③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形而 上学 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矛盾 综合探究—理论评析P4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